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亮 《教育》2012,(9):32-33
有人说他是教育家,也有人质疑他的理论没有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写了几十本关于教育的书,并通过讲课赚了不少钱;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把女儿送到澳大利亚上学,择校的时候选择了校服最好看的一所女子学校;他自己这样解释,女儿在国内上初中时学习压力大,  相似文献   

2.
张文质,《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执行主编,《明日教育论坛》《慢教育丛刊》主编。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已出版的著作有《教育的十字路口》《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等。  相似文献   

3.
梅洪建 《师道》2011,(4):49-50
心态浮躁,一切都随之快餐化,教育已然在列,且似乎愈演愈烈。于是"在目前这种情势下,没有谁是‘无辜’的,谁都在为‘应试教育’的灾难添砖加瓦",而学生在家长的期望和老师的目标构成的网中成了最可怜的小昆虫。张文质先生的教育讲演录《教育是慢的艺术》无疑是发自内心的呐喊。  相似文献   

4.
李倩芳 《小学生》2011,(6):21-2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记得美国一位年度教师也曾经说过:“孩子就像是玫瑰花,却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生命教育”,不是通常理解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只对生死存亡的极端事例有意义,而是要服务于生命个体的成长、融会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这种人性化的教育,以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为宗旨,是教育目标的本质回归。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最突显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而且是基于生命的需求。我国的生命教育是舶来之品,其最早源于西方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需要关注生命,使学校教育融入生命的气息。正确看待学校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培养和谐的生命个体,让个体更加焕发生命的灵动。  相似文献   

7.
学校也有学校的精神面相张文质(诗人,教育学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1+1"新父母行动发起人,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入选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7年十大推动读书人物。以下简称张):有时候很多人会比较迷惑,比如说,生命化教育到底能不能归纳出一个马上就能够为我所用的、具有操作性的、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今天,我们就先从你很贴近的一个角度来开始探讨这个生命化教育实践的话题吧!你原来在实验小学当副校长,而且长期从事幼儿教  相似文献   

8.
打开书,看你在窗的那一端,从凝视的桌面抬起头。聆听,执著的唠叨,伸展出丰厚的生命感觉,唤醒邈远而又让人向往的教育期待。絮絮的低语中没有说教、指斥和责难,只有对现状的承担,对个体的理解和发自生命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我坚信,理想的学校不是书斋或学府,而是教师和学生快乐的生活园地;教育不是读死书、死读书,而是教师和学生快乐地、自由自在地生活。作为校长,责任权限决定了我们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上,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刘树成 《天津教育》2014,(23):34-35
我们学校里有一棵苹果树,是建校时建楼工人无意中遗落的果核成长起来的,发芽、生根,得到呵护,悄然生长,数度秋来,已是硕果累累。走在苹果树下,我常常这样思考:泥土,从不拒绝种子的到来。一个人的成长,犹如小苗的生长,最重要的就是护根。而我们所从事的,不就是“培根”教育的事业吗?  相似文献   

11.
郑晓江 《中国德育》2007,2(5):28-32
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思想主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尤其关注儿童、青少年情感一精神生命的发育、涵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享受生命,这是我们理解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生命存在遭遇“欲望陷阱”,当“活着,还是死去”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开设“生命教育专题”,期望通过讨论提供一种思想立场、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2.
李伟平 《江苏教育》2012,(Z2):69-73
【我的主张】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自制度化的教育出现以来,为满足社会需求,学校教育基本上表现出"以知识为本"的特征,学校的存在价值在于满足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从而来实现文化的"代际传承"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产。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都会引起教育生存环境的变迁,因此,学校教育实践都需要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这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实践的现实形态。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从关注客观世界到越来越关注人的主观世界,人的生命特性越来越被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生活质量的教育。生命教育更多地应该是活动体验,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让学生用心聆听生命的召唤,让心灵充盈生命的温情。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当福建的教育工作者张文质和他的朋友们喊出“保卫童年”时,尼尔·波兹曼的《消逝的童年》还未及翻译出版。如今,当我读到这本新书时,张文质们的“生命化教育”课题组,正以崭新的理念和方式,渗透和润泽着那片地域许多所学校里的生命。在书中,尼尔·波兹曼曾断言童年的消逝势不可挡;濒临东海的那片土地上,张文质们如农夫般胼手胝足地奔波劳作,正栽种着一片青葱的防沙林。波兹曼是西方著名的媒体文化的研究者和批评家,他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论述了“童年”这一概念如何在文艺复兴后才被人们所认识和确立,又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日…  相似文献   

15.
李海燕 《教育》2012,(24):47-48
"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王学风说。直面现实中的学校生命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是教育界炙手可热和被广为悦纳的两个词.也是备受关注的主题。什么是学校特色发展.如何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是每一位校长和教育人共同面对的话题,人们不仅期待校长具有深刻的教育思想.还要具有实践者的勇气。笔者从三个层面阐述对“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解、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曹专 《云南教育》2009,(11):46-48
目前,生命教育逐渐由专家倡导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一线教师的实际行动,许多省份和学校进行了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探索。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是相当缺乏,这种状况直接或间接导致孩子出现了种种生命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生活质量的教育。生命教育更多地应该是活动体验,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让学生用心聆听生命的召唤,让心灵充盈生命的温情。  相似文献   

19.
黄解放先生是生命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我们享受教育》一书记载着他探索的心路和践行的足迹,它仿佛是一张“生命教育”学校的“导游图”,指引我们走进了这座花园般的“生命教育”大校园。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1日,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二实小")的"六一"文艺演出在武穴市体育馆举行。四(8)班的话剧《让留守儿童的心不再孤单》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了,小演员周秀萍动情地诉说着对在外打工的母亲的思念,台上台下一片啜泣声。节目结尾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周秀萍的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