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伦理学中,幸福是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英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密尔继承了边沁功利主义幸福论,修正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主张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强调自我牺牲的合理性:注重精神快乐,指出满足不等于幸福;强调了美德与幸福的一致性。他的幸福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诸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道德权利一直是令功利主义理论备受非议的原因之一,在密尔修正了边沁对道德权利的看法之后同样受到质疑。普遍认为里昂斯的“功利与权利”已构成了对密尔理论最有效的批评。事实上,里昂斯的功利与权利的概念和论证路径与密尔对道德权利的界定与论证路径不同,两人对作为道德权利的基础界定有异,这最终导致里昂斯对密尔的道德权利批评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3.
密尔是古典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方面通过对幸福概念的扩展,批判地继承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对道德原则的强调吸收了康德义务论的某些合理因素。密尔在功利和义务之间的这种融合不仅使其功利主义理论更具有合理性,也为规则功利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近代西方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是对边沁功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对边沁思想进行总结与完善的基础上,密尔创立了自己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体系。他以幸福主义理论来修正边沁的快乐主义学说,标志着功利主义由初创走向成熟,同时也为反思现实中的诸多伦理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J·S·密尔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教育思想家,其功利主义教育观赋予个性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凝聚与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主题,开启了主体有意识地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崭新思维方式.同时,与边沁截然有别,密尔从"质化"层面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眼,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长久进步出发,为功利主义教育观增添了更具高尚性和感召力的理论内容,为我们反思当前教育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学生———包括笔者的许多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既不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标志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又不属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道德价值观,而是一种功利主义道德价值观。这种功利主义道德价值取向决不仅仅发生在个别人的身上,而是为当今绝大多数中学生所认同的。一、对功利主义道德价值取向的分析功利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伦理学说及其道德原则,其主要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哲学家边泌和密尔。边泌和密尔都把功利主义定性为“最大幸福主义”。这种功利主义有几个特点:①它是以“人的本性是自私…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什么”和“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是古今中外理论家不懈求索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思想,前者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终极关怀,后者是中国社会不可逾越的文化血脉。两种理论对幸福的描述都具有人本、和谐、至善的特点。其中向人性的回归是幸福的根本,和谐是幸福的外显,至善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况滨 《文教资料》2009,(34):102-103
本文认为功利主义所遵循的人的“趣善避恶性”仍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从人的类本质出发的马克思伦理观认为自由自觉的人的活动是从人的本质意义上对自我幸福的理解,个人的幸福观念在人的社会历史活动层面展开是基于对人的社会属性的理解,从而形成了对狭隘的功利主义幸福观念的超越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具有目的性和超越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教育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大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当前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唯智主义错误倾向,使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生幸福生活的初衷。大学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养成积极的幸福品质,发展良好的幸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0.
编辑手记     
幸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它使我们的人生温馨而祥和,充实而豁达,宁静而致远。可以说,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可以时时体验到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最大渴求。教师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幸福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伦理学在这一方面功不可没。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德性伦理认为,伦理学就是关于如何获得幸福的学说。以康德为代表的义务伦理认为,与其说伦理学是关于人们如何获得幸福的学说,不如说它是关于人们如何可以配享幸福的学说。而以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更是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其学说的根本主旨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