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一种重要的武器和工具,石头在原始社会时期普遍受到人们的崇拜,在我国西南民族中羌族和藏族至今仍然保持着对白石的崇拜,这是其原始信仰文化的存留和延续。文章对羌藏民族的白石崇拜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崇拜的缘由作了理论分析,还对二者的白石崇拜各自所具有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西南少数民族的白石崇拜非常突出。本文以雪山——男精——雪山之精——白石——男性祖先石神——妇女宜子作为分析线索,力图给白石崇拜以合理的解释。认为西南少数民族的白石崇拜实质就是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白石即是男精之象征。  相似文献   

3.
教育符号崇拜是夸大和迷信表征教育对象或教育对象关系的标志或标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作用,将表征教育对象或教育对象关系的标志或标记的作用理想化和绝对化。在权力、利益的推动下,过分地强调教育符号给人们带来的能指价值,忽略教育符号的所指价值,把教育的功能置于功利主义的视角之下,过多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忽视教育的本体价值。教育符号崇拜表现为:对于名牌学校及名师的推崇;对确定性知识的笃信;对教育效率的过分的强调。盲目的教育符号崇拜会使得校际间的发展失衡,带来学生个体成长局限性。由于社会用人单位进一步强化教育符号化崇拜,使得教育符号被赋予更多附加的含义,教育符号所带来的权力、利益和资本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符号崇拜的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社会公众对教育符号以及对于精英的窄化认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多元化社会制度和选拔机制的缺失;教育符号自身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4.
羌族民间信仰是羌人信仰习为的文化表征与羌人民族情怀的精神体现,其中蕴含的生态观是羌人长期与周边环境共生共存、亲和互动的体现,其观念在岁月长河中传承与嬗变,原始的自然崇拜在扬弃中超越,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生态自觉观念,寄托着羌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展职业本科是当前完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然而,公众受职业教育贬义符号的泛滥与固化的影响强烈拒斥职业教育,职业本科建设面临着严重的符号障碍。符号认知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之一,具有自身的优点,也有其劣势;进一步而言,符号认知具有与实际事物相疏离的根本特征,在消费与传媒时代又走向了符号崇拜,符号意义在解释过程中极易失真,导致畸形的符号消费,并形成了制约认知的符号障碍。受历史传统、匹配的工作类型、传媒助推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被塑造成了消极的符号,严重阻碍职业本科建设的进展。为了重构职业教育的符号,政府应努力营造对职业教育友好的传媒环境,清理歧视职业教育的地方性政策与制度;职业院校应着力提升教育质量,重视重塑自身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6.
7.
羌族白石神信仰与祭山会是羌族文化中风俗与礼仪的重要部分,也是羌民族宗教信仰中很独特的祭祀文化,通过对该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研究羌族历史的发展,而且对研究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杜绝"水课"、打造"金课"已成为中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试图将大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特别是要揭示消费社会及其文化给大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通过讨论大学教育的商品属性、大学教育商品性的实践、大学教育价值中的符号崇拜,揭示出"水课"产生的深层根源,即课堂教学日益失去教书育人之根本,沦为对各种指标、分数、证书等符号的追逐。文章提出要举办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呼唤有教学勇气的教师、营造有生命感的课堂、建立支持性的管理制度,以达到消除消费意识形态的幻觉、扬弃符号逻辑对人的异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羌族历史古老,其生产、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建筑的历史自然也不短,中国各封建王朝的诸文献都留下了羌族建筑的记载。然而,纵观这些记录文本,在近1500余年的历史中,不过是文献的辗转抄写,甚至是不符实际的人文想象。直至清乾隆时代,西方人才通过绘画及铜版画对碉楼有了真切的认知。清末开始有了外国旅行家、探险家的插图、照片、记录文本,上世纪30年代也才终于有了中国知识界的绘图、照片、文本。在研究羌族建筑时,需要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真地重新看待封建时代的记录文本。  相似文献   

10.
11.
南阳汉画像石有着众多的古代建筑物的装饰物,很值得研究。它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渊源,极具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汉画中的牛郎织女画像彰显的虽是神话故事瞬间的一个画面,但画面上的人物、动物、星象等具备了符号学的象征意义,而符号又源于现实,属于“隐喻思维”,它隐喻着汉代农民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彰显出汉代农民对社会地位及婚姻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滇中彝族地区的"送白虎"事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彝族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这种鲜活地呈原生态般存现于彝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是生殖崇拜文化的典型。从研究"白虎"事象进入彝族文化圈可切近彝族精神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4.
阐述台湾妈祖信仰与大陆妈祖信仰的一些不同特点,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当代妈祖信仰进行客观分析,认为妈祖信仰的本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性,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促进因素,并探讨了当前的相关任务。  相似文献   

15.
《〈石头记〉交响曲》是胡风的文学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作品。通过分析《〈石头记〉交响曲》中胡风的文艺思想,以及探讨胡风对于《石头记》的独特认识,试图能再现胡风终生坚持的文艺思想和展现胡风作为文艺批评家敏锐眼光与卓越才华。  相似文献   

16.
作为120回抄本,蒙府本《石头记》一直受到红学界的重视,关于其配抄部分底本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应属程甲本系统。通过蒙府本与各翻印本文本比对,论述蒙府本配抄部分文本系据程甲本系统而来,确切地说:卷首程序乃抄自藤花榭本,而非程甲本;配补正文部分(第57回-62回、第81回-120回)则抄自程甲本和程甲本翻印本,而非另一种“底本是脂本和程本之外的抄本”蒙府本乃是一部脂本和程甲本翻印本的配装本。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讨论了Taylor公式余项的几种形式,并分析了各种形式在具体应用中的特点.最后,通过几个例题给予验证说明.  相似文献   

18.
天琴是中越边境广西段一带壮族偏人、傣人民间祭祀活动中的专用法器。笔者首先概述了天琴的来历和使用情况,然后着重比较分析了偏人、傣人天琴的共性和差异性,最后对天琴祭天仪式的展演进行了文化解读,得出结论:偏人和傣人的天神信仰来自古老的传说,无一例外地承担起了浓厚的传承原始宗教仪式符号的重任。天琴祭天仪式传承的“合理性”来源于信士们的人生命运信仰。两族群的原始宗教仪式不仅考达人们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和美好愿望,也成为了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受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地域特色、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黑色和白色在表达客观世界中的色彩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修辞意义。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采用类型学理论,比较分析跨语言中黑白两色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要总结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