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喻星 《声屏世界》2007,(3):41-41
从事广播工作二十多年,对于名物的记忆也就集中在我的专业范围内。地市一级的广播电台工作者既要采访又要编辑,或许还要录音。当时录音机没有便携式的,我们把机房用的盘式录音机用作采访,有十来公斤重。后来用饭盒大小的日本三洋录音机,用的是TDK、SONY、CT-401等录音带。  相似文献   

2.
亚运会上的日本传媒聂泽恒(责任编辑:邓俊)去年10月,我有幸作为中国体育记者代表团的一员,赴日本广岛采访第12届亚洲运动会。广岛是世界上遭受第一颗原子弹的地方,在这里举办体现和平进步宗旨的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而且这也是亚运会举办以...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学图书馆选书体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日本立教大学图书馆为例,从采访流程,采访方针,采访责任,选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中旬起,《广州日报》推出寻访抗日战地大型系列采访,我和同事黄丹彤两人奉命出征。本次采访历时近两个月,记足迹遍及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延安等全国10多个省市20多个重要抗日战地,采访到“九一八”打响第一枪的团长警卫员、杨虎城将军女儿、勇救日本小女孩的老八路、新四军统战部副部长等一批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在我12年的记者生涯中,有一件往事使我终生难忘,那就是采访已故日本著名作家、原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井上靖先生。记得那是198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清晨,我在公园锻炼身体时与信阳地区外办一位负责人相遇,闲谈中得知井上靖先生为了创作小说《孔子》,将要到信阳来进行考查和采访。我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回去后立即翻阅查找有关井上靖先生的一些资料,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4,(6):30-31
以前我一直认为,我挺会跟农民说话的,毕竟我还当过五年知青嘛!结果这次我到山东采访,就遇到了我不曾想到的一件事,这次采访的话题是谈农民产业协会。我们要采访的是一位养猪分会的会长,我几乎什么细节都想到了,比如说采访养猪分会的会长,我应该在典  相似文献   

7.
我是中国陆军的退役军人,自以为多年的军人生涯已使我的心肠变得如铁石般坚硬。但当我步入日本社会,采访仍然活着的日本军老兵,听他们回忆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讲述中国同胞在战争中受到的苦难以及抗日将士壮烈殉国的情形时,常常悲愤得放声大哭,情不能禁。就在东京的大街上,在无数日本人困惑的目光中。  相似文献   

8.
庄电一 《今传媒》2006,(4X):50-51
当记20年,我有过多次异地采访的经历。作为《光明日报》常驻宁夏的记,我珍惜每一次异地采访的机会。每次出去,我都如饥似渴地捕捉新闻。因此,几乎每次异地采访,我都有大量收获。当事后检阅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都会高兴地在心中感叹一句:不虚此行!而采访中的艰难困苦,都不值一提了。  相似文献   

9.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以陈纳德将军为首的飞虎队给予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扭转了日机对我大后方狂轰滥炸的局面,立下赫赫战功。两年前,我在杭州采访了台胞赵约翰先生。  相似文献   

10.
曾经帮助张丽玲拍摄《我们的留学生活》的日本著名电视人横山隆晴这样谈他的观感“在中国,电视的地位太高了。在日本,我们去采访的时候,从来就不认为,因为我是电视台的人,被采访的人就必须接受采访……在中国,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则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我们都处在畸形的电视社会。我很少拿出我的名片,但是在中国的电视台工作的人都带着一些特权意识。”事实上,在传媒文化水平越低的背景下,从业人员的特权心理就越明显,我们经历过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通常只有一张报纸,一个电台的时代,那时候的记者就等同于政府的高级特派员,尽管市场化的  相似文献   

