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高校德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核心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公共意识。新时期的高校德育要通过促进政治理论教育的开放与发展、实践活动的社会化、开展生动的法制观教育来加强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公民德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教育内容,包括对公民责任、民主意识、参与热情及个人尊严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德育应当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其政策设计应当更多体现公民教育的道德立场,而不是一般道德教育的立场。道德教育既不能代替公民教育,同样也不能代替公民德育。严格地讲,公民德育是由公民教育所演生出的教育问题,而不是由一般德育演生出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国德育的经验教训,合理定位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模式,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德育理论,突出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理想化和空泛化,切实加强德育实际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应将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模式定位于培养和塑造合格的公民,倡导、普及公民意识,并使之内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观念。本文阐述了公民意识的内容,论证了公民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历道德滑坡危机后德育重新受到国外高校的高度重视。其德育目标多与公民教育目标相近,且着眼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德育内容与方法注重以生为本、寓教于"隐",其中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和严肃校纪促进良好道德养成等做法颇具特色。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高校德育应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与适切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高校德育效果,公民教育的基础地位需要强化。原因在于:第一,从教学目的看,将要全面进入社会生活的大学生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这是高校德育必须达到的底限目标;第二,“自下而上”的对话式教学理念是公民教育的长处,它可以化解学生对传统说教方式的抵触情绪;第三,公民教育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调适应大学生的心智状态,以智育手段提高德育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养成健康的公民心态。  相似文献   

6.
总结我国德育的经验教训,合理定位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模式,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德育理论,突出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理想化和空泛化,切实加强德育实际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应将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模式定位于培养和塑造合格的公民,倡导、普及公民意识,并使之内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观念。本文阐述了公民意识的内容,论证了公民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我国高校现行德育模式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这种模式首先满足的是国家的政治需求;而大学生需求的德育模式则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公民教育为基础,这种模式首先满足的是大学生学习做人的基本需求。本文将现行模式下,因忽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需求,而出现的使德育内容构成比例向国家的政治需求走偏的态势,称为高校德育模式的结构失衡。这是高校德育低效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现行模式的构成和特点,并对提高德育效果的新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借鉴吸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开展公民教育的经验,我国职业学校的德育内涵应向公民教育延伸,以公民教育作为职业学校德育新的着力点,把公民道德、公民价值、公民知识和公民能力作为其核心目标.为此,德育课程的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模式、保障机制等都要实现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德育目标理性回归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努力达到增强学生公民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平等意识等目标。高校应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与实践体悟结合起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网络,注意应用隐性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办好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高校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历史性转型——公民教育提上了日程,现代德育的使命是以合格的公民构建社会;课程改革的主角是教师,教师角色应定位在引导、研究、探索、促进、开发的高度;基础教育应当给学生带来完整的精神生活、终生学习的愿望以及独立的有尊严的面向世界的品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中职校面临着德育目标理想化、地位弱化、内容僵化、方法简单化、评价机制单一化等问题,适应现代公民社会的要求,利用现有的德育体系,通过更新德育理念、强化德育地位、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完善评估机制渗透公民教育,推动德育创新,是一条可行的深化中职校德育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公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社会的主题词汇,尊重公民、培养公民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公民性"正是这一理念在道德教育中的体现,并且与当代德育改革提倡的"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方向相符,因而日益成为当代德育发展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新时期俄罗斯教育发展的优先方向,满足了俄罗斯恢复大国身份、巩固“俄罗斯新思想”、实现公民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国家发展诉求.目前,俄罗斯德育体系正处于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历史时期,表现出极富特色的三重向度发展转向,此种转向突出体现了国家历史的同脉性、民族传统的继承性和东西方文化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路径依赖理论剖析当代美国高校德育发展,分析其避免强制性道德灌输的出发点、注重全方位德育资源整合的表现形式和以美国精神为核心的自我增强机制。解读突出个体主体性的公民教育路径和以信仰教育强化德育路径依赖对于我国高校德育改革和创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现代化社会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的一种自觉体认,它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对他们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大学生德育,更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途径,面对现代大学德育重形式、轻实效的不足,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不容忽视的内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有其内在规律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分析高校德育的特点,科学把握高校德育规律.这就要求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接受规律、合力规律、层次规律与扬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民教育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于国家、社会发展有利的社会成员,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品格教育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教育是德育的基础部分和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具体细致。在邓小平德育思想中,有不少对公民德育的论述,文章从培养“四有”新人确立了公民德育的基本目标、“必须三个面向”提出了公民德育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明确了公民德育的实施原则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公民德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期引起德育研究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对公民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存在"转型说"、"独立说"和"结合说"三种观点。公民教育应该从传统德育中脱离出来,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而德育成为"纯粹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使得公民教育与德育在形态上彼此独立,在价值功能上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德育现状的一些反思,引出从学生个体生命立场出发的现代德育理念:1.符合现代文明的人生哲学教育;2.现代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