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节内容,教材借助三道类似"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的编写程序是:例题重在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学会借助画图或列表进行推理分析,从而调整数量直至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敏 《宁夏教育》2012,(1):34-35
近些年来,我们的课改似乎有些浅尝辄止的味道,从"满堂灌"走到了"满堂问",就停留在了一个层面,少有新的进展。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即使是一些优质课,也不难发现: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  相似文献   

3.
王春 《生物学教学》2011,36(8):36-38
在"食物链"一节教学中,基于"做中学"的理论,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组织有效活动,引导学生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探究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策略做支撑。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这就涉及到"策略"。那么,什么叫"策略"?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一切都是靠人的能力实现的,小学生的能力就是在每一节课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出来的,并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发展。"两能"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抓住契机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会观察、发现、表达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亲历"做"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锁定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促进探究学习,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金庆莉 《教育导刊》2011,(11):72-76
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章通过"编图",即以问题为中心通过组织和表征知识和方法,以图表形式呈现的一种数学复习策略,以求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发现问题"的"学会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的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的"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明 《考试周刊》2010,(26):189-190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使他们体验生物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中尤显重要。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中生态系统功能为例,谈谈如何利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于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问,在发问中学会探究。  相似文献   

11.
乔军 《天津教育》2011,(8):35-37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的起点应该立足于人的成长的基本形式,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这样,知识传授就不再是教育中压倒一切的任务,而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顿悟思维定势负迁移的产生通常是由根据已知条件求轨迹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轨迹中的"诡计"多多,学生易中埋伏.那么如何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新课程倡导学生质疑探究,在课堂上如何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深刻地揭示问题的本质,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建华 《教师》2013,(5):54-55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以优质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纽带,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而“问题导学”是建立在问题教学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问题为纽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核心就是策略性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问题解决"的内容,其主要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在于引导学生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提炼、总结、发现其中的方法策略,形成策略性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能力的目的。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引导学生体验反思,可以助推"问题解决"策略性知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中我们体会到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中,还是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周进扬 《考试周刊》2011,(76):177-178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数学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锻炼,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人才"。本文阐述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发挥其主体作用,并提出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指导学生辨析错误问题等几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裴倩倩 《广西教育》2012,(34):80+94-80,94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立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主张"通过问题来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  相似文献   

19.
在教例教学模式中,通过"教例分析"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教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大胆求异、富于进取的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主题图"为教师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主题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应该透过"主题图"的背后,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诱发他们积极的思考心理倾向,把知识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