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金蔷薇     
数年之前,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故事发生在巴黎.那时有一位老清洁工名叫夏米,他的朋友死去了,留下一个名叫苏珊娜的小女孩,朋友要求夏米帮助他把小女孩抚养成人.为了让小姑娘过得更快乐,夏米时常讲故事给她听,曾经讲到了一个关于金蔷薇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在生活之中。工厂生活、军旅生活、学校生活、农庄生活、家庭生活……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作家也不例外。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写道:“我只是生活了,并没有努力想记下点什么或者为了未来的书,记住点什么。”“我曾经生活、工作、恋爱、受苦、期待、幻想过…”但是他还说:“只有那种能向人们叙述新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事情的人,只有那能够看见许多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的人才能够作一个作家。”,他又说:“必须用生活来无限地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3.
有许多伟大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不仅为各自国家的小读者,也为全人类的儿童文学画廊里,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小主人公形象。其中,又以小女孩的形象居多。例如,在瑞士,有斯皮丽笔下的小海蒂;在加拿大,有蒙哥马利笔下的小安妮;在英国,有卡洛尔笔下的小爱丽丝;在日本,有黑柳彻子笔下的小豆豆……而在芬兰,毫无疑问,最著名的小女孩,就是"顽皮希希"了。蒂娜·挪波拉和她的妹妹西妮卡·挪波拉,迄今已经一起创作出版了三十多  相似文献   

4.
王朝柱 《声屏世界》2001,(11):27-28
创作的灵感源于何处?对此问题,人们似乎已有定论,即“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为这是毛泽东讲的,马克思、列宁也有过这方面的论述,但事实上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有那么一些人不学无术,在他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活动中把生活机械化处理了。毛泽东就说过有两种生活,即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作为一个作家创作的源泉更重要的是靠间接生活,因为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和生活经历毕竟有限。那么间接生活是什么呢?就是别人的生活经验。我们接受间接生活最简捷的途径是读书,罗曼·罗兰就有一句名言──“我的成功在书斋里”。 大家知道,文艺创作允…  相似文献   

5.
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说,一个作家的问题是当他献身于这种最为光荣的事业的时候,他还得养活自己。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他得找点儿别的路子来养活自己。有运气成为职业作家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只能单纯靠写作收入生活的作家会发现,他们生活在真正的贫困里。所以更多作家即便成名也并没有为了写作放弃他们原来的工作。写了《荒原》的英国诗人艾略特不喜欢他在劳埃德银行的工作,但他更不喜欢缺吃少穿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记者、大学教授、客串主持,马家辉的头衔数不胜数,他自己却说最看重的还是"作家"。作家马家辉有一股子古代书生气,梁文道说他即使看到三峡的一座水坝,也能想起李白的诗,"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日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新书《死在这里也不错》即以他诗人般的敏感,来着力捕捉旅途中电光火石般的刹那。本文摘自序言部分,有删节。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谈到了许多作家的生活经历。正是这些生活经历,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作家。但是,生活素材是如何化作小说创作素材的呢? 一位作家讲述了他的一篇小说的创作过程。那时,他在某报当记者,曾采访过一位送电话的老大妈。这位老大妈的老伴早已去世,身边无儿无女,孤孤单单。她经常给一位著名的女运动员传送电话。女运动员经常参加比赛,在外地的时候,就打长途给她的男朋友。老大妈不厌其烦,电话随到随传,无论清晨或深夜。为此,女运动员和她的男朋友都很感激,特来登门感谢;感谢之余,他俩真诚邀请大妈将来参加他们的结婚典礼。面对这样的生活素材,不要说写小说,就是写  相似文献   

8.
编余絮语     
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几年前巴金说过这样的话:“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最近沙汀同志在一篇回忆创作的文章里,同样认为作者生活丰富,写起作品来自会得心应手,即使写历史题材的小说,也是如此(大意)。这都是针对作家而言的。作为文艺编辑,我有这样一点说不上是“经验”的“经验”。我曾经搞过一个时期的外国文学编辑,有次负责审编一本美国小说,马克·吐温的长篇,是描述内河航运生活,反映美国西部一些风土人情的作品。原著文笔朴素流畅,充满幽默感,生活气息浓郁,可土话俚语不少,在核校过程中碰上不少困难,多求  相似文献   

9.
作家皮皮说,洪峰并非真喜欢孤独,他只是在开口说话时,发现与这个空间嗡嗡轰响的格格不入要不是被打,这个农历年,洪峰的计划是带着家人去人迹罕至的深山里,过几天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感觉那样才是彻底的放松。洪峰说,从小到大,他看了太多人群里的危险,常常最熟悉的人,一转脸就陌生得可怕。只要"关系"存在,恐惧就难以磨灭。所以,离群索居有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孙犁是一位风格独异的作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他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长达40余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里,编辑这一生涯,确实持续得也最长."可以说,创作与编辑伴随了孙犁的大半生.他是以创作为专业,以编辑为职业的.  相似文献   

