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说的周原同志,非一般记者。而是在60年代采写焦裕禄同志的新华社名记者之一。周原若不健忘的话,他可能还记得在“文革”的1966年初期,曾来河南省邓县(现改为邓州市)采访过。据我回忆,当时主要是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够好,那说明你离炮火还不够近。”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这句话,激励着无数敬业的记者去义无反顾地追寻新闻的终极规律:真实性与时效性。但是,这也无可避免地使记者成为一种危险的职业———离炮火越近,也就是离危险、离死神越近。卡帕本人生命的终结,就是因为他在战地采访时踏响了地雷。据美国一个名叫“保护记者委员会”的民间组织前不久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2002年,全世界有19名记者在执行采访、报道任务期间遇害,另外17名记者的死因虽未完全调查清楚,但他们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采写的报道招致报复…  相似文献   

3.
当记者,谁不愿成为名记者?而名记者,主要是因为他采写了大量好新闻,逐渐得到了人民的认可。范长江如果不是写了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魏巍若不是写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的人民和后来者决不会把“名记者”和他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所以,  相似文献   

4.
现在报上有不少新闻,署名作者有两三个人。合作采写新闻,有时候是必要的,但“合作”的办法流行起来,未必很好。合作采写新闻有几种情况,都有某些弊端。一种是本单位的两三名记者合作,并不是报社派出的记者组,就有“窝工”。两三名记者顶一人用,是人力浪费,不利于广开稿源。一种是领导带上一两名助手,由助手起草,其中有的领导还确是出了思想和重要点子,有的却只是修修改改,而大名却挂在前面,其实只是起了个编辑的作用。一种是不同单位的记者合写一稿,倘非联合派出的记者组,就意味着记者有“扎堆”现象,采访“撞车”了。合作固然可以解决“撞车”的矛盾,但兴师动众、“三堂会审”式的采访,被采访者未必乐意和适应,介绍情况也易粗不易细;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的报纸有个奇怪现象,凡是记者采写的批评稿,署名一律是“本报记者”而不署真名,而他们采写的表扬性稿件,却卷是署上真姓大名。其实,这点“猫匿”,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还不是记者怕得罪人,怕报复?!如果说基层通讯员为避免打击报复,用笔名或本报通讯员署名还可以谅解,那么作为一名记者,尤其是作为党的机  相似文献   

6.
老报人徐铸成,大名鼎鼎.要问其英名如何“铸成”,抢独家新闻.要问其新闻生涯的重要特征,还是抢独家新闻.自始至终.能否采写到独家报道,是名记者与无名记者的分水岭.它是对记者全部采访功力的综合考验,既要求高度的新闻敏感,丰富的知识,又要求超常人的行动力,是运气与韧劲的结合品.  相似文献   

7.
年轻记者在重大新闻系列报道采写上缺少经验,如何引导他们释放内在能量,使其迅速成长为重大系列报道采写的佼佼者?运用“集体策划、集体采访、分头执笔、集体修改、集体署名”,鼓励他们“合作中展开竞争,竞争中强化合作”,可有效促动年轻记者快速成才.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新闻     
首批祖国大陆报纸类赴台驻点采访记者抵台 首批祖国大陆报纸类记者 5月 l6 日晚入台驻点采访,他们是人民日报首批赴台驻点采访记者郑固固、吴亚明。这两名记者将在祖国宝岛台湾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风土民情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2月8日,新华社两名记者入台,成为祖国大陆首批赴台湾驻点采访记者。 目前,已有多家台湾新闻机构不间断地轮派记者在大陆“蹲点”采访,前来大陆采访的台湾记者累计已达5000多人次,祖国大陆记者只有约两百人曾赴台采访。(此页稿件为辛岩供)上海数字电视台将于明年元旦正式启动 上海有关部门宣…  相似文献   

