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川江 《成才之路》2011,(20):27-27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在新疆全面铺开已经三年了,在这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了课改前后的差异,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一、新课程的特点(一)教材的特点1.形式活泼多样旧教材一般由课文部分、阅读材料以及活动组成,而新教材中除了正文,还有"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形式活泼生动多样。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研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级的重视和多数教师的青睐,而"同课异构"作为课改试验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模式,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同课异构,使得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先进、多样起来,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目前课改的效果不太乐观,原来设计的"亮点"并没有落实。但课改起码激活了问题,让我们看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的确存在许多弊病。从国家的未来着想,必须推进课程改革,不改是没有前途的。在《对课改应当补台,而不是拆台》中我提出两个理念,一是中小学课改要"从长计议"。二是课改不能不正视高考问题,可以和高考"相生相克",一起改进。我们是在高考仍然存在的前提下来进行课改的。在《课改和高考的"相生"与"相克"》中我还认为讲素质教育不能太空,其中也应当包含"生计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是整体性的,提高了生计、生活能力,也是素质之一种。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江苏省教育厅"五严"规定的出台,以及目前江苏省高考模式的实际,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主要用在语数外这三门。学校和学生对其他几门"小学科"(包括化学在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后,高中地理教材中增设了"问题研究"的教学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并巩固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据笔者的了解,课改实验实施已有五年,但"问题研究"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在问题研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许多老师根本不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研究"。二是把"问题研究"当成常规课来讲。究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教、学、做理实一体化"课改问题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受到了普遍关注。尝试对这一课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同时深入剖析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做理实一体化"课改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艳 《考试周刊》2011,(47):16-17
不管你准备好了没有,也不管你乐不乐意接受它,新课程改革来了。校领导无奈地说:"没办法,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一支粉笔也要搞课改。"一线的教师们不得不为了更新文化理念、开阔文化心态而疲于奔命。各种配套的比武有如排山倒海之势,并且日新月异,什么"探究性学习",什么"同题异构",最近又衍生了"片段教学"。我很疑惑:课改要改的是什么,仅仅是形式或是名称吗?  相似文献   

8.
查有梁教授曾在网上发布针对笔者《课改呼唤文化力挺》的商榷文章《十年课改,要论成败》.笔者本想待他将其整理发表于纸质教育刊物后,再刊出这篇《换一种思维看课改》的回应文字.但因查教授忙于其他更重要的工作,无暇整理网络长文并投稿发表.而今笔者黑纸白字发文商榷,似有讨论形式"不对称"、"欠公平"之嫌.  相似文献   

9.
张玉 《成才之路》2010,(34):22-23
目前很多语文课只追求了外在的、形式上的热闹和变化,把课改片面地狭隘地理解为就是加强人文性,弱化工具性,使语文的人文性流于"泛化"和"虚化"。这些问题和现象值得深入探讨和深刻地反思,否则必然会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平 《中国德育》2007,2(6):78-7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变得开放、灵活,教学手段变得先进、多样,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但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有悖课改初衷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教学忽视言语形式的现象十分严重 一是单纯理解课文内容,得"意"忘"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阅读教学中,人们总是将理解课文内容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甚至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唯一目标。时值课改十年后的今天,许多教师仍然未能走出得"意"忘"言"这一误区。  相似文献   

12.
朱星昱 《学子》2012,(12):58-59
多年前,新课标把"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现在又改为"问题解决",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使应用题教学的教育价值定位更加准确,教育理念更加明确,课程体系更加宽泛,呈现形式更加灵活。问题解决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对于使用课改教材的高年级学生来...  相似文献   

13.
我们     
全国农村县域课改联盟、初中课改联盟、高中课改联盟相继成立了。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并表达大家心愿的话,那么,我以为,"我们"是最为合适的。"我们",一个普通的日常用语。不过,如今的"我们"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人称代词,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充满文化张力的概念。其实,也不是什么概念,而是更具亲和力、更具自豪感的团队认同。因此,"我们"是一种"我们感"。"我们感"首先是一种集体感,而这种集体感里透射出责任感、使命感以至力量感。联盟的所有成员,  相似文献   

14.
梁思云 《生活教育》2014,(8):121-122
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选择"世界咖啡"的形式,对教师培训形式进行创新的一些举措。教师在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平台上,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与课改经验的分享。在交流中,爆发出多元的观点,激发多样的思维碰撞,达成了更多课改的共识,让人们用新的视角去观察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刘万里 《考试周刊》2012,(40):159-159
自"转变学习方式"的主张提出后,全国大中小学都在进行课改,转变学习方式相关理论、制度等都已比较成熟,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有些是领导层不够重视,有些是教学设备不够完善,还有些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回眸课改十年,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广大语文教师致力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风格各异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收获了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热闹的氛围、精致的过程。但之后,学科本质的缺失,教学效率的低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课改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课堂设计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语文新课改也逐浪而起,随潮而飞,绚丽灿烂之景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对新课改的见仁见智对新课改实践中的百花齐放,不少教育工作者感到眼花缭乱,尤其是语文新课改,因其五彩纷呈,更叫人莫衷一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尝试之后,我发现只注重课堂形式的课改不是成功的课改,而反过来,只注重内容而忽视课堂形式使课堂缺乏趣味的课堂也同样不是好的课堂.课改的内容与形式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好的形式依好的内容而建立,而好的内容又应该有好的形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18.
在教材的编写,更多地注重渗透人文精神。具体地说,加强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生活化"和"大众化"理念,让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人文和科学的事例己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分管基础教育以来,我深切地感到: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的引领高度、推进力度、影响广度、操作深度是史无前例的。十年课改,风雨兼程,攻坚克难;十年课改,引来"源头活水",赢得"柳暗花明",使人难以忘记,令人回味永久。"怎么看、怎么干",基础教育课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课改实践是课改成效的最好试金石。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既是理性的自觉,更是实践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白钰 《文教资料》2011,(32):54-55
课改已实施多年,重"术"轻"道"的教学方式依然十分普遍。语文虽讲技法,但更多要让学生自己体味、自己悟。阅读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当前阅读教学缺失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让阅读回归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