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城市土地是一种公共资源,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对于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公平、有效配置和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分析"公共治理"理论的内涵、城市土地资源的公共属性,及"城市土地资源公共治理"实质基础上,确定城市土地资源治理中政府的角色为"治理型"政府,并分析其与社会、市场、市民公众之间的关系,从政府执政理念、职能和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城市土地资源"治理型"政府角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发展,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理念应运而生。土地资产作为城市众多客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要素,是构成一个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经营城市的核心就是经营土地。政府既是经营城市的主体,又是经营城市的客体,经营城市、经营土地必须有合理的产业结构为依托,将土地经营与城市经营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土地资产的增值潜力。同时要坚持土地市场的统一.树立“只有保护好耕地.才能经营好土地”的观念,经营好土地,最终经营好城市。  相似文献   

3.
粗放浪费、利用率低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背离河南乃至全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亟须转变。造成土地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须多管齐下,重点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节约资源理念;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引领作用;建立科学的适用于不同类型单位的用地规模评估控制指标体系;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和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完善土地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入50%-70%的快速爬升区,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城市增长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多重约束,导致土地资源紧缺、城市拥堵、内涝、地面塌陷等问题.其缓解路径包括:导入城市增长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城市空间的“高密度、紧凑型”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提高能源利用率,建设低碳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城市化快速增长阶段城市理性增长,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其基本前提.为此,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集聚或控制、保护、绿色、人的规划等理念,完善土地供应机制,重构城市空间,平衡功能分区,完善土地用途管制,还需要从公民参与、用地监控、依法管地等方面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6.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后备资源,却受到肆意侵占、生态景观被破坏、耕地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困扰."精明增长"理念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探讨方向.文章从"精明增长"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泉州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原因,通过借鉴"精明增长"理念及其城市增长边界、TOD发展模式、多方参与决策等观点,来提高泉州市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同时为增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经营城市     
经营城市的主要内容是经营城市土地、基础设施和无形资产等等.当前经营城市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经营城市土地中出现了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土地寻租导致一些官员腐败等等.因此,在经营城市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土地经营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搞好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从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城市经济运行的载体。城市土地的形成是通过不断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而来,在这个征地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要解决征地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出现的问题,必须构建新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以利于土地的有效配置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总体上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状况与潜力趋势的宏观评价,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劣的评价中具有中,微观评价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是中,微观评价的基础。从城市土地空间布局,利用程度,使用效率,土地投入强度与可持续性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揭示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差异,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途径和措施,是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宏观评价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入手,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总结在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巧  冯文全 《成人教育》2013,(12):67-69
城乡教师流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城乡之间的人力资本流动,而它特别之处在于,流动的主体是特殊的群体——教师,主体所在的环境是学校。建立起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与利益补偿机制能够均衡师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利用人力资本流动论对城乡教师流动的原因及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性、增值性及其生产性与消费性对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与利益补偿机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命支持系统的主体,具有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能提高城市固有生态资产,丰富城市景观。因此,重庆城市森林建设是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由口号变成实际行动的生态工程,也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必由之路。重庆城市森林建设应加强合理规划布局,遵循生态学原理,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植物群落为结构单位,以地带性植被为特征,以城乡一体化为格局,以提高绿地系统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圈和高新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本文就武汉城市圈高新产业集群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实现武汉城市圈高新产业集群合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都市旅游为推进城市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结合起来,寻求二者的共同点,既促进都市旅游的发展,又有利于现代城市的建设。通过对重庆市发展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探寻重庆“山水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结合点,实现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特指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的变化情况,风险与不确定性是等同的。利用分位数回归估计方法,以来自我国城镇居民的样本,对我国个人教育投资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存在明显的收益变动性,即存在教育投资风险;教育投资风险与收益呈现正相关关系。仅仅通过投资取得更高层次的教育水平来减少工资不平等是不现实的,教育投资风险的分担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应引起有关决策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推动各级党组织打破城乡区域界线,推进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融合与共建,使城乡党建由封闭转向开放、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联合,努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党建工作新格局,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目的是让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以农村和农民为主要变革的领域与主体,在解放农村生产力、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中寻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城建档案属于科学技术档案范畴。反过来又为城市建设服务 ,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用好城建档案对于城市勘察、规划设计、改建扩建等方面都能提供可靠依据 ,并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张欣小说以描写南国都市生活和都市女性为主,其关注当下生存的创作主题,着力刻画都市平民的形象塑造,以及富于个性的艺术表现手法,都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折射出岭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内涵,这使其作品在都市文学和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20.
The risk of individual citizen’s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benefit changeability of individual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Risks always go with uncertainty.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quantile regression estimation and taking the Chinese urban citizens as samples, the author makes a positivist study of the risk of Chinese urban citizens’ individual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individual citizen’s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often suffers obvious benefit changeability, i.e., the risk and benefit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show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t is not realistic to reduce the inequality of salaries by means of investing more money for receiving higher-level education. Therefore, relevant policy makers should pay due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chanism for sharing the risk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the system of social insurance. Translated from Education Research, 200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