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战争,作为矛盾冲突的焦点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因而也成为新闻界报道的热点。有人说,战争是新闻之母,也有人说,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新闻。纵观美国现代新闻史,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美国政府用一只无形但却威力巨大的手越来越紧密地控制了美国媒体,尽管它一再标榜给媒体“以世界上最充分的新闻自由”。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美国新闻界新闻道德的日渐堕落,尽管它也是一再宣称“客观、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 美国政府在战时对新闻的控制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战争时期,就已经有了新闻界自动接受强制检查的先例。第一、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2.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早成共识;并因此使记者在群众中享有颇高的威望。而记者还有另外一面,则尚少提及———那就是:记者还堪称“无枪之将”。如果记者的这一面得以宣扬,既能加强记者自身的激励,又可进一步光大记者的形象。为“无枪之将”提供佐证的,莫过于最近的阿富汗战争了,因为那里同时进行了一场“新闻战”。阿富汗战争,已经被称为“新型战争”、“反恐怖战争”、“第四代战争”、“灰色战争”、“不对称战争”、“不对等战争”……令世人目眩。而同时进行的“新闻战”,则也不乏激烈壮观,其样式不仅带有自己的特色,而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先后发动了四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战争期间,同时打响了一场场激烈程度不亚于正面战场的“新闻大战”。随着战争硝烟的远去。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非“重大题材论”是实现“三贴近”的前提 近年来,新闻摄影界出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就是“唯重大题材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题材决定一切,只要选择了重大的题材就一定可以拍出高质量的、能获大奖的片子。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一些摄影记者不屑于从日常生活中开拓报道面,而是一门心思地寻找重大题材,突发事件,恨不得地球上天天都有天灾人祸,天天都有战争冲突。  相似文献   

5.
樊永强 《军事记者》2004,(12):25-26
所谓战时舆论战,就是在战争条件下,通过现代大众传媒,有计划地向受众传递经过选择的信息和材料,阻断、瓦解和反击敌方的宣传攻势,从而影响受众的情感、动机、主观判断和行为选择,主导新闻舆论,影响民意归属,改变双方整体力量对比。信息化战争形态下,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战争“软力量”发挥的基本载体,是最为广大的政治作战机构,由此决定了以传媒为母体的战时舆论战在“三战”中处于基础性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6.
受众是新闻事实的见证人,也是新闻传媒最有说服力的检验者。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成为新世纪全球传媒的焦点。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新的战争中,技术处于领先优势的西方传媒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各种全球和区域电视媒介对战争前沿的直播报道,真切地“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听”到了呼啸而过的枪响炮轰,“读”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悲壮故事……媒体成为这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从而强化了老百姓对战争局势和国际大事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新闻是“不流血的战争”。震惊全球的伊拉克战争早已落下帷幕,然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和思考仍在继续。研究伊拉克战争的论比比皆是.可深入探讨战争新闻规律和舆论功能的书籍却很少。由胡全良、贾建林撰写的《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一书,是研究战争与舆论方面的专,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语的“部分要素”原则马海根“五个W—H”新闻导语写作原则的形成,推动了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这种“全要素”的新闻导语,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其优点在于:1、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东西巧妙结构在开端部分,使读者一目了然新闻中心,...  相似文献   

9.
魏守伦 《新闻知识》2001,(Z1):31-32
自从战地记者这一职业出现以来,生动描述人类厮杀场面的战地新闻逐渐取代了枯燥干瘪的一般战争消息。以至于出现了“各种战争冲突中的第二主人公”的说法。 作为战争这种重大社会事件的见证人,战地记者中的大多数人以其诚笃和勇气向世人提示战争的残酷本质和血腥细节,元论是毒气战、空袭战、闪电战、丛林战、原子战这些现代作战样式,还是决定性战役的决定性瞬间,都有无所畏惧的战地记者在离炮火足够近的地方以生命为代价摄录着目力所及的每一细节。正因为如此,战地记者的伤亡率通常高于战场第一主人公士兵。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消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极端形式,战争伴随着人类文明史;战争造就了一大群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战争是历史著作家的一大永恒主题。然而人们可曾想到,无论是在世界大战的巨型舞台上,还是在局部战争的弥漫硝烟中,最及时、最生动、最忠实地将战争实况报告给渴望一见搏杀真相的千千万万公众的,不是军方信使,不是一般作家,不是历史学家,而是那些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以生命为赌本、去摄录战争场面的一族特殊的新闻人--战地记者。有人说,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果如是,那么,当20世纪终结之际,当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局部武装冲突依旧烽火连天之时,读一读世界知名战地记者的生平与事业史,相信人们对新闻、历史和战争会有一种新的理解。根据传统定义,战地记者(war correspondent)是“被派去报道一场战役的报人“。今天,我们不妨将这一定义修正为,战地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专门从事战地新闻采访与报道的那些人。战地报道不同于战争新闻,它是战地记者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称目击报道)。战地记者的别称是随军记者,而不是军事记者。军事记者(military c...  相似文献   

