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一词蕴含了一种动态的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此在与存在者之间的指引网络.而这种网络也可以看成是当前的移动互联网以及传播实践路径得以运行的潜在机制,透过媒体的指引,会找到人是身体的存在.通过对媒体融合进行认识论层面的反思,得出身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并且以身体为指引,辅以现代技术进行融合.在后疫情时代应对新型主流媒体进行全面纵深发展阶段,要发挥媒体建构的力量,这不仅仅是媒体组织间的合作,更是通过"大融合"使新型主流媒体成为社会组织者和设计者,挖掘个人资源配置清单,重构人与社会的共生状态,这或许才是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建成全媒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国民经济的增长,带动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推动时代的迅速发展。随着时代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对媒体传播要求越来越高。为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顺应大众化发展需求,媒体融合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就媒体融合时代,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路径的选择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着极强的互补性,现代市场竞争激烈,通过融合两种企业可以让媒体在新时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使得媒体的传播更加快速有效,媒体的可信度更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特点,探讨媒体融合的趋势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发宝 《中国广播》2014,(11):93-93
我国广电媒体要想在当下的媒体生态环境中继续确保主流媒体地位,必须探索一条有广电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这条路径应为:紧紧依靠广电媒体内容制播优势和品牌优势发展新兴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重构广电媒体流程,通过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层融合、一体发展,实现传统广电媒体的整体转型和能力升级,最终引领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5.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受众的信息需求基本由网络媒体来满足,一大批主流媒体开始在网络上发挥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等职能;而自媒体则在社会热点信息传播过程中承担起快速传播信息、关注草根、缓解负面情绪等职能,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相互监督与补充,形成了良好互动并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优势已经不再凸显。因此,传统电视媒体应不断地改进与创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利用新媒体技术,掌握人们的需求,增加电视媒体的创新活力,进而拓宽受众范围,提高电视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转型之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个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手机、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中国的传播生态。与传统纸质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交互传播。在新媒体的包围和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如何突围,已成为事关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化发展,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  相似文献   

8.
“经营媒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研究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变媒体经营为经营媒体”的理念。媒体经营与经营媒体有何区别?有人认为,“公司办媒体是经营媒体,媒体办公司是媒体经营”。(1) 经营媒体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媒体产业运作。媒体产业运作意味着在相同的市场规则条件下,把媒体作为特殊的商品和产业经营,追求最大综合效益。二是媒体资源整合。就是树立“大媒体”概念,优化传媒资源配置,提高信息生产能力,降低发展机会成本,乃至实行跨媒体经营和跨区域经营。三是媒体品牌塑造。媒体竞争是注意力和影响力的竞争,没有品牌优势就会失去竞争力,要把品牌作为最大的无形资产经营好。四  相似文献   

9.
李巍 《今传媒》2023,(10):53-56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遇到了新型挑战。为实现“涅槃重生”,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在传承电视媒体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与其他媒介的融合,成为电视媒体人思考的问题。本文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在转型发展中的阻力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转型路径,旨在为电视媒体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媒体在危机管理中扮演了双面角色.正确认识危机管理中媒体的角色与功能,采取可行的媒体策略,是企业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对于军队媒体来说,需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锐意改革创新,整合新闻资源,真正打造成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本文是广州军区战士报社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而3G移动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移动媒体时代。本文首先阐述了手机媒体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并分析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最后提出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与媒体记者打交道应坚持五项基本原则,接受记者采访要注意把握五点技巧,同时日常工作中注重做好媒体公关,与媒体保持良性互动关系,以努力提升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4.
媒体互动与媒体联动实际应用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雪 《新闻采编》2003,(6):16-17
媒体互动———取长补短 ,优势迭加媒 体互动是指在报道活动中不同媒体间的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关系 ,媒体互动的结果会使传播效果更为完美 ,不同媒体也相得益彰。因为每种媒体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 ,而不同媒体间的互动 ,便可做到取长补短 ,优势迭加 ,资源共享 ,促成立体报道的舆论合力。比如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互动。《京城广厦》是北京有线电视台信息频道的一档房地产信息节目 ,以其信息量大、专业性强而受到业内外观众的普遍称道。电视虽然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 ,但大部分节目是前期拍摄制作 ,在播出时也很难与观众进…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22):46-53
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形式多样化,促成传播方式由单向向双向的转变。微博、微信作为当下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微媒体",其中官方与非官方声音争相表达,信息膨胀时代,不同类型的媒体信任度令人瞩目。本文基于此,以469名武汉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方法从人口学变量、媒体接触程度、信息源特征、受众信任状况、信息特征的角度探寻"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对官方媒体与非官方媒体的信任度影响因素,发现媒体接触程度、信息源特征、信任状况是影响大学生对官方微媒体与非官方微媒体的信任度主要因素,而信息特征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其信任度。  相似文献   

16.
媒体技术作为出版与传播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日益凸显着融媒体环境对出版与传播的功能和应用的重构作用,正在成为变革与重构出版与传播模式的关键要素。正确理解与把握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的创新途径、实现方法和应用方式,构建数字化的融媒体技术平台,将成为有效应用最新媒体技术手段来打造出版与传播独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抢占媒体技术高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数量激增、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各类媒体不仅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竟争,还要面临与其他类型媒体的竞争,品牌也随之成为媒体应对激烈竞争的利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媒体品牌建设诸多积极意义的同时,媒体品牌建设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在界定媒体品牌内涵、分析媒体品牌正面效应的基础上,指出了媒体品牌建设所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积极化解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举措,希望媒体、受众、政府相关部门在认清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行动使媒体品牌带给社会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负面效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伴随着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数量激增、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各类媒体不仅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竞争,还要面临与其他类型媒体的竞争,品牌也随之成为媒体应对激烈竞争的利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媒体品牌建设诸多积极意义的同时,媒体品牌建设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在界定媒体品牌内涵、分析媒体品牌正面效应的基础上,指出了媒体品牌建设所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积极化解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举措,希望媒体、受众、政府相关部门在认清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行动使媒体品牌带给社会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负面效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智库"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指标,打造"媒体智库"则成为近年媒体转型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组织学的视角以资源依赖为切入点,对媒体智库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媒体智库成为媒体转型的主流思路中存在的困境与原因.媒体智库是自上而下主导的转型策略,媒体组织通过响应政策号召以换取合法性资本;智库是...  相似文献   

20.
王晖 《新闻前哨》2014,(9):18-20
日新月异的传播手段,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平面媒体实现了从“翻阅时代(纸质媒体)”到“点击时代(电脑媒体)”再到“触摸时代(移动媒体)”三次大跨越.以此相对应,传播形态呈现出社会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江西日报社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媒体融合的途径,力求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