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关爱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关爱。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对于特殊学校的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讲,关爱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需要的,是他们的希望。智力障碍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智力方面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智力障碍的学生在接受特殊学校教育的同时,关爱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大爱无言、无私奉献,使众多城乡特殊儿童受到特殊教育关爱,但还有许多乡村特殊儿童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关爱。为使人间大爱更好地温暖乡村特殊儿童,国家持续推进农村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特殊教育研究也应特别重视通对过国家特殊教育政策的咨询研究和舆情调研、舆论引导,推进农村特殊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根植于爱。"只有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入手,把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目标,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爱,引领他们和其他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目的有很多种,教书、育人、传授知识、提高素质等等,但是特殊教育中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敏感、他们自卑、他们需要的更多是鼓励和关爱.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心理的成长更为重要,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有了健康乐观的心态就一定会有追求成功的信心,就一定能有所作为.所以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育心"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人权的保障和人道主义的弘扬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特殊群体的社会地位成为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也日益受到重视,推进对五千多万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使特殊儿童在教育、康复训练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工作者们,一直在积极探索特殊儿童康复的有效途径并对此怀有始终的信心。事实证明,通过努力改变了许多特殊儿童的命运,但是我们也为一些由于错过机会而无法康复的特殊儿童感到遗憾。因为在大力宣传和提倡早期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王培峰 《教育学报》2012,8(1):74-82
特殊教育的价值源于其自身之于特殊儿童生活的意义.特殊儿童的欲求是他们生活的核心构成,欲求方式规定着他们生活的意义.特殊儿童的生活本质主要体现为欲求的意识结构.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要重视引导和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激发并提升他们的内在欲求.其中,关怀是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体验是特殊教育关怀的基本方法,发现和培育特殊儿童优势潜能是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孙国军 《考试周刊》2012,(88):157-158
单亲学生是我们学生中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自尊而敏感。作为老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他们正确的指引、特别的关爱。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努力,帮他们树立生活的自信,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育英才以立千秋之学——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锻炼心智,提升自我修养的科学。教育学在古希腊文中为“带领儿童的人”。原义是在中小学和大学授课的职业。但随着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出现与推广.教育的受众领域已大大扩展,接受教育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特殊教育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包括残疾人士。特殊教育是一份快乐与责任并重的崇高职业。旨在帮助他们重塑信心,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让一个智障儿童学会与他人交流.如何用手语与聋哑儿童进行心灵沟通,以及如何及早发现一个早慧的天才儿童,让他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都是特殊教育所研究的范畴。弱智和天才都是特殊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是运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因此,从根本上讲,特殊教育就是要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的特殊教育对象,为他们提供和创造最大的教育发展空间,实现每个人的平等发展。实力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就业城市分布趋向:北京、广东、湖北、上海、四川。主耍课程:特殊教育导论、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残疾儿童康复、特殊教育技术等。毕业生能...  相似文献   

9.
特殊教育行业保护了那些特殊儿童的学习权利,特殊教育行业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殊儿童的学习成果,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是国家的花朵,因此教育的支出不仅要涉及正常儿童的教育,还要涵盖特殊儿童的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行业教师的水平,让他们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这些特殊儿童,让特殊儿童在心灵健康的情况下成长。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在大力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给那些生理、心理和智力发展有障碍的特殊儿童少年以特别的关爱,努力把特殊教育事业办好办实,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在充满至爱的蓝天下,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教师要关爱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会产生自卑、叛逆、消极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孤残儿童放在心上,健全救助制度,完善福利设施,推进特殊教育,动员社会力量为孤残儿童奉献爱心,使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生活日趋全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作为需要被保护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殊儿童自身调适能力、特殊教育教育关爱特殊学生和改进教学活动等方面探讨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普及教育是否充分,社会是否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近二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殊教育有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向: 一、特殊教育对象范围逐渐扩大 特殊教育是指为特殊儿童、少年学习创设特殊条件和设备,利用特殊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的教育。从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特殊教育的对象有扩大的趋势。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对象主要包括那些由于较严重残障状态而被剥夺就学机会的盲童、聋童、肢体伤残儿童,特殊教育设施的存在是为了保障这些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是西欧国家、美国、日本或我国,皆无例外,都是从盲聋教育开始发展的。第二阶段则逐渐将对象扩大到已有机会入学但是需要教育上特别扶助的轻度障碍儿童,包括弱智儿童、行为不良儿童、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热点词语,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对这个特殊群体展开各种关爱活动。作为老师,看到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感到非常欣慰,但又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留守儿童来说,什么才是他们最需要我们做的?面对下一代的成长,我们做的一切都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力求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学生的群体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延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群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在突破局限、使特殊儿童“障而无碍”地学习和参与社会、实现个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新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得到合理而广泛的运用,实现对特殊儿童学习的个性化支持,从而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对每一位特教人来说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特殊教育中家校互动有利于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率。特殊教育中家校互动,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实施全方位互动;二要理解障碍学生家长,积极进行解释引导;三要注重良好沟通,建立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8.
要用心去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在学校里健康茁壮地成长。关爱学生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呵护。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上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以不同的帮助,使他们树立起坚强的信心。为了教育和谐、蓬勃的发展,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有精力更应不遗余力地做到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教书育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他们家中只留下了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应运而生.留守儿童队伍的不断壮大,已成为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比较少,难以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当他们遇到困惑、烦恼的时候,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就应该更多地去关爱这群孩子,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目前中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尚不完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无论是操作系统层面还是理念认识层面,都难以匹配现代社会的发展格局,无法满足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滞后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不仅不利于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发展,也难以实现"为特殊儿童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服务"的核心任务。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