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强朗读教学是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需要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语文》中 ,古诗文占 4 0 % ,文学作品占 6 0 %。古诗文和文学作品在教科书中占有如此大的比例 ,这就决定了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古诗文 ,不朗读不能赏其美 ,不朗读不可感其情 ,不朗读不可会其意。现当代诗歌、现代散文、小说中的精美描写 ,戏剧中的精彩对白 ,同样需要朗读。只有朗读 ,我们才能感受诗人火一样的激情 ,才能领略作家抒发的隽永的哲理 ,才能更好领会作品的深刻主题 ,才能更准确把握人物的悲喜命运。二、加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规…  相似文献   

2.
3.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在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  相似文献   

4.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在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教师如果摘繁琐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情感、意境都不见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汉语言自身的“偏重文理,略于形式”的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悟体验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法治大国,推行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并明确要求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并在中小学课堂设立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这是对依法治国战略积极响应,落实中央精神。学生行为道德的规范,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也离不开道德思想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学生传统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是跟着老师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缺少实际情感的培养,导致课程最终的学习效果不佳,违背教学初衷。为了改变学生的定向思维,应改变教学方案,多让学生投入到课程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感,实现课程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梅 《快乐阅读》2012,(20):117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只有注重学生亲身经历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这个要求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体验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不仅能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积累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对话中感悟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设计(苏教版第七册《第一朵杏花》1~5自然段教学实录)师: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竺可桢爷爷的语句。再读读这些语句,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读出竺可桢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自读、勾画、感悟。)生:我画的语句在第一自然段,“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从这句话中,我读出竺爷爷非常喜欢杏花。他从外面刚回来,还没进家,看到杏花开了就被杏花吸引了,可见他是多么喜欢杏花。师:说的不错!其他同学有没有也画了这一句,你的体会和她一样吗?生:我从这句…  相似文献   

9.
张清静 《成才之路》2010,(19):76-7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新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使学生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进行“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0.
11.
阅读依赖于生活,生活又丰富了阅读.我们要通过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封闭的阅读环境,引领学生走向生活;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放飞阅读的翅膀;用生活化语文观念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让学生的生命自由释放于生活化的阅读中.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感悟?《辞海》指出:感悟就是“受到感动的醒悟”。感悟就是悟,有浅悟、深悟、渐悟、顿悟等等,形式复杂多样。感悟因人的差异,呈现不同的层次。感悟的获得是“渐修”,日积月累、阅历经验、个性认识是感悟的先决条件。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何培养?这里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生阅读感悟是获取语文素养的必备基础,让学生能够进行阅读感悟的多探究,学生的感悟升华才可以落到实处。让学生探究学习,力促学生感悟升华,是永远都值得人们去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学生阅读感悟是获取语文素养的必备基础,让学生能够进行阅读感悟的多探究,学生的感悟升华才可以落到实处.让学生探究学习,力促学生感悟升华,是永远都值得人们去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作者从领略导语,指导朗读,设境创情,理性分析,琢磨对话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语言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主线,语文课堂上应注重体察意境、揣摩意味、发挥想象、欣赏美言,让学生在品读中全面提高语言感悟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品味语言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要为学生营造、提供适切的情景和材料,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读悟结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品味语言,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是师生双方之间复杂微妙的心智感情交流.德育工作尤其是这样.在这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顺乎学生的感情之流,以自己之情“动”学生之情,并晓之以理,才能使学生道德情操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在担任班主任时,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许多教师将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此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其实,引导学生有效感悟的主要途径是唤醒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在此,笔者将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简要剖析这一问题。一、细读文字,感悟文本语文课文都属于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则是文本感悟能力。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透过素材感悟内容,透过文本感悟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