11.
“采访不是人求我”。每次下基层采访前,我都要细细掂量这话的含义。作为一名战士报道员,身在基层,要想写出好稿,显然离不开采访。采访不是人家求我,而是我在求人家,如果说顾客是上帝的话,被采访对象其实就是我们报道员的“上帝”。我们要热情地尊敬被采访者,与他们交朋友,谈心,无论对职务比自己高的,还是低的,都一样。千万不能把自己真的看作是“无冕之王”,看作“特殊人物”,有一种优越感。没有心底的交流,只会居高临下的询问,或不着边际的胡侃,是摸不出真情况的。因此,每次下基层采访,我必正正规规有个兵样子,连队也…  相似文献   

12.
采访收费该不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费采访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媒体,这种做法在欧美被形象地称为“支票簿新闻”。在我国.媒体为了获得采访权或独家新闻,向被采访付费已非新鲜之事。但是,近来不断有名人,教授主动向记提出接受采访要收费,一时又成了近期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我初学写作,采访时总是随便找个本子或纸片,用完后就随手扔掉了。老通讯员批评我这样做不好,说使用采访本也有讲究。访问,怎样使用采访本才更科学呢?北京驻军肖吴肖吴同志:采访本是为采写新闻服务的,如何使用采访本,应从各人的实际和习惯出发,不必“一刀切”.但使用采访本确实也有个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这里,我把我所知道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一、采访本要采访专用,不能随便将日记本、笔记本、摘抄本拿来当采访本用。这样,采访本便于查找和保存。二、采访本要精巧,便于携带,用完一本,再用一本。如果能编上…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新闻三昧》2008,(5):F0002-F0002
5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日本驻京媒体联合采访。这是胡锦涛在采访现场同日本记者亲切交谈。  相似文献   

15.
中日大学图书馆选书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山西大学图书馆和日本立教大学图书馆为例,从采访模式、采访方针、采访责任与选书系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中国大学图书馆选书体系发展与完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采访十四大     
采访十四大黄远流1992年10月,奉四川日报社之命,我有幸采访了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四大”。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帮助下,我克服困难,圆满完成报道任务。这里记述的,是当时采访经历中的几个片断。10月11日,北京天气晴好。大约10点,我搭四川省政府驻京办事处...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坚持:记就是记录,在采访时一定要冷静和客观,尽量让自己不要卷入到采访的事件中去,以免给采访和写作带来太多的主观色彩。然而,湖北巴东县中医院女护士王飞越却让我放弃了这种坚持。王飞越得知自己患的是肺癌,便坚持死后要把眼角膜捐献给穷苦的眼疾患。我在11年的记生涯中,还没有哪一次像采访王飞越这样使我的情感陷得那么深。  相似文献   

18.
武晓华 《新闻界》2001,(5):62-62
“七分采访,二分思考,一分写作。”十多年新闻工作日积月累的磨练,我对这句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特别是通过对巴中农村的采访,更使我领悟到:只有深入采访才能挖掘出好新闻。去年3月,我在巴中农村采访了半个月时间,写出了连续报道《大巴山的脊梁》和《历史性的跨越》(巴中文明新村建设纪实上、下),刊登在《精神文明报》2000年3月21日和3月23日头版头条。此报道荣获2000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二等奖。“七分采访”强调了采访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采访,就能完成任务。而是指…  相似文献   

19.
采访与买鱼     
贴切的比喻往往比抽象的议论更能说明问题.日本《采访学》。一书的作者加藤秀俊先生,用非常贴切又非常有趣的比喻说明了采访的重要性.“采访重要”,这已是老生常谈了.然而,读了加藤先生的比喻,我相信,你会有新的感受. 下面摘译的是加藤《采访学》一书中的一段: 那已经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在京都,我对手艺人的生活.历史产生了兴趣。为了了解各种手艺人的工作和生活,我深入他们之中,每月一个人,进行了专门的访问. 我请教的手艺人,有木匠、染匠,有做人形的,有画扇面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接受日本记者采访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4月1日在钓鱼台芳菲苑接受日本驻华记者的采访,就他即将对日本的访问、中日关系、中国的内外政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