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极端地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些专家学者在理解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等思想时也存在道德至上的片面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爱的本质内涵做了思索和探讨。认为基于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爱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爱,更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爱,只有全面理解教师爱的上述双重内涵,才能真正推动教师工作的优化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爱的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爱心的教师。人文关怀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关爱学生,关注生命是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爱、奉献爱、收获爱和享受爱。用爱的辐射来温暖学生,用爱的传递来净化学生,用爱的裂变来提升学生。让每一个教师都奉献出爱,我们的教育就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爱的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爱心的教师。人文关怀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关爱学生,关注生命是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爱、奉献爱、收获爱和享受爱。用爱的辐射来温暖学生,用爱的传递来净化学生,用爱的裂变来提升学生。让每一个教师都奉献出爱,我们的教育就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4.
"教师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且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极端地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些专家学者在理解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等思想时也存在道德至上的片面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爱的本质内涵做了思索和探讨。认为基于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爱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爱,更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爱,只有全面理解教师爱的上述双重内涵,才能真正推动教师工作的优化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09年,至今已走过101个春秋。回望二小百年路,一步步走来,散发着爱的光芒。我们二小人无比骄傲,因为历史已经告诉未来,百年二小,爱心百年。爱的教育,已融入一代又一代二小教师和学生的血脉,源远流长,"百年树人"的憧憬,已在二小美梦成真。如今,新一代二小人开创并实践以"以爱育爱"为核心的"双主体育人"教育思想,更加丰富了爱的教育这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内涵。我们强调,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标。二小的教师正以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启迪学生爱的心灵,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7.
教育呼唤爱,学生需要爱。作为教师,应该用爱来温暖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育需要爱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得很形象:"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直接表现。爱学生要求教师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既要尊生、信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需要得到爱。孩子如此,成人如此;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平时,强调更多的是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手段、有利的教育契机,去“爱”学生,而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的"爱"——尊敬、理解、感激,却常常被忽视。教师是教育者,更是人,也需要得到爱,这样工作起来才会心情舒畅、乐此不疲、富有创造性,从而达到爱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改变观念,注重表达方式,升华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热爱学生,强化职业情感;去爱学生、去爱教育,让教育与爱同行。  相似文献   

1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不难,难的是爱有"问题"的"、特别"的学生。在对待"问  相似文献   

12.
崔海霞 《考试周刊》2012,(40):164-164
老师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感受成长、感受收获,教育才有光彩,才有生命力。本文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生动故事,体现了爱的教育,也说明了老师"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相似文献   

13.
蒋娅 《成才之路》2013,(12):92-93
作为教师,我们要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学生不是在书本上和课堂中学到的,这种情感产生于我们教师的品格和职业道德,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一、爱学生荡涤了伪善的真诚笑容学习应是让人愉悦的事,学生完全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著名作家秦文君说过:"教育应该是一扇门,  相似文献   

14.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平等的、尊重的、信任的、有度的,同时也是宽容的、深情的。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徐琳琳 《成才之路》2010,(20):83-83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在许多时候,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唯独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其实就是爱的事业。一个不爱学生的教师,是无法教好学生的,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作为班主任更应给学生一份特别的爱,让爱在教育中得以延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一直用此来要求自己,学会用爱去描绘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户学梅 《教师》2014,(13):46-46
爱是教师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这是师德;但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英国诗人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我们说,师德最大的秘密是教育爱,而教育爱是需要智慧的。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深深地认识到,真心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懂得老师的爱是需要技巧,需要智慧的。上课铃响过,我已经开始讲课。一名学生迟到了,我很生气,脱口而出:"没听到上课铃声吗?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工作的起点是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对生活的爱。在班级工作中,我认为这种爱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付出,而应形成一种集体成员相互关爱的氛围,使爱成为一种班级文化。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爱,关键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并懂得爱,用爱的行动去表达爱的情感。这样学生从体验爱,到懂得爱,再发展成为爱的传播者,把他们所感受到的爱人爱己的精神品质步入社会,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爱的滋润     
作为教师不仅要爱教育事业,更要爱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尤其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不仅要有爱的思想、爱的情感,还要有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所谓弱势群体学生是指那些残疾学生、离异家庭学生、"留守"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学困生等,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学校应努力营造浓厚的爱的氛围;要在学生心中植入爱的阳光;开办讲座,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要以一颗公平、公正、宽容和充满爱的心来对待、关怀这一特殊群体,让他们在祖国的花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能体会到最强烈、最深刻、最丰富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不同于一般的"母爱"、"父爱",也不同于一般的"情爱"和"友爱"。这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师爱。师爱是一种自觉而理智、纯洁而全面、普遍而持久的爱,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我们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