11.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其关于作家劳动的札记《金蔷薇》中,记叙了许多有趣而又颇具启示意义的故事。其中一篇是关于标点符号的: 老作家梭勃里给报社写了一篇显得杂乱无章的短篇小说。编辑部犯难了,既觉如此发出不妥,又不敢去请老作家修改。为难之际,一位名叫布拉果夫的老校对员自告奋勇,对稿子进行了处理。小说发表以后,梭勃里冲进编辑部,大声喝问:“谁动了我的小说?”布拉果夫沉着地  相似文献   

12.
冯晓蕾 《新闻传播》2010,(1):101-101
所谓风格一般都指作家或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作家、艺术家们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这就会形成作品的风格,播音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一个成熟的,有较深造诣的播音员、主持人在他从事播音创作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作特色和个性就是他的播音风格。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3,(11):136-137
<正>有一朵云名字叫咕哩,有一天他打了一个喷嚏,过一会儿就要下雨了。咕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雨滴,雨滴告诉了燕子,燕子告诉了蚂蚁,蚂蚁告诉了南瓜藤,南瓜藤告诉了姑娘……与此同时,一个穿红裙的小女孩也发现了这个消息。她和小伙伴仔细观察,一路追随着“就要下雨”的信息。他们一起折好一只纸飞机,让纸飞机飞上天去寻找“咕哩”,飞机在天上没有遇见咕哩,却遇见了一朵乌云,原来他就是咕哩。这时候,雨开始下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曾探讨过"人生哲学""处世哲学"的王蒙在年近八旬的时候决定谈一谈自己的"政治哲学"。他所写的都与他的经历有关,他说,"如果我不写,也不会有别人写了。""部长马上就过来了。"上午九点半,"创作之家"的工作人员走过来说道。王蒙缓缓地走了进来,他穿着淡绿色的衬衣、浅灰色的西裤,脚上踏一双棕色的皮凉鞋。在"创作之家"的会议室里,王蒙开  相似文献   

15.
阿滢 《出版史料》2008,(2):56-59
胡山源的名字稍有耳闻,只知道他是上海“孤岛”时期作家,至于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不甚了解。蒙陈梦熊先生寄赠《文坛管窥》一书,胡山源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新闻稿的编写同作家的创作不同,作家创作小说要集中、概括、提高,要经过酝酿,一般不写真人真事,像蜜蜂酿蜜。新闻稿要完全真实,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都不能虚构,报道要及时,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如同熔金和剪裁。熔金要把矿石提炼成金属,剪裁要相体裁衣,灭尽针线迹。就这点说,新闻稿的编写,同史家的著作相近。史家的著作也要求人物事件  相似文献   

17.
我前一天送洗的两件衣服,折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精致的竹篮里送回来了。衣服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朵兰花,还有一个小小的薰衣草香包,满室生香。如此精致优雅之物,是否也和那个尘土飞扬、挥汗如雨的达拉韦洗衣作坊有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创造了野地走兽、空中飞鸟等各样活物,带到亚当面前让他命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亚当的这次命名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文学创作。当一个作家创造一个人物,为他特意安排一种生活,当然还有生活的环境,让他活着或是死去,让他幸福或是不幸,让他快乐或是悲伤的时候。这个作家的确像上帝一样伟大,也有理由如亚当一般自豪。在他创造的那个纯由语言构筑而成的世界里,他依旧可以体会真实生活的各种滋味。在他闲暇翻阅旧作的时候,他可以如上帝一般傲然深远地审视笔下的世界,或者暗自窃笑…  相似文献   

19.
无可置疑,生活是杂文的源泉。但是世界这样大,生活处处有,杂文作者囿于一隅,不可能事事都亲历,处处去生活,杂文创作的源泉不就有被堵塞之虞,它的文路不就有变窄之险么? 其实并非如此。文艺史上的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大都有自己的生活基地。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故乡绍兴,由于熟知了故乡的人、事,他后来所写的小说,大都取材于那病态的、家乡的人们。晚年,他生活在上海,他的杂文创作也多取材于上海的世态。老舍是现代京味小说的始祖。他的小说、戏剧虽京味浓郁,却也反映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面貌。一粒沙中见世界,在一定意义上,作家愈  相似文献   

20.
我不知道少儿作家们在这一个月里看到一幕幕的惨景有谁有过反思?有多少人的内心有过惭愧?那年,在关于印尼海啸的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有一个细节让我难忘并且感慨,当潮水突然退去,很多人蜂拥到裸露的沙滩上捡拾鱼虾的时候,一个小女孩急忙告诉她的妈妈,说这是海啸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