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知名女作家艾丽斯·西伯德的小说《苏茜的世界》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运用女性哥特的文学理论,解读分析小说《苏茜的世界》中的露丝·康纳斯的人物形象。露丝·康纳斯所具有的超自然的能力,她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自我,以及她不断尝试书写属于女性自己的写作,使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们的著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很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及作者进行了研究。随着女性哥特的出现,两部著作又多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本文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从女性哥特视角下对《简·爱》与《呼啸山庄》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研究出它们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进行了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及情节上的分析研究,在当时陈旧的文学形式中注入了跌宕起伏的情感及发人深省的沉思,实现了哥特式与激情、内涵的完美统一。《呼啸山庄》更是因此超越了哥特载体及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成为别具一格、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在父权社会和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兼容中对自己独特身份的自我认识。作者通过对东方与西方、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挖掘了形成华裔女性自我身份危机的最大根源,使读者意识到,只有消解了东西方的文化对立,才能重新建构华裔女性的独特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结合女性自身独特体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绘了女性身份的困境体验.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女性个人情感、身份选择以及话语权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性政治》是第一本批判西方社会父权制的著作,通过对父权制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分析,深刻揭露了性别歧视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政治和哲学如何精心谋划了性别的不平等。本文用米利特在《性政治》中的观点来解读《秀拉》和《日出》。《秀拉》呈现了白人主导的社会中的黑人妇女受压迫和反抗的现实,是对米利特提出的女性反抗父权制社会观点的文学再现;而在曹禺的《日出》中,处于畸形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现状中的女性被残害的现实体现了《性政治》的核心观点——呼吁女性意识觉醒,反抗父权制社会。  相似文献   

7.
谭贝 《职大学报》2013,(2):26-30,36
文章通过对清穿小说《梦回大清》中穿越女主人公茗薇重构的身份解读,旨在表现古今两种不同文化冲突、碰撞下产生的特殊的人物身份。茗薇以穿越古今的身份游走于两种社会,她在矛盾冲突中构建的身份,是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茗薇既履行了传统女性身份应尽的道德义务,又保留了现代人执着的自尊底线,高扬现代女性主体意识,成为获得独立身份的女人。  相似文献   

8.
《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代表作,小说以书信体的格式描述了一位逆来顺受的黑人女孩如何演变成在经济和精神上都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该小说是成长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挖掘,分析其身份认同的渊源和表现,进而研究沃克黑人女性意识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保罗·斯各特(Paul Scott,1920-1978)是20世纪英国文坛非常重要的涉印题材作家,其反映后殖民时期英印复杂关系的小说《眷恋》(Staying On)于1977年获得布克奖。保罗·斯各特一生致力于殖民关系的书写,塑造了大量印度独立前后的人物以及作为殖民者的英国人和作为被殖民者的印度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论文运用后殖民视角,从《眷恋》中滞留在印度的英国人与印度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塔斯克上校之死入手,剖析获得独立之后的印度人,作为曾经的被殖民者,自我意识的觉醒状况和对于殖民者的反抗与报复心理。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以女性作家的艺术敏感和同样身为女性的性别体验和感悟,以经10余年的探索思考,细致精到地捕捉住了女性的生命律动:由早期青春的躁动到成熟女性的坚韧再到郁晓秋式的逆境中的顽强挺立。在王安忆笔下,无论她们的生命处于何种状态,她们都不屈服于命运,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努力地去争取,以获得个体生命的舒展,并自觉地抵抗着来自外界或自我内心的种种诱惑和压迫,捍卫着生命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作家,其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他的恐怖小说.他的恐怖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的哥特式风格又对其进行了扩展.<厄舍屋的倒塌>是一篇优秀的哥特式短篇小说,小说从人物塑造、场景描写、心理刻画和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哥特式小说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第五回王熙凤册词中的“三人木”,乃言王熙凤最终是被贾琏休弃了。原因在于她触犯了封建社会婚姻文化所规定的“七出”之条,这七条在前八十回叙事中都有明确的对应及落实。据此,王熙凤是一位弃妇典型,是对古代“七出”婚姻文化的生动说明。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西方的女性主义其核心是要求妇女享有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在中国,由于特殊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意识的生存空间产生了限制性影响。当前中国,性别立法偏于理想主义,公共政策中女性影响力弱、参与度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在既有体制内,如果从人们通常理解的集体主义出发,赋予女性平等权利、维护女性正当利益,可以更容易为女性赢得更多的团体利益,为女性意识创造真正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红楼梦》里涉及的风筝、秋千、围棋、踢球、射箭、钓鱼等体育活动进行文化学分析。从起源、发展、演变、传承等角度,对各体育项目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中的女性形象,虽出身高贵,但其社会地位、思想性格、人物语言各方面带有平民化色彩。其产生的原因: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创作主体社会地位、思想状况的改变;市民阶层的状大,平民化的道德观和审美情趣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中的王太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泼妇形象,吴敬梓一方面刻画了她的“泼”相,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她的不幸,她用撒泼向社会、向礼俗挑战,无奈封建的男权社会最终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作者通过这一人物的塑造,对封建礼俗社会进行了辛辣讽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自己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7.
《围城》问世以后,即成为一定时空下的历史存在,同时对它的读解也是一个历史的存在。特定时代的接受语境成为读解《围城》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理解了《围城》的接受语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接受史,对它作出更接近文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思潮的变迁与奥运女子体育项目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奥运发展至今,奥运女子项目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均受到了女性土义思潮的深刻影响.在女子体育迅猛发展的时下,通过对各流派女性主义思想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来审视女子已有参与奥运项目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揭示奥运女子体育项目的发展方向,以期达到奥运会项目设置更为全面科学,奥运女子项目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脚本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人们赏析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该文试图通过脚本理论对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进行语篇分析和解读,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实现出人意料的结尾加以论述,证实了脚本理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20.
圆满的结局是大众普遍的追求,然而《再生缘》就其本质来说是悲剧性的——悲剧性的结局、悲剧性的爱情、平等意识与现实的悲剧性冲突,这也是时代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正是这种悲剧性使作品愈加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也愈加凸显出它的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