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迁移及其它的表现形式,并试图从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制约迁移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承认母语负迁移的前提下,依据语言共性理论和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出了母语正迁移的可能性,分析了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正迁移现象,提出了促进母语正迁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熊昕  葛红霞  方萍 《文教资料》2009,(13):23-25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热点话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侧重于语言因素对语言迁移的作用,本文通过引入认知心理语言学领域中的研究,对影响与制约语言迁移的多种因素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和认知学范畴的标记性被视为语言迁移的两个制约因素.语言学范畴的标记性主要指语言本身的标记性,注重母语本身特征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而认知范畴的标记性则强调语言使用者对标记性的心理直觉,着重讨论母语结构对二语学习者认知能力形成方面的影响.文章主要从语言学和认知学角度出发,探讨标记性在语言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对二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Lado的"对比分析假说"、Corder的"错误分析"到Selinker的"中介语系统"、Eckman的"标记性差异假说"再到Kasper的"语用迁移"以及Aneta和Jarvis的"双向迁移";从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到认知科学和普遍语法;从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到社会语言学;从单维到多维;从单向到双向;随着人们对语言迁移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其认识也更加深刻。运用类型分析方法对语言迁移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其有一个基本层次即语言对比分析,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语言迁移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认知机制是语言迁移发生的前提,语言迁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因此,认知语言学时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语言迁移可分成两大部分,语间迁移和语内迁移.语间迁移主要是指母语知识的迁移,语内迁移主要是指目的语知识的迁移.从认知角度谈语言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突破.  相似文献   

7.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对其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认识几经反复.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在外语课堂上起什么作用,是外语教师关心的问题.心理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这方面成绩斐然,只是研究的重心大都在语言的负迁移,对母语的积极作用、正面影响关注不多.  相似文献   

8.
母语迁移问题是二语习得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标记性是制约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语言学范畴内的标记性主要指语言本身的特殊性;认知范畴的标记性强调学习者对语言特征的心理直觉。此文从语言学和认知角度出发,用标记理论探讨汉语母语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并对英语语音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母语和英语之间的英语句法负迁移。并通过心理语言学中的语言输出理论和输入假设理论以及模版理论对英语句法负迁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语言迁移作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在描述语言迁移现象及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表现,从理论层面探讨语言迁移研究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启示,从而继续加强语言迁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田军  田国民 《出国与就业》2011,(24):160-161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方言对于大学英语的迁移现象尤为严重.本文以语言学理论及语言迁移理论为依据,从语言及非语言层面对常州方言对英语教学负迁移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强化英语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语言,不同学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形成了多元化的语言理论,如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与不同的语言学理论相对应又产生了不同的外语教学法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刺激反应的一套习惯。这种语言观及其相应的外语教学法虽然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对外语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这一点,本文拟以“语言是一套习惯,语言运用也是一种习惯”为出发点来探讨外语学习中的习惯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一直以来,语言迁移都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的重要问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研究者们对语言迁移尤其是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所持态度几经反复.此方面的研究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的兴盛到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的衰落、直到80年代中后期的再次崛起这样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而近年来,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已经在英语教学领域得到普遍认可,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也日益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母语迁移研究真正成为国内语言学界。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话题仅仅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近年来,我国的外语界对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涌现出大量有关语言迁移的论文、论著。但目前研究重点大多停留在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忽略了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概念迁移是国外语言迁移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作为二语习得和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接口,已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国内关于概念迁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旨在以概念迁移理论为基础探究和总结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习得中的概念迁移现象并指导外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语习得研究跻身于近来语言学界热门话题排行榜,三语习得的独立研究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引起语言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国内对三语习得的研究开始较晚且多是基于少数民族三语习得。通过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三语为法语的语言学习者在三语习得过程中词汇迁移、语法迁移、思维迁移三方面的语言迁移现象的简述,对语言迁移进行初步解析,并期待其在今后向更为广泛、更具有深度的方向发展,从而发现三语习得的语言迁移规律和特点,使得三语习得更为简洁高效。  相似文献   

17.
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把握学生错误的性质和根源是有效地消除错误,提高学生语言和言语能力的关键。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习惯常常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干扰学生,导致错误。这种现象,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成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里的研究中心之一。在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新的语言学理论——结构语言学应运而生。结构语言学家们认为: 语言是一种习惯。(Brook,1964:49) ……因而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改变母语习惯,建立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Banatky等,1966:17) 在“形成习惯(habit—formation)”的过程中,母语的习惯时常迁移到新的语言行为中。由于母语和外语之间存在着异同,这种迁移可产生两种相反的作用:正迁移(Bosi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可以引起正迁移,它对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而相异之处则引起负迁移,干扰着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导致错误。Politzer和Selinker等把这类错误称为“干扰型”错误。 语言学家们认为,母语的干扰是造成外语学习上的困难并导致错误产生的根源。运用对比分析(简称CA)可以有效地预见这些困难,从而避免错误。Lado指出:通过系统地比较母语和外语的结构,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从语言及非语言层面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拟以语言学理论及英汉对比理论为依据.并提出了克服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应对策略。旨在引起人们对母语负迁移现象的重视,培养地道的英语思维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贸易日渐频繁,国家之间的关系随之密切,外语教学的地位显著提升。我国各高校都开设有第二外语专业,且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第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的影响很大。德语是我国很重视的第二外语,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德语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语言迁移策略提高德语教学的质量是外语教育者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迁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德语中语言迁移想象的体现,分析了语言迁移对于德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借助语言迁移理论指导德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迁移的定义迁移研究反映了近二十年来外语学习和教学领域里科研发展的动向。早在 195 7年 ,罗伯特·拉多 (RobertLado)在研究跨文化语言学时指出 :“学习者往往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的结构、词义和词序迁移到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去。”从此 ,迁移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80年代以来的研究虽然充分肯定了迁移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但迁移作用的大小 ,迁移在何种情况下发生 ,以及为什么会迁移等问题却未能解决。凯斯帕 (Kasper)(1987)给迁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语言迁移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