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新闻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季节,乃是编辑记者忙着发表“应评论文”的日子。至于弄论文的手段,由于饥不择食和慌不择路,所以就出现了许多怪现象。有的手持一把剪刀和一瓶胶水,按住几本老杂志,卡嚓卡嚓,剪剪贴贴,拼凑成“积木论文”,寄出二三十份。他们的期望值也不高,只要全国有一家刊物的编辑鉴审走眼,便是百分之百的胜利。有的连“积木”都不会拼,甚至“穷”得只存了一篇他人的论文怎么办?不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新闻窗》2010,(6):70-71
近年来,综观见诸于各级业务期刊的以新闻策划主体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似乎过多地强调了编辑在新闻策划方面的作用:有的说"编辑是记者的老板,才是实际上的办报人”;有的讲“媒体的竞争也就是编辑水平之间的竞争”;有的提出“编辑策划本位论”;有的力推“编辑中心制”……毋庸置疑.编辑“上承”领导、“下启”记者,  相似文献   

3.
侃侃“编辑”这一族老卡【盐城】编辑者,整理加工别人稿件之人也。对“别人”,他们常有评判。这里,我这个寄、送了几十年“方格”的“别人”,不妨也斗胆“犯上”,侃侃“编辑”,望诸君能耐心一阅。平心而论,“不才”能走上写作“歧”途,真亏了一位老编辑的启蒙、引...  相似文献   

4.
我熟识一位老裁缝,每次上街都得到他店里坐一会儿。最近,我请他给我做了一件春装,尺寸已经量好了,他忽然想起了去年曾给我做过一件秋装,硬是让我回家取来穿给他看一看,经过他仔细地对照反复修改尺寸之后才放心。我说做件衣服怎么这样麻烦。他说“七次量衣一次裁嘛。”尺寸量好了再看他操起剪刀,只听得一阵卡嚓卡嚓的声音,一件衣服三剪两裁就成了,真是游刃有余。我们搞新闻报道,不也同老裁缝师傅一样吗?应该把功夫用在下笔之前。诗人陆游“功夫在诗外”与老裁缝“七次量衣一次裁”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七次量衣一次裁”就是老裁…  相似文献   

5.
一篇稿子能够发表,自然是好事。可有人为上一篇稿子,要找编辑“磨”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有的在电话里“磨”,有的写信“磨”,有的找到编辑部去“磨”,甚至有的还到编辑家里去“磨”;有的不但自己“磨”,还  相似文献   

6.
一篇稿子能够发表,自然是好事。可有人为上一篇稿子,要找编辑“磨”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有的在电话里“磨”,有的写信“磨”,有的找到编辑部去“磨”,甚至有的还到编辑家里去“磨”;有的不但自己“磨”,还  相似文献   

7.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8.
某行政干部曾说:“下一步得弄个职称玩玩。”一年下来,人家果然弄了个高级编辑的桂冠儿。 某企业承包人也曾说:“下一步也得弄个职称玩玩。”一年下来,人家果然也弄了个高级经济师的红帽儿。 “弄个职称玩玩,”怪好玩的,于是我也想玩几句蹩脚的文字。 这些年来,社会风气时好时孬。有的人削失了脑袋投机钻营,在权上发了,有的人练快了手脚违法经营,在钱上发了。宦海的搏击和商海的摔打,使之成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老手和惯家。他们虽然也享受到了征服的愉悦,但也隐隐觉得连续作战的疲惫,于是便想弄个职称玩玩,调一调休整时的味…  相似文献   

9.
刘轶  王昊  刘洪杰 《军事记者》2004,(11):68-68
素有“军事记摇篮”之称的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是我军院校中唯一的一个新闻系。该系十二队学员毕业后主要从事军事报道工作,是我军新闻方阵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毕业学员有的连获“军区军兵种好新闻奖”,有的成为解放军报或军区军兵种报纸的主力编辑、记,有的成为了新闻教学岗位上的优秀教员。在校学员,有的获得了《解放军报》奖学金,有的被军区军兵种报纸评为优秀通讯员,有的撰写的论多次获奖,并有多名学员在校期间在省部级以上媒体发表100余篇稿件……  相似文献   

10.
关于编辑要不要改稿,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认为要改,一种认为不要改。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编辑不改稿行吗?”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编辑就是要改稿。这当然是主张编辑要改稿的。主张不要改的,又有种种说法。有的说,编辑不要改稿;要改,让作者自己改去。也有的说,名家的稿子编辑不要去改。同是认为不要去改的,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名家哪儿会有错儿,所以压根儿用不着去改。一种认为名家也难免出错儿,可是你不要去改他的。你改了他的,他还会以为自己本来就不错呢!这对名家没有  相似文献   

11.
照片就是妙,它能把瞬间变成永恒。当我看到评选出的亚运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时候,全民参与筹备亚运会,尤其是亚运会开始后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又浮现在眼前。亚运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盛事,方方面面,千头万绪,纷纭繁杂,到底从何入手?同一个情节,众多相机“卡嚓、卡嚓”响个不停,怎样才能拍出出色的照片?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实际上,早在运动场上的竞争开始之前,摄影记者的较量就已经开  相似文献   

