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英 《新闻前哨》2009,(8):87-89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范跑跑”等流行语不断涌现,被人们反复套用、化用,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其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往往带有着“无厘头”特征,本文称之为无厘头网络流行语.无厘头网络流行语延承了电影和文学语言中无厘头的特点,荒诞离奇,看似无中心、无目的,但其实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反思.本文分析了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体现,探讨了网民热衷于创作使用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动机,最后解读了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且极具广泛使用性的语言,其丰富多变的语义能够给人带来新奇有趣的审美体验。"集美"是《青年文摘》评选的2020年网络流行语之一,文章从"集美"的起源和语义分析、句法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角度探究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茜 《新闻传播》2022,(3):13-16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有深刻的社会意涵.网络流行语具有疏导社会消极情绪和强化社会积极情绪的功能,是反映社会舆情的镜子,也是当下民意表达的有力方式.从社会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有助于反思其表现出来的社会现实问题,加深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本文首先从其基本概述入手,通过迷因理论对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上每年年末都会有年度流行语出炉。该文通过对2004年到2010年七年内网络评出的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汇总以及2011年上半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的内容以及文本分析,探讨网络流行语所折射出的我国公民在社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民意诉求以及对我国公民社会发展进程的启示。成  相似文献   

6.
作为信息时代新兴的网络语言形态,网络流行语以其超越传统语言学的抽象构造模式、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展现了网络时代社会大众的心理状态,成为反映和研究这个时代的一个鲜活的标本.现通过对2012—2021年中国网络流行语变化的梳理,分析其变迁背后的社会动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创造的一种特殊话语,是网民作为话语生产主体自主创造出来的意义符码。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肯定对网络流行语不陌生,网上网下常常会有有意无意的说起或是听到,那么网络流行语为何如此之火。笔者将从传播学视野下,分流行语本体、媒介和受众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映射着文化的状态及变化。网络时代,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诞生——网络流行语,本文从走红的网络流行语“hold住”入手,管窥文化传播在当今网络时代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文化传播主体中草根阶层的崛起、理性的价值取向的增强、传播内容中非主流文化的活跃、传播媒介中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合作等。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借助网络平台,网络质疑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态,很多网络质疑现象也在网络流行用语中得到体现。本文以2009年至2013年这五年的十大网络流行用语为例,浅析网络质疑现象得到扩散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质疑现象,并探讨如何培育网络社会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0.
王晓荔 《今传媒》2016,(10):56-57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流行语逐渐走下网络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日常谈话中所使用的语言。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应该成为我们科学研究的素材,从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分析出当前人们的社会心理。本文旨在通过对2015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归类和分析,探究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并探究当前社会背景下网络流行语反映出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世界》2020,(1):42-42
以语言文字记录时代特征的知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12月2日公布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据悉,这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十大流行语中,政治、经济热词占据榜首。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文明互鉴,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借鉴。由中国提出的“文明互鉴”已成为全球热词,在国际、国内媒体上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2003年至2012年间的网络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和传播学背景着眼,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过去十年间的网络流行语做了共时性和历时性分析,系统梳理了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内容取向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虎年伊始,网络语言居然意想不到地成为春晚重头戏。这不算小事,须知春晚不仅被称为新民俗,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年夜饭”。  相似文献   

14.
陈万怀 《新闻界》2013,(17):47-50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传播,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汇集了某个社会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集体的认同,并借助网媒进行话语的扩张,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象征符号。本文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范式与社会传播意义进行解读,为认知与把握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隐喻的魅力——网络流行语“井喷”的社会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流行语发展到今天早已突破了最原始的以电影或电视剧经典台词为出处的诸如“做人要厚道”、“打打打...打.打劫啊”之类的1.O阶段,和以QQ、MSN签名为来源的2.0时代,而进入了以名人(至少是网络名人)名言和单字流行语共存共荣的3.0时代。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应用与快速发展对人们的语言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流行语已逐渐成为直观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舆情和现实变化的实时信号。本文以2016-2020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从语言变异的视角对新媒体时代的流行语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变异的基本形式,探讨其变异的语言、社会和媒介动因,并发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向往,对现实事件的戏谑、无奈,以及某些消极遁世心态等社会心态亦会影响流行语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网络流行语的符号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新生代网络流行语与传统流行语的区别,并对新生代网络流行语表现出的现实象征性、衍生推广性、隐喻性、周期性,以及网络流行语彰显出发展趋势和意义进行符号学解析。  相似文献   

18.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新闻世界》2010,(6):168-16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也经历了一个从文字游戏到"个个背后有故事"的发展过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网络流行语发展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语是社会舆情的镜像,反映了当下社会群体中流行的交际元素。相较于网络推出的类型流行语,《咬文嚼字》近八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综合了线上、线下媒体使用频率,颇具影响力。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对这八年的社会流行语的生成因素进行探析,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社会流行语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20.
网络热词与网络流行语这两个概念在日常运用和学术研究中经常被当成同一概念相互混用,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论文从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两者混用的现状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来对二者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