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软化”之功,就是化“硬”为“软”功夫。从新闻的表现形式租内容上讲,时事新闻与其他新闻一样,也有硬、软之分。这里所说的“硬”,主要是就一些时政新闻而言的。作为地市级报纸的时事编辑,在处理这些必发的“硬”新闻时,就应当运用化“硬”为“软”之功,尽量让其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比如,新华社2003年底播发的我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稿件,在内容上不可谓不“硬”,但作为地市级报纸,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近年,随着报纸版面扩张,不少地方报纸的国际新闻版都开设了针对某一个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专版,有的报纸以“国际焦点“命名,也有叫“环球聚焦”、“国际专题”等等,《羊城晚报》则称为“环球视点”。尽管各报版面的命名不同,选题与操作手法也各有侧重,但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国际新闻的深度报道专版。如何搞好国际专题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对 一个报纸的新闻版编辑来说 ,除了稿件的选择及稿件的版面位置安排这两项基本的、首要的任务之外 ,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标题的制作。如果说 ,稿件的选择和位置安排决定了报纸的导向 ,那么 ,标题的制作就承担了把稿件中的新闻信息准确地、简洁地传递给读者 ,从而使版面的正确导向得以实现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观察 ,我们可以说 ,新闻标题的质量决定了整个版面的质量。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标题 ,对整个版面来说 ,犹如“画龙点睛” ;而一个错误的标题 ,则不啻“一锅好粥里的一粒老鼠屎”。因此 ,报纸新闻版的编辑 ,对于新闻标题的…  相似文献   

4.
办好地方党报,必须依靠两支队伍,一支是专业新闻队伍,另一支是通讯员队伍,二者缺一不可。作为通讯员,分布于社会各界、各阶层,能从多方面反馈信息,提供稿件,是报社的“千里眼”、“顺风耳”。据统计,自1988年本报创刊以来,平均每年近40%的见报稿件来自通讯员。前年,本报头版近1/3的要闻出自通讯员之手,四版1/2的综合新闻是通讯员提供的。通讯员是支撑报纸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1995年第一期刊载童兵教授文章《报纸由谁唱主角》,读来颇多启发。童教授的文章侧重于探讨当前的报纸杂志化的问题,但我以为,在注意报纸各种专栏、专版增多,防止报纸杂志化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中的非新闻倾向。翻开我们的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头题、二题、三题稿件极少昨日讯(除了会议消息、领导人活动等),甚至本周、本月的新闻都很少,常见的时间要素是“几年来”、“近年来”、“去年以来”、“年初以来”……。占据新闻版的大部分稿件是生产报道、经验报道、典型报道以及会议动态、讲话摘要等等,其中大多数稿件很难与杂志报道区别开来,有的甚至难以区别于工作报告和总结。新闻版的非新闻倾向,主要源于将新闻与宣传对立起来。这使得新闻版甚至是“要闻版”缺乏较强的新闻性。报纸,特别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要不  相似文献   

6.
(一)世纪之交,报纸市场竞争越来越明显地回归本原:新闻竞争。新闻竞争的原动力推动着报纸新闻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机关报纷纷亮出旗帜:增强新闻性,强化“新闻纸”的传播功能。新闻竞争正从“软新闻”向“硬新闻”挺进。标志之———扩充新闻版几乎所有的报纸在扩版问题上更趋理性,着眼于满足读者需求和培育广告市场,对新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是容量增大,新闻版一般达到了8-12个版,占报纸版面(12-16个版)的2/3。广州日报新闻版扩充数量更大,每天有5个要闻版、3个国际新闻版、3个珠江三角洲和广东新闻版、两个港澳台新闻版和…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的电视新闻“软处理”,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让“软新闻”真正软下来,进而使“软新闻”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让“硬新闻”在不失“硬”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地保留“软”内核和深化“软”内容。“软新闻”即社会新闻。尽管学术界对社会新闻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并没有影响社会新闻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软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软新闻”和由“软新闻”引申出的“软处理”。这里的“软”是指情趣性,“硬”则是指思想性。“软”并非软绵绵,更不是追求低级庸俗的东西,而是指新闻事实的表…  相似文献   

8.
“本报讯”就是指由本报获得的消息,表明系本报记者、通讯员采写的新闻。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是最广泛采用的新闻体裁”,历来被人们称为报纸的“主角”。从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作品和我们陕西省1991年度好新闻评选作品来看,虽然报纸选送的消息有些问题抓得好,写得也很精采,但从整体上来说,报纸的消息还是显得薄弱。其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质量差,时间性不强。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硬新闻写软,做到软些软些冉软些,在报纸版面上实现软着陆,达到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春风满面、宜人悦人的阅渎效果,这膻当是“创新新闻宣传”中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争夺读者,西方报刊特别注意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增强报纸的趣味性。西方报界把严肃的政治新闻称为硬新闻,把人情味浓、笔调轻松的社会新闻称为软新闻,提供大量趣味性强的软新闻,是他们招揽读者的拿手戏。  相似文献   

