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军事记者》2001,(6):43-44
一个月来,我们收到函授学员陈讲峰写来的十多篇稿件,一一拜读后,觉得他很热爱新闻写作,写作态度严肃,采写的稿件也大都经过调查研究,能抓住问题,且叙述流畅,语言朴实,说明他在新闻采写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这里,我们结合他的稿件,就初学写作常见的几个问题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2.
从最近学员寄来的新闻稿来看,多数学员由于懂得了什么是新闻.抓新闻的自觉性大为提高。但仍有些学员新闻意识不强.或把连队的日常生活当成新闻,或把一般的好人好事当成新闻.甚至把凭空想象的故事误当作新闻。下面这些短新闻尽管还比较幼稚和不完善,却是用不同的眼光和手法抓到了新闻.可供对抓新闻陷入困惑的学员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时代变了,人的认识、思想、观念、志趣、境界、追求、求知欲等都随之发生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些变化也在不断深化。怎样适应人们的这些变化,满足人们与日俱增的心理上的需求,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境界引导到一个与时代相辅相成的水准上呢?这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一大任务。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有的新闻工作者,无视老百姓心灵上的需求,不能把心与老百姓贴在一起,一味地写些、说些老百姓不想看、不想听的所谓新闻,结果弄得老百姓与新闻媒体成了两张皮,在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4.
关于怎样写人物新闻,我们准备作两次点评:一次讲“不要那样写”,一次讲“应当这样写”。在我们下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有两段提示(见49页、94页~102页)。所谓人物新闻,说得沿瞟一些,即把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同强烈的新闻性结合起来,用简洁明快的手法迅速反映出来的新闻。说得简单一些,人十新闻一人物新闻。乍一听,这好像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不过,请注意,这里讲的“人”,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应当是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人;这里讲的“新闻性”,包含着出众、独特、反常、罕见、重大等等多种意思。繁说…  相似文献   

5.
先请学员们把这个概念弄准确,否则,讲的入和听的人就可能想到两岔去。我们说反常的事物有新闻,重点在“有”。因为有,所以就可以去发现、探索、寻求,就可能写出好新闻。但“有”并不是“是”,如果说反常的事物是新闻,把反常的事物同新闻划了等号,那就错了。不仅写不出好新闻,还可能误入歧途。这并不是咬文嚼字,而是探讨新闻写作必须采取的认真态度。什么是反常的事物?所谓反常的事物,指的是一些不正常(或者叫失去常态)的事物。这种现象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到处可见。比如气候反常、灾情反常、观念反常、处置反常,等等。这些反…  相似文献   

6.
老师:12月15日上午,我们军长冒着风雨驱车几十公里到我们部队看望新兵。这事感动了我,当天进行采访,晚上整理好稿子。第二天去审稿时,首长说军一级干部少报道,最好不报道。听这话,就知审稿(盖章)无望。三天来我心里很不安,反复逐句通读稿子,没有什么不当之处,写下的都是真情实景,要说这篇新闻真实否,是百分之百的真实。这篇稿子我觉得素材很好,有新闻价值。在此烦老师审阅一下,如不能报道军一级干部。就算了,稿也不退了。(稿子附后)敬礼!编安!学生:李容将军,来到新兵班12月15日。风,呼呼地刮;私哗哗地下。上午11时…  相似文献   

7.
石翼 《军事记者》2005,(4):70-71
尊敬的函授老师:我是贵报新闻函授中心的第十五期学员,一名军校毕业的海军女军官。2003年分配到单位后,先是干了一年业务工作.去年11月因部队体制编制调整调入直工科担任干事。由于我大学时学的是中专业,参加工作后。虽然不是专职从事新闻报道。单位的领导也经常让我采写一些新闻稿件,投往《政工学刊》、《人民海军》报等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软新闻”?怎样写好“软新闻”?这里面既有新闻理论问题,又有新闻写作问题。一次点评不一定能说清楚。为了认真地进行业务探讨,我们先请大家看一篇学员习作。老挝山羊归国记1994年5月14日上午8时。晨雾笼罩下的西双版纳边防某团“零公里”哨所。此时,中央电视台驻成都记者站的普晓东\关飞二人正在精心地拍摄一个象征中老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历史性画面:老挝帕卡检查站站长向旺通一行四人正在同中国驻军领导和哨所官兵挥手告别;8只膘肥体壮的白色山羊和四只可爱的小羊羔在老挝官员的驱赶下,正一步步朝老挝国土上走去,它们不…  相似文献   

9.
文章中少不了数字,因为数字能够更直接地反映事物的面目。然而,报纸上却不乏有误的数字。这里,笔者摘来几例:一、差了一个零。1993年4月25日《工人日报》二版《群众体育火车头》一文:“石家庄铁路分局……在职职工近7000人。”熟悉铁路系统机构组成的人都知道,一般铁路分局的职工数均在数万人左右,石家庄铁路分局是大型  相似文献   

10.
新,是新闻的基本特征。喜新,是读者的普遍心理。求新,是采写新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闻教材和新闻专著在论述“新”的时候,大都强调两条:1、从时间上讲,事实的发生和变动,越近新闻价值越高。近到事情发生后几分几秒就能捕捉到并发出新闻(有的事情出于其他考虑,做了不说,或晚说。但这不是普遍规律八人从内容上讲,“首次性”的事物最可贵,新闻价值最高。不少学员(特别是生活工作在基层的学员)认为,书上写的和别人说的这些道理,尽管是十分正确无庸置疑的,但是,实践起来却不难了。因此望“新”兴叹:一个连或一个团的范围虽…  相似文献   

