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风 《历史档案》1999,(1):封三
本报讯中国明清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明清档案专家、现代语言学家张德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1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张德泽先生,字洵如,1905年7月生,河北东光县人,九三学社成员。1925年1月在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1929年在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从事清代档案的整理、编辑和研究工作。1956年7月任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组组长、副研究员。1957年11月任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副研究员。1959年9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档案学研究室研究人员。1961年9月回到中央档案馆明清…  相似文献   

2.
《历史档案》2001,14(4):97-97
由我国著名明清档案专家张德泽先生编著的《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修订版)一书,近日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明清档案事业的开拓者──访我国明清档案学专家张德泽本刊记者李松龄今年6月24日(中国档案报)发表单嘉筠同志的文章(与故宫文献馆风雨同舟的单氏三兄弟)。文中谈到一张30年代故宫文献馆同仁的合影。每当人们目睹这张早期照片,便想起了那些在故宫博物院院史和中...  相似文献   

4.
1990年10月13日上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行会议,隆重庆祝建馆65周年。国家档案局局长冯子直、副局长张成良,前国家档案局局长韩毓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徐艺圃、前馆长黄啸曾、延永生,副馆长金玉章、前馆机关党委书记沈洪堂,明清档案专家张德泽和已离退休的老档案工作者,以及全馆工作人员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徐艺圃同志首先致开会词,接着冯子直、韩毓虎、张德泽、黄啸曾、延永生等同志分别讲了话。徐艺圃同志在致开会词中,首先对参加会议的国家档案局的领导同志以及本馆已离退休的明清档案工作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对1985年馆庆60周年以来5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他要求全馆工作人员“要在国家档案局的直接领导下,振奋精神,艰苦奋斗,从严治馆,发扬老一辈档案工作者那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无私奉献精神,热爱我们的明清档案工作,献身明清档案事业,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历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 金秋时节,正当举国一致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周年和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并取得圆满成功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我馆成立65周年馆庆日。今天邀请到会与我们同庆的有国家档案局局长冯子直同志、副局长张成良同志,前国家档案局局长、同时也是我们明清档案部的老主任韩毓虎同志,有我馆前任馆长黄啸曾同志、延永生同志、副馆长金玉章同志,前机关党委书记沈洪堂同志。出席我们今天大会的还有明清档案的老前辈、专家张德泽老先生,以及曾为明清档案事业做出过贡献现已光荣离退休的程桂芬、张新民、傅美英、王桂芬、陆克敏、刘卓裕、朱静芝、凌淑惠、于亚书、黄志徽、白淑珍、丁福泉、洪雪竹等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一堂,热烈庆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80周年,追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自创建以来不平凡的发展经历和明清档案事业创业所走过的艰苦历程,追思和学习老一辈明清档案工作者为明清档案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我们把明清档案工作和明清档案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曾三同志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为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明清档案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从五十年代起,直到他去世前,一直领导和关心着明清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明清档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深深地怀念他。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集会来纪念他,是要学习他的档案学思想,用以指导档案工作的实践,进一步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曾三档案学思想很丰富,我仅就他关于发展明清档案事业的思想,谈三点学习体会。一、学习曾三同志关于历史档案是国家的财富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曾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0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体同志无比悲痛。曾三同志是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卓越领导者,也是明清档案工作者的老领导,我们深深怀念他在领导明清档案事业建设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大家知道,明清档案是我国现存古代档案中数量最多、价值最为珍贵的一批重要文化遗产。然而,这些无价之宝,在旧中国从不被人重视,甚至遭到恣意毁坏、盗窃的悲惨命运。如1921年发生的“八千麻袋事件”便是典型的事例。这八千麻袋装的都是从清宫流出的明清档案,当事者以四千元的价钱卖出作为造纸原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14日,我如约到故宫,拜访明清档案专家、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现任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秦国经先生。秦先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分配到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将浩繁的明清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从这些故纸堆中来理清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信件的说明 下面是陈原先生给我的一封信,内容是如何评价张元济。我给陈原的信写于1988年8月4日,与信一起奉寄拙作《志在报国,德泽千秋——论张元济的思想和事业》一文油印稿。他回信作于同年8月9日,为接信不久就写。我与陈原并不相识,以后也从未谋面,所以是素不相识两人间关于张元济的一次通信。张元济一生与商务印书馆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岁末的一天,我来到位于故宫的紫禁城学会,见到学会顾问、明清档案专家秦国经先生,他送我《清代文书档案制度》一书。《清代文书档案制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是秦国经从事明清档案整理和研究的又一成果。全书由绪论开始,共16个章节。绪论首先回顾了中国历代文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 今天我们来参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建馆65周年庆祝活动,感到很高兴,我代表国家档案局向一史馆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在65年的漫长历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档案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收集保存并整理了数以千万计的被称为东方奇珍瑰宝的历史档案;祝贺你们开放并通过接待查阅、举办展览、编辑公布档案史料等提供大量档案史料,在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别是为明清史研究服务,为中外文化交流服务,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我们还要向从事档案工作40多年,至今已80多岁高龄的档案工作老前辈张德泽老先生表示感谢,向在座的韩毓虎同志、黄啸曾同志、延永生同志以及其他离退休  相似文献   

13.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7月19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新馆馆址为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明清档案保管保护、利用展示、研究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档案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展示珍贵明清档案及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新馆开馆时同步推出3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兰台翰墨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盛载千秋——明清档案装具陈列展""守护国家记忆传承民族文脉——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国档案事业史”的这门学科是一门老课程了,档案界泰斗吴宝康先生在1996年这样说过:“从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期档案专修班开讲算起,已有40多年。我们习惯称之为中国档案史,其实就是中国档案工作史、中国档案事业史,它是我国档案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5.
韦庆远是我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和明清史学家.本文着眼于韦庆远先生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别从韦庆远生平及其中国档案史著述、韦庆远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现世没留存明朝澳门问题档案”的说法,已被中国历史档案专家们的辛勤挖掘及重要发现所否定,一批珍贵的有关澳门问题的明清两朝原始档案将公布于世人。中葡之间的澳门问题始于明朝中叶,贯穿于整个清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先生介绍说,现存明清时期有关澳门问题的中文档案相对集中在三处保存,即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有关澳门问题的明清档案近两千件。去年3月,有关明清时代澳门问题档案的专题课题开始启动,首次发现并将向社会公布的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冯子直先生的《论档案事业与档案事业管理》一书进行了系统评论.从总体而言,作者认为该书是从一定意义上反映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轨迹的鸿篇巨著,又是忠实记录冯子直先生浓重、执著、精彩的档案职业生涯缩影的力作佳作.具体来说,有四个特点:一是古今中外,气势恢宏;二是宏观微观,纵横交织;三是继承发展,推陈出新;四是以档为主,涉...  相似文献   

18.
笔者读完秦国经先生的《明清档案学》后,觉得这部书是藏有明清档案的档案馆的全宗指南,开展明清档案工作的手册,也是明清档案史的史料集。本篇文章就重点解析该书多种功能,最后对该书提出一些建议,望能在再版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德泽 《历史档案》1998,(1):117-129
编者按:张德泽先生,号洵如,生于1905年.1925年初进入"清室缮后委员会"供职;同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即调入院属文献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前身)工作.  相似文献   

20.
谢达  朱月白 《北京档案》2004,(10):49-50
在我们探讨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从具体的事件中来探寻其规律,另一方面,也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总结其发展历史,把握其发展趋势.刘国能先生的论述中国档案事业体系的专著<体系论>,正是从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大势来着笔,是一本独具特色的档案学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