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许多报纸改版都砍掉了副刊。有人甚至说,都什么年代了,谁还有时间闲情去看风花雪月的副刊?  相似文献   

2.
手捧着记者张建群的新作<面孔--一个记者的采访履痕>,心中不由一阵喜悦.张建群,十几年前那个自信、真诚、勇敢、泼辣却又有些青涩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在我的脑海.看着书中讲述的不同人的悲欢喜乐,品味字里行间的辛劳甘苦,一种感受不由在心底里升腾:张建群成长了,她观察社会的目光不再是那风花雪月、芸芸众生中的小我,而是万方荟萃、风云变化中的大我.  相似文献   

3.
这本《白雪乌鸦》,封面铺着素白底色,青黑的乌鸦羽毛像半个异化了的向日葵压了上去,腰封上写到"重现哈尔滨大鼠疫生死传奇"。文本内容上,小说描述的是"一百年前爆发在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的那场大鼠疫",行文风格正如这本书的名字——《白雪乌鸦》一般舒缓宁静。与她以往的文字一样,让人读来舒服。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宣扬一种什么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吉林日报》2002年12月21日上的评论《金怀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好评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我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言论(评论)作为媒体的旗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8月17日上的消息<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当我阅读这篇800字的消息时,深深被文中作者对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情和爱所感动.作为行业报,在反映和把握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题材时,总难摆脱其行业的局限,因而,重大事件的精品巨作很难与行业单位的记者有缘.但这并不等于行业新闻媒体与反映重大主题的精品无缘.因为主题之大小,与事件之大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这篇消息即以其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可读性强、传播效果好而赢得评委们的青睐.这一作品的采写成功,亦为行业新闻单位如何反映重大题材,写出有分量的精品,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相似文献   

8.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0):52-53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7年11月23日一版上的消息《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一文,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佳作。它的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舆论导向正确。消息反映的是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祭日临近,事故责任人却一直未被处理这一重大事件。报道突显了一位政府高官为百姓立言,伸张正义。报道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9.
在第2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河南日报》2011年1月21日头版上的《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九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下简称《转变》)一文,荣获评论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用必读性塑造出的新闻评论精品。  相似文献   

10.
在第2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河南日报2011年1月21日头版上的《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九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下简称《转变》)一文,荣获评论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用必读性塑造出的新闻评论精品.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7年11月23日一版上的消息<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是一篇舆论监督的佳作.它的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舆论导向正确.消息反映的是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的祭日临近,事故责任人却一直未被处理这一重大事件.报道为百姓伸张正义.为民鼓与呼.报道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从写作上来说,这篇佳作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第21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2010年9月9日播发的《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一稿,荣获通讯一等奖.这是一篇用历史眼光、传神笔法、全球视野,透彻分析抗击自然灾害带给人们启迪的新闻精品.有人评价这篇通讯"填补了国内诸多媒体对自然灾害深入思考报道的空白,是一篇全面展现、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稿件播发后,包括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在内的80多家报刊在重要版面突出刊发,广播电台大量播报,起到了正面引导舆论的良好效果.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情怀、民族忧患意识、深刻觉悟的经典之作,时间将凸显这一作品超越时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在目的、发生方式上与课堂教学存在相似也有很多不同。理解非正式环境中科学学习的本质,是设计、开发和评价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基础。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组织成立的非正式环境下科学学习项目委员会梳理了美国近20年在该领域的研究,出版《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用大量实证研究反映出非正式科学学习的特征、结果和研究方法。本文汲取其中生态学视角和学习框架两个方面对该书做一个导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植物等真实生命体在植物园中的运用实例出发,探讨围绕多感官体验的博物馆新型展览的构建。博物馆如何借鉴植物园中的相关经验来满足观众的学习与体验需求,同时促进观众间的互动和交流沟通,通过触摸真实植物等来开展自然基础教育,这值得我国博物馆尤其是自然科学博物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