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歆 《军事记者》2005,(6):49-50
新闻传播学研究“无学”亦或是“有学”,一直是个深深困扰我的问题。“新闻无学”简单地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应用层面上,理论与现实脱节,甚至是完全滞后,对现实问题没有指导意义;二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自身的逻辑结构。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对现实现象的解释。后来,我在新闻实践中与许多同行接触,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新闻传播学也是持这一看法的。有学干脆将当前的新闻传播学称之为“黑板新闻学”。这就使得我在很长时间里都心怀困惑——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小甘:近几年来,每年都有重大的、引起新闻界广泛争议的新闻伦理失范事件发生。对于即将步入媒体工作的未来新闻从业者而言,掌握好新闻工作技巧固然重要,但加深对新闻职业伦理的认识也尤为关键。本期,传媒专家、资深媒体人范以锦先生在新浪和腾讯微博(@范以锦)同步开辟的“新闻学生茶座”中,与自己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黄悦(@榨菜的窝儿)展开对话,从媒体公关、新闻造假、隐性采访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坚守媒体的伦理底线问题。  相似文献   

3.
《审美视野中的新闻传播》是邓利平博士的又一部新著。2 OO 1年,利平的博士学位论文《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著作探索了一个新闻传播学界还很少有人探讨的问题,我阅后深感受益匪浅。他在探索中所表现出的理论勇气,理性思考所达到的深度,都给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学如何发展?向何处深入?徐培汀教授的回答非常肯定。他认为新闻既有术理,又有学理,不能如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社会方圆》栏目为例,从新闻学、传播学角度对电视民生新闻进行分析探讨,探寻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一、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面临的瓶颈(一)报道过于琐碎,同类报道重复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虽然把眼光放在了百姓身边,但报道题材过于琐碎,今天停电停水,明天邻里吵架,甚至于报道婚礼过程,如此琐碎的报道不但没有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极易产生视  相似文献   

6.
陈栋 《今传媒》2007,(11):4-5
范以锦,196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系,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曾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现任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曾被《传媒》《今传媒》《南方周末》等媒体评为"中国传媒年度人物""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最具创新成就传媒人物""最具赞许人物"等称号.  相似文献   

7.
陈栋 《今传媒》2010,(2):4-6
向熹,197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长江商学院,现为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研究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执行总编辑。曾任《南方日报》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南方周  相似文献   

8.
泡上一杯热茶,翻看范以锦新鲜出炉的《新闻"微"茶座》,确有眼前一亮之感. 这分明是一本"小"书,是因为百篇微文,以及所有的互动点评,都严格控制在140个字内,颠覆了我们之前对于新闻理论、大家著述的传统印象;这也是一本与时俱进的具有标志意义的典范之作,因为顺应着这个"微"时代的特征,创造性地以微博为契入平台,信手拈来,蕴新闻理论与实务的精髓于"微言",既有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业界观察,又有授业解惑、师生互动的轻松与愉悦,真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精神,是新闻著述对新媒体方法的一次实践与创新. 本书的几点突破和价值创新令笔者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9.
在蔚为大观的中国新闻传播学之林中,有一棵粗壮而丰茂的大树,拔起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新闻事业的丰厚沃土中,到2004年,她已经长到第23个年轮了。她参天而立,卓而不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阿芒,马特拉和米歇尔·马特拉的<传播学简史>主体内容及其在传播学中的意义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访对象主体论》的著者靖鸣,曾长期在新闻媒体从事采访报道活动,对采访对象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他在研读中外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著作时,却发现没有人把在新闻传播事业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的采访对象作为专门的学问深入、系统地研究过,只是在新闻采访学中作为记者工作的客体有所提及,这合理吗?这符合新闻传播活动的实际吗?社会上每个正常的人都有可能成为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纷繁复杂、流动性和变动性大,能否对采访对象进行科学研究,使对采访对象的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过去不曾有这门学问,现在建立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2.
虽说新闻学理论研究成果较之其他基础学科要少得多,可相关著述也是车载斗量。在这些专著中,刚刚出版的《新闻经典技巧与艺术丛书》,以扎实的理论阐释、经典的案例、独到的剖析,融理论总结、技巧方法、经典案例、独到评论于一炉,是首部新闻传播流程技巧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3.
《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一文(以下简称《不是》)最初发表在1998年第1期的《新闻前哨》上,后来又被收入《浅论新闻发现》和《大江潮涌》两本文集之中。它的一再发表,使它的影响更为扩大。 《不是》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新闻学家不过是一些只懂得新闻学理论却不会做实际的新闻工作的人,“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新闻学家的行为目的是建立‘新闻家’的行为规范;而‘新闻家’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要把这些规范打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学家与‘新闻家’就是一对矛盾,他们之间是立和破的辩证关系。这对矛盾不断…  相似文献   

14.
(续上期) 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 1998年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介在生态环境、传播方式、功能定位、产业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加上受到1999年之后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有力影响,直接催生了新闻教育系统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孟建忠 《东南传播》2012,(2):159-161
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它的产生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国内新闻栏目自身的发展规律。本文在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范式和发展误区的基础上,提出电视民生新闻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和向公共新闻提升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伍静 《新闻知识》2007,(5):60-62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改变了我国新闻学的命运,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科学的呼声伴随着业界“新闻改革”的口号此起彼伏。就新闻学界来说,这种呼声既是其内部为确立学科地位而产生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对当时亟需学理支持的新闻改革实践的一种“同声相应”。  相似文献   

17.
18.
读到徐兆荣先生的新著《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很高兴。兆荣先生是我近年才结识的新朋友——源于嘉兴日报实施“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他对于新闻评论的这项改革很热心,多次参加会议,发表论文予以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正是这样的交往让我们一见如故。大致相同的经历,让我们有了许多共同的理念和语言。他的新书出版,也是给我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科责任教授郑保卫撰写的《新闻理论新编》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郑教授为追寻新闻学本身的理论内核与精神而不断探索的成果结晶,是他又一部新闻理论力作,该书同时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的重点书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