11.
12.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根据同一素材写了两篇习作:一是动态消息,一是简讯。起初,我写的是近300字的动态消息。在送审时,新闻干事说太长,像这样不甚太突出的事件只能写个简讯之类。于是,就又改成了不足百余字的“豆腐块”。虽然我改成了简讯,但总觉着不过浪,总觉“豆腐块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道路不平坦。初学新闻写作会遇到许多沟沟坎坎。不知道什么是新闻,怎样写新闻,便是其中的一道沟坎。什么是新闻?怎样写新闻?哪怕你是初次参加新闻函授,只要认真看几遍我们编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也会不费力气地作出回答:──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等等。──写新闻必须选择和提炼主题;新闻一定要新鲜重要及时简短;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等等。这些回答自然都是有根据的、正…  相似文献   

14.
写新闻离不开事实。可是碰到不完整不理想的事实怎么办?这也是一个横在初学新闻写作者面前的沟坎。学员高兴坤满腔热情地采写了一篇战士追劫贼的消息,送到政治处审查时,领导说,劫贼没追到,写稿子没有意义了。为此,高兴坤感到被泼了一瓢凉水,有些苦恼。于是,他把原作寄给教务处,想让老师们“多加指点”,给个“说法”。现在请看原文:[习作四]午夜连劫贼元旦前夕的一天晚上12点多种,辛劳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广空某场站气象台前面的一家小店里,两名歹徒正持刀威胁着店主赖某交出现金,赖某吓得不知所措,直打哆京…  相似文献   

15.
写新闻(包括写一切式样的文稿)一定要看接受对象,并且根据对象的正当需要“投其所好”,满足这些读者的健康阅读欲望。这是写好新闻的必由之路.或者叫普遍规律。话仅仅说到这里,还不能算周全。这里还有一个新闻载体和新闻传播的问题,即你写的这篇新闻准备送到什么地方发表,读者的覆盖面有多大。比方讲,是准备寄到全国和全军中央一级报纸(或电台),以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为对象呢,还是准备投向省地市(县)和军区一级报纸(或电台),以某些地域和部分官兵为.对象呢,抑或准备供本单位本地区的报纸采用,接受对象自然也相对缩小。…  相似文献   

16.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学员也许要问:正面报道哪来的负面影响?什么样的正面报道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正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什么叫正面报道?至今尚未见确切的、科学的、权威的定义。新闻书籍也未见专题叙述。但是,新闻从业人员,从编辑记者到通讯员,倒是把它当作专业术语,常常挂在嘴上,一说,彼此便沟通认识心领神会。通常说的正面报道,其实是报道的角度问题,即从正面报道客观事物(有时简化为报道“好人好事”);引申开来,包含有宣扬新事物,展示光明面,歌颂正义,褒奖先进等等意思。正面报道既然是个报道的角度问题,那么,…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三贴近”原则的深入人心,许多稿件的引导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不断增强。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不讲宣传艺术、对读者生硬灌输的稿件仍不时见诸报端:有的空洞乏味,无病呻吟,靠假话空话蒙人;有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以“三娘教子”的姿态训人;有的虚张声势,官话连篇,靠大标题、喊口号压人;还有的强词夺理、生拉硬扯,以观点套例子唬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优化新闻资源和改进表现形式上下功夫。只有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些蕴含于稿件中的磁力源。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稿件的新闻磁性,尽力展现稿件的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18.
每届函授,都有一些学员初学新闻写作时,总是急于求成,很想一步登天。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是不现实的。学习新闻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渐进过程,浮躁不得。有道是一镐头招不出一眼井来。正确的态度是,跨进新闻的门槛之后,老老实实地钻研教材,兢兢业业地勤奋练笔,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就是了。我们说新闻写作不要企图走捷径,并不等于没有事半功倍的办法。根据多年函授教学的经验,从写身边的人和事起步,有助于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所谓写身边的人和事,指的是写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提倡初学新闻写作从这里起…  相似文献   

19.
学员们一向喜欢写人物通讯。这种新闻体裁虽然不难驾驭,但是,要写得很好却也并不容易。不少学员写的人物通讯还欠火候。写作方面的毛病比较多,一次点评也不可能触及很多问题,今天侧重研讨两个问题:起点太低人物“站”不起来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浅到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写人物通讯也应该在这个规律指导下,占有素材,提炼主题,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可信可爱可学。写作的时候,不能脱离生活,违反真实性原则,从某种需要出发,编造情节任意拔高,个个都是“高大全”人物,使广大读者望而却步敬而远之。这样写,不仅歪曲了…  相似文献   

20.
高明的记者,不是给读者叙述新闻,而是向读者再现新闻。再现的“诀窍”之一,就是把读者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让读者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嗅到气味、感受到气氛……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一) 现场描述,是维系新闻真实性的一大要素。没有现场感的新闻,就象没有香气的花朵、没有奏响的乐曲、没有动感的电影镜头一样,难以很快赢得读者的信任及征服读者。当然记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现场”所发生的一切细枝末节都“转播”给读者。但是,记者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