11.
徐苏 《传媒观察》2004,(3):36-37
我国报业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而又迅速发展的时期,增加版面、扩充内容,成为报纸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明日100版”、“本报明日200版”,一沓沓厚厚的报纸,让人们在不经意间感到:报纸已悄然进入了“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2.
王永懿 《新闻窗》2007,(5):29-30
对目前国内各类报纸版面调整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新闻版的比重无疑越来越大。对社会生活类报纸来说,国际新闻已经成为其一个重要内容,与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共同构成了这类报纸最重要的版面要素之一;对地方报而言,由于报纸的定位和功能的限定,往往难以引起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国际新闻版恰好成为一个亮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不可否认,热线投诉类专栏、新闻,已逐渐成为报纸上,特别是晚生代都市类报纸上的一个挥之不去的“亮点”,很是吸引读的视线,如“生活110”“新闻110”“热线传真”“投诉热线”等等。有的还标有醒目的投诉电话;有的还作出“今天投诉、今天答复”,“今天投诉、今天见报”之类的庄重承诺。除这些显性的“投诉新闻”之外,还有一类隐性的“投诉新闻”,多以“某女士致电本报反映……”“某先生来电诉称……”等类似方式开头。应该说,这类新闻的形式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报纸开展舆论监督的一种有力形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省报等大报积极深化新闻改革,着力拓宽报道面,陆续开辟了地方版或地方性的专栏、专刊,把新闻触角直接伸到了最基层,与地市党报面对面地交锋和竞争。 对于地方党报来说,省级报纸等是外地报纸,用不着承担某地市委、市政府的指令性的宣传责任和报道任务,对地方新闻它就可以“旁观者清’,按照新闻规律去采访、选编稿件,一些新闻性较强的稿件当然成为首选。 新华日报所办的C版“省城新闻”,在这些方面体现得十分明显。像“期待房价往下降”、“公房使用权转让 将实行阳光进作”、“南京房产消费趋向多元化”、“南京拓展城市…  相似文献   

15.
军事新闻报道中以“硬”新闻居多,寓庄于谐、情趣盎然的“软”写法会不会影响到“硬”新闻的价值.“软”内容会不会难以充分体现严肃的工作报道的指导性和报纸的权威性呢?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全局性的中心工作或某项重点工作,反映到新闻宣传上称为报道主题,反映到报纸版面上,称为新闻版面主题。所谓新闻版面主题要突出,是指组版要围绕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去安排稿件,形成主题鲜明的版面语言,避免版面主题含混不清、稿件杂乱无章,给人以堆砌、罗列的印象。这是我们编采一线同志提高宣传报道水平、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必备业务素质。总体看,各地党报头版、二版通常都是要闻版、综合新闻版,新闻版编辑素有运用版面语言的经验和技巧,服务主  相似文献   

17.
马少华 《新闻界》2002,(4):9-10
当主流媒体依然保持着年节、重大会议才偶一露面的社论规格的时候,一些走向市场化的报纸和新报纸上,则不声不响地出现了每天一篇、每期一篇的时评风格的“社评”栏目。比如:以挂“本报评论员”并真实署名的《北京青年报》每天二期的“今日社评”、《工人日报》每周五期评论版的以本报评论员真实署名的社评;发表在报纸头版、不署名的《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经济观察报》社评。与主流媒体的社论不同,这些“社评”,无一不是时评。比如《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9日二版的“今日社评”是《且看足协如何钓“大鱼”》,评的是当日一、二版…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中,“软与硬”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因素,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不能为软而软或为硬而硬。以辩证的眼光,科学合理地分析新闻评论的“软”“硬”特性,对于转变观念,促进新闻评论写作改革与创新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报纸如何搞好──版面策划孙言兵孙言兵《临汾日报》编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35家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千余件,其中74件获全国、全省、地区和本报好新闻奖,有17件获全国地市报、全国农民报和山西省好新闻奖。他的代表作:1992年11月15日《农村版》头版设...  相似文献   

20.
军报将反映部队经常性工作的稿件多安排在二、三版,所以这两个版统称为部队新闻版。部队新闻版担负着反映和指导部队经常性工作和部分中心工作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是很能体现军报特色、代表军报个性的骨干版面。军报的宣传质量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版办得如何。因此,在讨论全面提高报纸宣传质量的时候,不能不认真探讨提高部队新闻版的宣传质量问题。部队新闻版每周10个版,其中二版4.5个版,担负军事训练、部队管理、后勤、科技、院校等方面的宣传;三版5.5个版,担负政治工作、基层建设、军政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宣传。19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