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探寻自身特定的发展战略始终是这类院校谋求转型跃迁的根本出路.根据对生态位理论的理解,本文将大学生态位看作大学发展战略的基础与核心,且是决定大学发展理念和模式的一种方向指引.为此,在阐释大学生态位内涵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尝试建立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战略的分析框架,设计相应的生态位总体战略,探讨并分析大学生态位错位、泛化、特化、保护、增值、多维重叠弱化及非平衡性等原理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思路以发展战略为支撑,而发展战略的提出需要基于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定位。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在品牌意识的指引下,谋求错位发展,准确抓住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依次突破面对的难点和焦点问题。师资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获得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因为大学的发展根本在于师资的发展。密切联系实际的专业改造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根本出路。作为典型的文化实体,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最终将体现为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3.
何侃  丁勇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6):101-104
通过对学科建设的理性思考和系统分析,认为加强学科建设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错位发展则为高职院校突破学科建设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战略举措。结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错位发展战略三基点:"学科建设特色化"、"学科建设科学化"和"学科建设与科研一体化";从"重点学科建设"、"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基地建立"、"学科队伍建设"和"学术环境营造"等五方面,探讨了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大学毕业生自身,而是由政府和高校职责错位与缺失导致的。政府职责的错位与缺失表现在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就业激励政策等方面。高校职责的错位与缺失具体表现在:战略观念、组织结构设置、教学体制、办学主体意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其发展战略是办学者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认为新建本科院校要发展,其核心战略方向是合理定位与错位发展。合理定位体现在方向、类型、层次上;错位发展则呼唤和引导高校“出特色”,形成多元办学的体制,打造自身发展的长久动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大学毕业生自身,而是由政府和高校职责错位与缺失导致的.政府职责的错位与缺失表现在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就业激励政策等方面.高校职责的错位与缺失具体表现在:战略观念、组织结构设置、教学体制、办学主体意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阐明大学发展战略机构设置的必然性和研究分类的选择依据,对选定样本范畴的大学发展战略机构设置进行网络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各级院校发展战略机构有效设置总比为7.26%,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其中"985"工程院校有效比高达37.8%,以"大学"为名称后缀院校有效比为20.06%,以"大学"为名称后缀的院校之外的700所本科院校有效比为10.0%,专科院校、高职院校、民办院校、成人院校有效比分别为1.9%、0、1.9%、1.8%;发展战略机构有效二级设置表现出同省市内容框架设置近似、具体内容存在较大差异、自主设置特点;最后,结合理论趋势和实践环境为河北理工大学发展战略机构设置创新提出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面临如下外部制约因素:领导管理错位,资源配置错位,政策导向错位,人才需求流向错位,外部管理错位。地方本科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完善法制,实现规定与现实的管理者统一;创新体制,建立新的投入保障机制;平等对待,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引"、"留"结合,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简政放权,保证高校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千校一面"、大而全、小而全等现象,应以地方为依托,制定特色战略,创新思路,重点突破,错位发展,借船出海,打造办学特色,这是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院校研究和学科建设并重: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功能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功能选择的解释变量涵盖社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大学办学状态和教育研究机构自身状态等。开展院校研究是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在其所在学校存在的理由。学科建设是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发展的根基。院校研究和学科建设并重是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功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途径与支持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继续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倡导和探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实践进行反思,以寻求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支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的软实力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打造大学软实力,提升大学竞争力,是全球性竞争环境下大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大学软实力涵括了大学文化力、大学政治力、大学精神力、大学制度力等要素。快速增强的经济实力是构建和强化大学软实力的物质基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构建和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根本动力,充满活力的大学文化是构建和增强大学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大学软实力过程中,必须消除计划体制的负面影响,克服各种问题障碍,努力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内生力。培育大学精神,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凝聚力。谋划事业发展,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3.
校园周边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高校应积极应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途径,表现在构建物质文化环境、学术文化环境、社团文化环境、高校管理文化环境等。同时,增强大学生参与改造社会环境的影响力和与环境的互动力是提高其防御能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新的改革期、发展期,高校一方面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主动实现发展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战略的实质性转变。在发展理念方面,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营造"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氛围;在管理战略方面,要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学科强校、人才名校"战略。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府和高校基于国际竞争的压力,一直致力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先后提出发展创新型大学、组建联邦大学、创建大学综合体等策略,其中联邦大学的组建是俄罗斯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也需要考虑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构建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有效机制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渗透到高校的各个角落并日渐成为高校的新主流媒体。网络舆情拓展了同学们表达空间,成为高校党政决策的依据。但是,网络舆情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改进高校工作,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会给高校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加强引导,把握舆情发展动向,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制定正确的目标定位与科学的发展战略是所有合并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已经走过磨合阶段的地方合并高校实现实质性融合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适度、创新、特色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地方合并高校的发展目标与战略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发展战略已经呈现模式化特征,特色发展战略是地方高校根据其组织属性、组织使命和学校内外部环境特征采取的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和服务能力的战略活动。特色发展战略认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趋同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它以培育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为议题,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笔者分析特色发展战略议题内涵、议题管理活动及其存在的困境,陈述了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议题管理的一般策略。对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议题管理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还有助于理解未来的趋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遇到了发展瓶颈,在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社会办学力量的多重夹击下,生源数量和质量明显下滑。本文对广播电视大学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的探讨,并通过对湖北近年来生源信息的定量分析,指出一方面要抓住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迁移,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机遇,为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提供了生源保障;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开放大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大学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全球化会导致各个国家做出同样的反应,从而使各国大学组织趋于相似。另一方面,全球化时代的大学变革依然呈现出地域差异,民族国家的制度环境在塑造大学组织形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亚洲三所精英理工大学的变革既体现了普适大学模式在全球扩散中导致的制度同构,又体现了大学的新思想、新原则、新实践与地方经验的结合导致的制度转化。大学变革很少是从废除旧制度开始,常常是把旧制度与新理念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区别于过去的实践又与过去的实践强烈相似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