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祖璋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经据典,形象、准确而全面地介绍了荔枝,被选入高中课文。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自居易的《荔枝图序》语句:“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自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第二自然段却这样评说: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还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这篇文章里,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一段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接着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开头评论道:“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作者的言下之意,”壳如红缯”的比喻是不够恰当的,“粗糙”的荔枝壳和“滑润”的丝织物怎能放在一起作比呢?  相似文献   

3.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荔枝壳表面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jǖn liè);裂开许多缝子;呈现出许多裂纹。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pì):保护。C.领导不该庇护犯错误的部下(bìhǜ):包庇;袒护。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bianyi):方便的意思.[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他们__违背了这条原则,__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这篇文章里,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一段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接着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开头评论道:“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作者的言下之意,“壳如红缯”的比喻是不够恰当的,“粗糙”的荔枝壳和“滑润”的丝织物怎能放在一起作比呢?作者的这个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笔者认为,这并非白居易的错喻,而是课文的作者对这个比喻句…  相似文献   

5.
"荔枝道"这一称谓在古代文献中非常罕见,大概晚清吴焘的《川中杂识》中才正式出现,但今天学界所谓的"荔枝道"则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学界及舆论界虽普遍使用这一称谓,但理解往往有偏差,和史实不符合,故应当谨慎使用。洋州越大巴山而南的道路用"洋巴道"指代更准确。"荔枝道"成为驿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专为杨贵妃贡鲜荔而开,它和当时唐国力的强大以及地方行政区划的变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众多的成语词典中都收有“付之一炬”,其中对于“炬”的释义在辞书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炬”作名词,解释为“火把或是火”,持有此意见的有《汉语成语辞海》、《现代成语巨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等辞书;另一种则认为“炬”应作动词,解释为“焚烧或是烧毁”,赞成这种意见的有《汉语大字典》、《汉字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辞书。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列惟独、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惟其、惟我独尊、惟一、惟有等词,并认为这里“惟”同“唯”,即不仅“惟一”或作“唯一”,其他各条皆然,这样就形成了八组异形词。《词典》以“惟一”为首异形词。杨春女士的专著《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附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异形词总表”中,这些异形词均失收,且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列。因此,对它们进行溯源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说“尤”     
《汇报》2003年10月27日有一篇《灵动的笔从哪里来?》的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0.
汤广文 《学语文》2006,(4):44-44
近日笔者在阅读《名作欣赏》(2003年第8期)时,其中有一篇分析《陈情表》艺术的文章《感天动地赤子情》,作者把《陈情表》中“舅”释为“母亲的兄弟”或“妻子的弟兄”不一样,“舅”能否释为“外公”?  相似文献   

11.
李冲 《语文知识》2004,(10):36-36
“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国情,要有坚韧不拔的充分思想准备,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悲观。”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句子(见高中《语》第一册62页)。《语知识》2004年第6期《语言字规范四题》认为其中的“坚韧不拔”应当改为“坚忍不拔”。笔不同意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漫骂”和“谩骂”读音相同,意思相近,在实际运用中极易混淆。请看下面的例句: 如果我们不能够为红灯区里的妓女给出一条生路,抑或就业有一份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闭上我们刻毒伪善的狗嘴,停止我们卑鄙无耻的漫骂。(潘绥铭《关于“妓女”》,《杂报》2005年3月25日3版)  相似文献   

13.
浓淡有致 韵味无穷——谈鲁迅小说里的“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一个人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中国更是一个非常讲究“吃”的国度,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吃”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泱泱大观。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苏轼有“口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洒脱;岳飞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气;《鸿门宴》里的樊哙吃掉一只生猪腿,赢得了项羽一声“壮士”的赞叹;《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先后偷吃过王母的蟠桃、五壮观里的人参果,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2004年第1期上曾发表过一篇《新课程语文课堂的诗情追寻》之后,常有一些中青年老师谈及,持赞赏认同者固然占了极大多数,但也有为之困惑,甚而对某些课堂中的所谓诗化之举表示疑虑的。  相似文献   

15.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5,(12):14-14
“雎”是形声字,从“且”得声,读作jǖ,在古籍中多用于人名和鸟名。《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水鸟,古时常用来比喻女性。 战国时有两个人,一个叫范雎,也写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策》中有他  相似文献   

16.
刘圣明 《教书育人》2005,(11):35-35
威信即声威与信誉,众所共仰的声望。《辞海》有威信条目:“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威信威信,贵在有“信”,有“信”才有“威”,这里的“信”指:信用、信任、信服和信赖。  相似文献   

17.
冒石宏 《小学生》2009,(7):12-13
有照为证 七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已是大雨倾盆。触摸着屋檐下连成线落下的雨珠,连续十多天由高温积压下来的烦闷一扫而光。翻开同学们的《夏日的记忆》,我在文字中寻找着、感受着孩子们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23页有“船飘到台湾”的用法。对此,笔者认为不妥,船到台湾,只能用“漂”,不能用“飘”。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中有“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之句,对其中的“植木之性”.书上的注释是这样的:“[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作了这样的翻译:“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  相似文献   

20.
在古汉语中,“三”与“九”不仅可实指,还可以泛指。这样的例子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 ②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