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沉下去”与“活鱼”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熟知的两个词。前者的意思就是深入到基层、百姓中采写新闻。它是我们提倡的“三贴近”的形象化比喻。而“活鱼”则指的是鲜活的、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活鱼”在水中,记者只有“沉下去”才能发现、才能捉住、才能做出诱人的新闻美餐。  相似文献   

2.
写出好的报道,抓到鲜活的新闻是记者之所求。做好这些,就需要在文章中见人见事见精神,就需要记者与基层"零距离",深入群众,深入现场,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体会新闻现场的震撼和感动,写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是永远的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新闻前辈告诉我,新闻记者要有能上天、能入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10余年,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发现好新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4.
当编辑或记者面对一条新闻时,必须分析判断其价值的大小,较强的判断力,能使我们准确地抓住关键、抓住重点,捞到“大鱼”“活鱼”。[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所讲的"抓活鱼"强调新闻工作中应该贴近群众,深入基层,"抓活鱼"对于时政记者而言,是一项必备的能力。"活鱼"与"死鱼"最大的区别就是"活鱼"是生动、鲜活的,时政记者的"抓活鱼"强调报道的主题性、及时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并突出稿件的可读性,报道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要想报道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时政记者必须要懂得抓"活鱼"的方法,加强学习,深入地进行分析与研究,正确地利用各种利益关系与矛盾,加强与基层的联系,掌握好正确的报道方法,加强与其他记者之间的联系。基于此,主要分析时政记者抓"活鱼"的具体方法,以期促进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7.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抓活鱼"。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讲,能不能抓到"活鱼"、抓没抓住"活鱼"、抓出了什么样的"活鱼",是考量其能力、业绩和职业精神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内,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把自己投入到生活、工作的一线去,了解生活、工作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与农民拉家常,与工人交朋友,与乡村干部交心。这样,他们有什么事才愿意向你说,有什么问题或新闻线索才愿意向你反映。我写的人物通讯《向厄运挑战》,就是在一次下乡中,与一位农民闲聊中“逮”着的一条活“鱼”。该人物连校门都没有进过,却苦心钻研科学技术,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些课程,研制出红外线多功能汽车自动安全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并在世界科技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但他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事,从不张…  相似文献   

9.
胡祥修 《新闻前哨》2003,(11):50-51
尽管我们提倡记者多深入实际,贴近生活,开展直接的调查研究,反对记者“泡会议”,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记者参加会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事实上,在机关“听会”,与走下去调查研究,往往并不相互排斥。因为了解了上情,才能吃透下情。我们在会议上获得新闻线索,是进行深入采访,形成新闻报道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活鱼”在哪里 “活鱼”在基层,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基层的“活鱼”在哪里? 到了基层,你问张三,你们单位有新闻吗?张三回答,没有.你问李四,李四可能也不知道哪儿有新闻.基层的新闻就像空气,尽管新闻每天都在发生,但基层的职工们可能看不到.  相似文献   

11.
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报道,与文字记者或电视记者相比,“活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一般会议、年终总结会场等场所不宜涉足,不能哪条“河”都趟、什么“鱼”都抓。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独具慧眼,投身到“新闻之河”去抓别人不易抓到的“活鱼”。  相似文献   

12.
记得那是2001年8月的一天,我应同事之邀前去泰安市岱岳区的徂徕镇采访,途中,同事告诉我说.有一名下岗职工,因在泰城很难再寻找到新的就业机会.便返乡回老家承包了20亩山坡地。并在徂徕山上安营扎寨.开发荒山.绿化荒山,使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绿色的花果山。听到这,新闻敏感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线索.一定要抓条括鱼。后来我才得知,当初同事是想让我为他拍摄的新闻图片配写篇短文的。但经过我深入采访挖素材,精雕细选定题目后,我就改变了为图片配写新闻的初衷,用心采写出了《承包山坡地的城里人》的人物通讯.刊发在《泰安日报》2001年8月16目的三版头条上,并配发了一幅新闻图片。后来.这篇稿件以事件真、选题准、立意新、写法活而荣获当年度山东省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在基层部队举办的新闻培训班上,学员们提问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抓新闻"。因为许多初学新闻的同志不知道写啥,于是见啥写啥。而这样写出的稿件传到媒体采用率很低,不少报道员为此苦恼。  相似文献   

14.
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报道,与文字记者或电视记者相比,"活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一般会议、年终总结会场等场所不宜涉足,不能哪条"河"都趟、什么"鱼"都抓.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独具慧眼,投身到"新闻之河"去抓别人不易抓到的"活鱼".  相似文献   

15.
《农民陈行忠创办华夏现代农业研究所》获2010年度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桐照渔民清退2.6万只养殖网箱修复海洋生态》获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在县市报从事记者工作以来,我有6件作品被评为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有3件作品被评为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回望采访之路,我深深感受到,新闻“活鱼”无处不在,要想抓住“活鱼”,就要沉下去、钻下去、挖下去,  相似文献   

16.
一十多年前,我步入了江西电视台的大门,第一次有了“记者”这样神圣的称呼,第一次感受到了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在新闻队伍中成长、成熟,并最终登上了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的领奖台。  相似文献   

17.
创新才能赢     
新闻是一种实践,新闻又是一种再认识,创新是记者生命的源泉.记者的职业特点是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捕捉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新观点,这就要求记者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机关当参谋时,喜欢写点东西,一年下来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15篇。去年年初由于工作需要调整到基层担任连长,我所在的连队人员、机械多,经常担负大量的公差勤务,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没有专门的时间写稿子,忙里偷闲写了一些,但由于对一些问题研究理解的不深不透,稿件质量不高,半年下来,没有写出几篇像样的稿子。  相似文献   

19.
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大会小会有会议材料,经验交流有汇报材料,平时工作有信息简报,年终工作有总结材料……亲历新闻现场用“烂笔头”记录新闻的做法似乎有些过时,然而面对各种各样的材料,记者如果生搬硬套,简单地把材料堆砌,写出的新闻必定索然无味。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抓出有血有肉的“活鱼”,这无疑需要记者增强技术性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20.
记离不开开会,因为很多的重大决策都是通过会议发布的。做记首先要学会开会,报道好各种会议,写好各种会议消息,这也是记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但与此同时,记应当学会“会海行舟捕活鱼”的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