9.
所谓新闻精品,就是写法不拘一格,灵活生动,突破惯用模式,语言精练,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记者、通讯员怎样才能使自己写出的稿件达到这些要求呢?除了别的因素,深入采访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著名新闻者前辈陆极说:“深入采访是写作的成功之母。”这话不但是老记者陆额采写经验的总结,也是名记者和通讯员的成功之路。记者、通讯员的每一篇获奖稿件,或者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稿件,都离不开深入细致的采访。本人几篇比较成功的稿件的写作,正是深入扎实采访的结果。199o年11月中旬,我从一份简报上…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下媒体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为记者的采写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和传播方式。全媒体记者因时代的要求变化,他们从最初简单的采访、写作、编辑工作到如今穿梭于文字、音频、视频之间,同时还要全面掌握和具备摄影摄像、剪辑编辑、线上平台推广等技术及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对记者工作的实际需要。新时期下全媒体记者要通过媒体平台拓宽自身采写思路,探索采写新模式,让采写工作更加具有时代特征,让采写工作更加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使它更加能够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实际需要,通过他们最熟悉的形式将作品呈现出来,突出时效性、互动性。强化线上的采访活动,并以多元化形式呈现作品,让受众感受到全媒体记者采写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全媒体记者要积极转变思想,创新采写模式,整合采写信息,突出采写主题,让记者所采访的内容更具有可读性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推动全媒体记者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就新时期全媒体记者采写模式的创新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聘请14名记者为特约新闻观察员,并向他们颁发了由院长签发的“新闻监督护照”。凭此“新闻监督护照”,14名记者在云南全省法院系统采访时,将享有更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2.
5月上旬,全国记协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19家新闻单位共20名记者,到我国目前最大的化纤工业原料生产基地——江苏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进行专题采访。记者们在采访中,对“仪征模式”——借“鸡”下“蛋”,从国内外借款建厂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仪化职工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示钦佩,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采写了一批稿件。全国记协准备继续组织采访团对全国重点工程有计划地进行采访报道,使全国人民更多地了解重点工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聘请14名记者为特约新闻观察员。并向他们颁发了由省高院院长许前飞签发的“新闻监督护照”。凭此“新闻监督护照”.14名记者在云南全省法院系统采访时,将享有更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4.
商丘市新闻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工作中心这个大局,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一是抓载体。该市组织实施了以“新世纪新商丘”为主线的对内宣传,推出一系列深度报道,鼓舞了士气,振奋了民心;组织开展了以“瞩目商丘”为主线的对上对外宣传活动,在商丘市第二届木兰文化节期间,邀请海内外43家媒体近200名记者云集商丘,在市以上新闻媒体推出了1000多篇报道;在“名记者访商丘”活动中,组织了全国10家中央、省级卫视台40余名记者赴商丘采访,聚焦该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速公路和商丘市新闻宣传工作成绩显著@梁益…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文摘     
让名记者“后悔一辈子”的场面尤金·莱昂斯这位美联社经验丰富的记者曾谈起过令他“后悔一辈子”的场面。他曾有机会对斯大林进行过一次采访。事先约定只能对斯大林采访2分钟。而2分钟以后,斯大林的兴趣很浓,并没有结束谈话的意思。而莱昂斯当场却提不出更多的有准备的问题。莱昂斯事后后悔地说:“我在斯大林的办公室尽管呆了近两个小时,但我一辈子后悔的是,当时没有趁机提出些富有意义的问题。”由此可见,哪怕几分钟的采访,事先倘若不准备好供一、两个小时谈话的问题,就不要来到伟人面前。(繁华摘于《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  相似文献   

16.
写人物专访,是记者的采写内容之一。由于采访对象多是各行业的专家或涌现出的典型,他们大都工作任务重,社会活动多,是记者难找的忙人。如果记者抓不住好的时机进行采访,不是吃“闭门羹”,就是匆匆而见泛泛而谈,难以达到好的采访效果,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因此,抓好采访时机,是保证采访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要抓好采访时机,记者在了解采访  相似文献   

17.
1979年,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来我国讲学,新华社派出的一名记者去采访他的时候,被他拒绝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上述情况是很尴尬的。然而,新华社这位记者毕竟训练有素,他从侧面了解到:李政道教授在国外就对记者不太“热乎”。于是,他针对李政道教授这一心理状况(即情绪),采用“迂回接近”的手法,终于使李教授感受到中国记者的独立风格,接受了采访。不久,这位记者采写的5000多字长篇通讯《李政道教授在中国讲台上》,先后在国内一些大报上登载了。李政道教授作为采访对象,从拒绝采访到接受采访,其间的情绪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就是本人将要谈及的情绪两极性及其对采访对象的作用。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就把人的心  相似文献   

18.
采访名人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名人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多没有充裕的时间接受采访;接触记者多,对采访者的要求较高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记者睿智并在采访中掌握技巧,“七分采,三分写”,采写名人稿件采访过程尤为重要,只有采访成功才能从他们身上挖到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柳辉 《新闻爱好者》2007,(12):50-50
近日,中央电视台7套《乡土》栏目摄制组一行4人来到滑县,对滑县木版画和秦氏绢艺进行了为期8天的专题采访。作为滑县电视台的一名记者,陪同央视记者作采访期间,有幸目睹了他们拍摄的全过程,领略了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发  相似文献   

20.
柴华 《军事记者》2010,(5):52-53
当体育记者已有7年,但采访温哥华冬奥会,对我来说仍有很多“第一次”的采访经历,比如第一次出国采访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第一次独立采访奥运会等等。然而19天的冬奥会采访结束后,让我印象最深刻、收获最多的,却是自己作为一名文字记者第一次“兼职”体育摄影的尝试。随着报纸迈人“读图时代”。占报纸记者较大比例的文字记者在采写稿件的同时盒起相机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大环境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