12.
论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武震培养、提高和强化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学术求新意识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鉴别者的学报编辑,应具有学术求新意识。学报编辑要有较强的学术敏感性,有伯乐的“慧眼”,善于从浩...  相似文献   

13.
洪弋 《军事记者》2002,(2):49-49
岁末年初,不少报刊社要对自己的报刊来一次“改版”。读者爱新,报刊社能不断“推陈出新”,当然是好事。但如何“改”,出什么“新”,看来也是有文章可做的。笔者就常见一些报刊,他们的“改版”,往往仅仅就是将原来的版面、栏目等,拆掉重新组合一下。如忽儿将综合报改成几个专刊,忽儿又将几个专刊并成综合报。同样一类杂文稿,去年都在副刊刊出,今年又安排到有关专版上去了。总之是翻来覆去,任意改拼。也有一些报刊只是将原来的色彩、版式、字体、编排等稍稍改动一下,就大喊大叫“改版”了。如此“改版”尽管有的改动可能比以前有…  相似文献   

14.
谈谈退稿的学问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吴水清若论退稿,这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目前流行的退稿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曰“石沉大海”式,将稿件禁闭在编辑的抽屉里,几年不见天日;二日“自然淘汰”式,“三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三日“标准公式”式,寄张铅...  相似文献   

15.
洪弋 《新闻界》2002,(6):60
岁末年初,不少报刊社要对自己的报刊来一次“改版”。读者爱新,报刊社能不断“推陈出新”,当然是好事。但如何“改”,出什么“新”,看来也是有文章可做的。笔者就常见一些报刊,他们的“改版”,往往仅仅就是将原来的版面、栏目等,拆掉重新组合一下。如忽儿将综合报改成几个专刊,忽儿又将几个专刊并成综合报。同样一类杂文稿,去年都在副刊刊出,今年又安排到有关专版上去了。什么《家庭》、《夕阳红》、《男人女人》、《新苗》……更是翻来覆去,任意改拼。也有一些报刊只是将原来的色彩、式样、字体、编排等稍稍改动一下,甚或为了…  相似文献   

16.
徐城北  大荒 《出版参考》2007,(10):39-40
1958年夏的北大荒.到了收割麦豆的季节。一个高而瘦的老头手持镰刀割麦.连队指导员掏出怀表测试其速——老头每分钟只割十刀.而其他右派分子每分钟平均可割八十刀!指导员仔细观察。发现老头每次把握的麦秆甚微.于是手把手教他“握大把”和“砍滚刀”的要领.老共还算机敏.经过数次演习.“握大把”勉强可以对付.遗憾的是镰刀每砍下去.只能断麦二三茎矣!指导员叹息地说:“我找个小娃儿来.一根儿一根儿地拔.也要比你快哟!”老头直起腰来,“嚓”地一声点着蹩脚香烟:“干农活有两怕,一怕劲头小,二怕个子高,都让我占全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五个“拼”(1)“同题竞争时代”拼的是策划;(2)“争分夺秒时代”拼的是“集团作 战”;(3)“厚报时代”拼的是“版组效应”;(4)“多媒体时代”拼的是“立体捆绑”;(5)“读图时代”拼的是“高科技”。 五个“难”(1)做一个“会把关”的总编辑容易,做 一个“会策划’且使策划达到预期 目标的总编辑难;(2)培养一个“跑街”的记者容易,培养 一个“专家型记者”难;(3)寻找一个“管版不管人”或“管人不 管版”的编辑容易,寻找一个“既会 管版、又会管人”的编辑难;(4)发现一个有学问的作者容易,发现 一个会…  相似文献   

18.
天津新闻出版局 200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教材《编辑创意论》,是由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9年 12月出版的著名编辑出版学家徐柏容老先生“书刊编辑学系列”专著《编辑创意论》、《编辑选择论》、《编辑结构论》、《编辑优化论》的第一部。这是一部建立在“普通编辑学”之上的、深层次揭示编辑创意规律的、论述生动深刻启迪智慧的、专给新闻出版专业研究生和已从事若干年实际编辑工作具有高、中级职称的编辑专业人员阅读的编辑学系列专著。它超越了实际操作的描述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向理论建设、规律探索进军,从而建立了编辑学理论的科…  相似文献   

19.
“写稿不易、见报更难”。可“难”在何处?一些同志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责怪埋怨编辑缺乏“慧眼”.似乎“难”是编辑造成的。于是我想:为何有的人的作品频频见诸报端,而有的写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稿件却石沉大海,病根和原因何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作对作品的推敲不够、考虑不周,给读留下了太多的问号。如果在发稿前将这些问号留给自己,并努力拉直它,那结果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20.
编辑构思及其基本规律──书籍编辑构思论之一徐柏容从笔者在1985年提交“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的《论杂志的总体编辑构思》一文(后发表于本刊前身《出版与发行》1986年第3期)中提出“编辑构思”这一概念后,10年来己为编辑学者所普遍接受,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