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倒霉的翰林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到江南一带巡行时,有一次来到一座规模很大的坟墓前面。那里不但有石碑,而且有石人石马。乾隆指着一个石人,问旁边的一个翰林学士:“他叫什么名字?”那个翰林学士想了想说:“叫仲翁。”其实,这种墓前的石人被  相似文献   

2.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每天从学校回来都很不高兴,总是说别人怎么欺负他,对他不好。我问了班主任,老师说他和小朋友玩得挺好的,基本没见过他不开心。我观察过他和同学相处,发现他也是挺能玩的,怎么回家后就这么说呢?刘秀英: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同伴群体的作用应当更重要一些。为什么看似玩得很欢乐的孩子,会抱怨同学对他不好呢?原因也许有两方面,一是孩子对于同伴应当如何对待自己有过高要求。他可能希望同伴像爸爸妈妈一样对他,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照顾,于  相似文献   

3.
陆海泉 《初中生》2005,(25):22-24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与他的3个学生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有3顶白帽和2顶黑帽,学生都闭上眼睛,华罗庚分别给每人戴上一顶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睛,看别人戴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  相似文献   

4.
这句谚语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意思是说庸庸碌碌的人无法理解胸怀大志的人。秦朝阳城有一个叫陈涉的人,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用,给富人家种地。有一天,他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有谁发迹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迹富贵呢?"陈涉长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们这些庸庸碌碌的人怎么知道我心中的远大志向呢?"  相似文献   

5.
<正>马丁·布勃写道:"你不需要道德圣人来教育人,你需要的是那些真正活着的人,并且这些人可以直接和他的同伴交流。他生动的存在涌向他周围的人并且最强烈而纯粹地影响着别人,即使他并没有要影响别人的意思。"[1]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电影《诗》里便有这么一个"活着的人"——被确诊患有老年痴呆症却  相似文献   

6.
狗样儿     
胡图读了一些书,就自以为很了不起。所以,常常看不起别人,总爱挑别人的短处,鄙薄别人的所作所为。他读别人的文章,常常读不到一半,就骂骂咧咧地说:"狗样儿!"看见别人的书画,也动不动就骂:"狗样儿!"后来,他看到别人干什么都不顺眼,动不动就愤愤地骂:"狗样儿!"有一次,胡图请了一位画师来为他的父亲画肖像。他看见画师骨瘦面黄,就在心里暗暗骂道:"看这狗样样儿,能画好我爹吗?"几天后,他父亲的肖像画成了。他接过来刚瞧了一  相似文献   

7.
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近发现一组能奏出优美音乐的石头。这组“音乐石”坐落于该县溶溪乡卧虎山的半山腰一处山洞中。此山洞深数十丈,有多处大厅过道,石山、石笋、石人、石马林立其中,一条暗河流向洞的深处。在进洞50多米处的过道边,直竖重叠排列着12块开然片状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天才的数学家。华罗庚自己却说:“我是数学家,但不是天才。”华罗庚的这句话是有含义的。他童年的故事,可能会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华罗庚小时候很贪玩。他对乡村的社  相似文献   

9.
杨广录 《中国教师》2009,(Z1):291-292
<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去探索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超越别人,非有创新精神不可。"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发展、改进、创造和完善出新成果的能力。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不再只是职业技术培训,而是把社会和个人  相似文献   

10.
华罗庚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一些青年教师认真思索,大胆实践,勇挑大梁,成为教育改革的生力军,这是斗分令人兴奋的.但是,也有一些青年教师自认为羽毛未丰,便循规蹈矩,不敢放开手脚搞改革,生怕别人议论"自不量力".所以,提倡"班门弄斧"的勇气,以推进教育改革,实属必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古往今来,循此规成大业者不乏其例.爱因  相似文献   

12.
聪明是一种个人资源,从大人到孩子,人们都会为自己拥有这一资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愿意别人夸他聪明,甚至有很多孩子为了得到聪明的"头衔",在同伴面前常常装作不怎么努力的样子,但  相似文献   

13.
《神州学人》2015,(2):8-11
走向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把中国形象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一张张"中国名片"上,刻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符号。1936年,26岁的华罗庚由清华大学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华罗庚留学的目的很明确,他曾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数学大师哈代为他提供的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而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大学的2年中,华罗庚的才华与努力使他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就,他就"华林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华罗庚的戴帽游戏题中外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生前曾与他的3个学生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拿出3顶白帽和2顶黑帽,让学生看到后,叫他们都闭上眼睛,分别给各人戴上一顶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睛,看看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结果,3个学  相似文献   

15.
读了本刊张发仁的情况调查一文,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张发仁并不是一个不堪教育的孩子。根据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张发仁有一些缺点,但也有好多优点。第一是他很热情: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他瞒着家里偷了钱捐献,学校(?)募铜鼓队,他每天节省五百元零用钱,前后拿出了一万元。其次是他有一定领导能力:他和同伴玩,同伴们都听他的话,他又下让别的孩子欺负和自己一起玩的同伴。再就是他勇敢而且爱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华罗庚教授乘飞机出国访问,他的助手借了邻座一位朋友的杂志看,上面有个题目:哪一个数的立方是59319?在不少人还找不到解题的头绪时,华教授已说出答案是39.那么他速算的"诀窍"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一代数学宗师华罗庚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少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  相似文献   

18.
一男孩姓淳于名棼,东庐人氏,年幼丧父。时常见同伴在其父的陪伴下嬉戏,玩闹,好生羡慕。一次他便奔去问母亲:“母亲,别人都有父亲而我为什么没有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面对这一问题,母亲只是哭而不答。他暗自寻思:“母亲这是咋了,难道我真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深圳的灵魂。深圳市福田区新沙小学校长郑耀宗也是一位教育界的创新高手,他牢记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话: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赶过前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郑耀宗说,作为一名校长,思想高度决定学校品位,办学理念决定学校发展,理念的创新是打造教育特色的必由之路……打造素质教育新模式郑耀宗介绍:新沙小学原是一所典  相似文献   

20.
华罗庚 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