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后,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极力否认、推脱战争责任。从本质上看,这是日本政府首肯下为军国主义开脱罪责的官方行为,究其根源,主要是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结果。要有效解决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双方必须正视历史,聆听历史的启示,进而超越历史,谋求未来两国的共存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本右翼势力与历史教科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教科书问题是日本右翼势力一手造成的,至今,已掀起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产生的背景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其实质是妄图否定侵略历史,借此引导日本走军事大国、政治大国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日关系发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人归纳出“中日敏感问题”,即历史认识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安全合作问题,战争赔偿问题,光华寮问题和教科书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法律性质的争端。该文通过对战后中日法律关系文件及规约内容的考察。来解读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以及日本违反国际法发动侵略战争这种犯罪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两国政府和人民关系的重要因素。在日本部分政客及右翼势力的作用下,各种美化侵略、歪曲历史的行径层出不穷。究其原因,由于战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导致今日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想存在的土壤根基依然存在。日本部分政客和右翼分子"绑架"民意的根本动机在于重振日本"政治大国"的地位。就解决策略而言,中国学者与民众应该努力同日本和平团体、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塑造日本民众正确的历史认知,推动中日关系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近代史上加害中国最深最重的国家。新中国对其以德报怨,不再追究其侵略罪行,放弃索赔要求,此大义之举令多数日本人超出意料。但日本国内近年否认、美化侵华历史罪行的趋势愈演愈烈,若不翻然醒悟,历史问题仍是影响中日正常关系的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方在历史问题上的一贯方针和做法是正视历史、向前看,而日方对待历史的态度仍缺乏足够的真诚,甚至不断有人在此问题上制造事端。彻底解决两国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双方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日方。  相似文献   

7.
关于妨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历史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方在历史问题上的一贯方针和做法是正视历史、向前看 ,而日方对待历史的态度仍缺乏足够的真诚 ,甚至不断有人在此问题上制造事端。彻底解决两国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 ,是中日双方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 ,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日方。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其侵略历史的认识态度问题是长期困扰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也是国人一直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历史认识问题的出现令人不解,历史认识问题的后果令人担忧,历史认识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清算机制。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了阴影。只有正确处理中日关系才能切实维护两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华战争已经过去59年了,但是战后的日本没有一届政府,没有一届首相,没有一届国会,正式承认当年的对华战争是侵略战争。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归根结底是日本的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因素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其中。影响中日关系的是主观层面。如果没有主观层面。历史因素就变成了历史事实,不会影响中日关系。因此,要排除中日关系中的历史因素,就必需在日本采取主动的前提下,由双方共同超越,而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忘却。  相似文献   

12.
中日关系当今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两国关系将如何发展令世人瞩目。针对日方近年出现的多种损害中日关系的动向,中国理所当然地会作出相应的反应。我们注意到日本的文化和生死观,但日本首相和政要一再参拜靖国神社,这一问题已超出日本的内政,也不纯粹是所谓的文化观念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是非曲直和国际正义的严肃的外交问题。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有其复杂动因,并已造成了严重后果。无论有多少困难和波折,在21世纪,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历史潮流任何人也无法阻挡!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7,(2):14-21
鸦片战争之前的整个清前期,中日之间维持了相当规模的贸易往来,尽管这种贸易往来局限于民间,缺乏官方参与,但其能够产生并在较长时段内保持相当的规模必然有其存在的土壤即时代背景。而清代中日贸易的时代背景主要出自三方面的营造:其一是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对海外贸易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其在中日贸易过程中通过居中转贩获取巨额利润的现实为当时中日两国商人从事贸易的动力和可以仿效的标尺;其二是日本官方的海外贸易政策。其政策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前期对贸易的鼓励态度刺激了日本对华贸易的发展,后期的锁国政策则有效的排除了葡萄牙殖民者的竞争,使得中国商人几乎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其三是当时我国私人海外贸易经历了明代百余年的曲折发展后,已成为一只相当成熟的海上贸易力量。而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清代中日贸易复杂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4.
1979年末以来,日本一直是最大的对华ODA提供国。在历年日本ODA的受援国顺序上,中国始终占据第一、第二位。日本的对华ODA已构成中日关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日本的对华ODA政策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到2003年度降到了第三位,这势必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日本对华ODA开始、变化及原因与其中的中日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腐败问题自古有之,其本质的根源是"失去了制约的权力"。它是人们切齿痛恨的社会顽症,也是执政党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体制转轨的今天,腐败问题的现状令人堪忧。通过对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特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可探求解决腐败问题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全球化与全球性思想的先声与理论萌芽。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超越了“西方中心论”,对全球化的概念与历史开端有着深刻的论述。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扩大。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拓展,更是整体性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进步,同时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向其他地区扩张。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的最深层次,它以世界历史或全球化为前提,它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全球性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二战前和战争中实施“国定教科书”制度,推行“皇国史观”教育。战后“国定教科书”逐渐向“审定教科书”转变。这一趋势遭到日本右翼和保守势力三次大的攻击,日本的教科书也相应出现了总体上的“改善”或总体上的“改恶”的三次大的动荡局面。我们应在了解两种倾向斗争中的力量对比和把握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最新动向后,确定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对突厥1000多年的历史变迁的解析来看,突厥后裔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最终使突厥认同走上式微的道路。历史表明,传统的突厥认同在全球化的民族国家风起云涌的浪潮中日趋沙化,突厥各民族不得不适应现代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趋势,根据所在国的现实需要,建构、整合和归趋于新的国家认同。泛突厥主义的认知误区恰恰在于:它想使突厥人从融入世界的河流中分疏、独立、逆行,企图让突厥人从同化于诸多民族的生存现实中反叛、剥离、孤立,这与整个世界历史进路相悖,因而注定得不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