11.
在伊拉克战争中,有一位被誉为“战争电视明星”的人物,他在每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出色表现,使其一度成为全球关注的偶像级人物。他就是前伊拉克政府新闻发言人、新闻部长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而在这场力量极不对称的舆论较量中,占有极大传媒资源优势的美方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2.
引言:“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作为媒体,最想报道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已成为历史的见证。人类社会首次进行直播的战争——伊拉克战争,为媒体见证历史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此同时,媒体之间也展开了一场新闻大战,特别是电视媒体。  相似文献   

13.
诗有“诗眼”,散文有“散文眼”,新闻也应有“新闻眼”。“新闻眼”是对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性的一种形象比喻。有“新闻眼”的人,能敏锐发现、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最闪光之处,最吸引读者之处。同样是一座庐山,不同的游客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往往返然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一个新闻,不同的作者前去采写,写出的文章也往往千差万别。但不管有多少种写法,一条新闻总有~条最佳角度,这是作者的“新闻眼”所决定的。笔者在多年编辑工作实践中,深感找准“新闻…  相似文献   

14.
一“新闻”,就其最朴素也最接近本质的含义来说,它等同于“事实”(新闻乃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报道涵盖了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政界交往、战争风云、经济起落等大事,到赛事聚焦、明星轶闻、车祸、火灾事故等不大不小的事,再到百姓生活琐事等等小事,极尽呈现包罗万象的社会事相,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空间的距离感抽离,营造出“地球村”的幻像———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新闻给了“读图时代”的人了解“事实”以最大的满足!然而,电视这个声像媒体,其存在历史比之于纸质媒体远为短暂,却一跃成为当代人了解事实、获知信息…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战争与传媒就有各种各样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在不断发展,传播形态和样式也在不断变化。从近期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可以看出,交战双方一方面在海陆空天磁电等诸领域斗争相当激烈,另一方面围绕新闻传媒阵地也展开了激烈的“绞杀”与“攻坚”,广播、报纸、电视、因特网等等纷纷卷入到战争领域,大打舆论战。  相似文献   

16.
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几乎完全是由于新闻记者的原因而引起一场战争的事例,历史上是鲜见的。十九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被人们称为“新闻记者的战争”,又因为《纽约新闻报》主办人赫斯特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此次战争又被称为“赫斯特的战争”。赫斯特的时代正是美国新闻史上所谓的“黄色新闻”时期。新闻界以各种各样耸人听闻的、虚构荒唐的新闻来吸引读者。他们对每一件新闻都要加以渲染,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与战争二者各自的不断发展,战争中的新闻传播也日益昭显出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近年来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以及最近进行的阿富汗战争中,这种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和明显。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甚至指出:“对未来战争苦苦思索的人们都知道:未来某些最重要的战争将发生在媒体战场上。”近年来,国内新闻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渐趋活跃,但尚缺乏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而对于某一特殊现象的研究来说,只有明晰其基本概念,清楚其产生根源,剖析出基本矛盾,才能构建起正确的理论体系,并为应用研…  相似文献   

18.
传媒聚光灯背后的黎以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韧 《今传媒》2006,(9):12-13
现代媒体时代的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硝烟弥漫,另一个则隐藏在媒体的聚光灯后。当新闻记者冲向硝烟弥漫的战场,秉持不偏不倚、公正平衡的新闻理念进行报道的时候,另一场潜藏的战争也已悄然展开。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黎以冲突就是这样一个战场。战争新闻平衡艰难黎以冲突中,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政治学家当中,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早已名闻遐迩。但是真正使他扬名世界的,却不是他的等身学术著作,而是1993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文明的冲突?》的政论文章。他的大胆判断是:冷战后世界政治的主线,将不再是国家利益或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宗教冲突,即“文明冲突”。其中最突出的,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此论一出,包括美国领导人在内的各国政要、学者群起攻之。但科索沃战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巴黎骚乱等一系列事实,无不证明了亨廷顿思想的深刻性和预见性。十年磨一剑,亨廷顿2004年出版…  相似文献   

20.
战争记忆     
徐斌 《新闻实践》2012,(11):F0003-F0003
今年的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组照金奖照片,是一组描写战争与灾难的照片,其对战争冲突的零距离实录。着实让人产生一种透不过气的逼近压迫感。战争并不宏大,只是西非国家科特迪瓦(旧译象牙海岸,笔者注)政权更迭引起的两派;中突,但摄影师通过他的镜头,向我们真切地传达了战争带来的残暴和恐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