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丰富的文学宝库中,有着无教闪着奇光异彩的诗词珍品。笔者不揣简陋,想就怎样鉴赏这些艺术珍品的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进入诗境 欣赏诗词,有一个及其重要的方面,就是欣赏者要置身于意境之中。什么是诗的意境呢?古代很多文艺批评家对此都有所论及。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指出:构思规律的奥妙在于“神与物游”,也就是作家的精神与客观的物境契合相融。司空图则倡“思与境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更深刻地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可见,所谓诗的意境,就是指一种客观物境与主观情思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地的审美范畴。它含蓄隐避于  相似文献   

6.
从作者的眼睛中,我们可以看到勇士的激情、山河的烂漫、历史的沧桑,从而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于诗词的倾心与执著。虽然,其中不乏一点稚嫩,但更显现出一种难得的豪放与纯情。为此,豪放与纯情。为此,我们希望冯明阳先生能够勤于耕耘,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妈妈 妈妈,亲爱的妈妈, 您头上的白发是谁染成? 您脸上的皱纹是谁刻下? 您佝偻的腰身是谁压弯? 您躏跚的双腿是谁累软的?  相似文献   

8.
性情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项目,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依托,而最好的凭借就是诗词,让学生与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触,涵养和培植的收效自当更多。然而诗词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单就字面解释,如同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滋味,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隽永。诗词的教学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力,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诗词的内涵,走出字面的束缚,进入诗词的意境,学会欣赏,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情趣,领悟意境呢?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白话文写得好一些的人,他对各种流派的白话文,也就能理解得多一些;白话诗写得好一些的人,他对各种流派的白话诗也就理解得好一些。不可能设想:一个白话文和白话诗也写不通的人,而可以要求他对白话诗、文的范文分析得头头是道。以此类推,要学习旧体诗词,也就必须写会旧体诗词,而且还必须写得比较好。只有这样,自己对创作的甘苦有了一些体会,才能对古人的杰作体会得更深刻一些。  相似文献   

10.
浅谈诗词欣赏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33-234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乃至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把诗词欣赏要领归结为"读和品",只有读懂题目、作者、文意、注释,并且品味到诗词的意象、意境、意蕴、语言、表达技巧和诗词的"三美",诗词才能良好地发挥它的教化功能。因此,欣赏诗词的关键是正确掌握欣赏的要领,这样才可以和作者产生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在诗词这个真藏丰富的艺术世界里得到真、善、美的洗礼。  相似文献   

11.
诗词欣赏常为人提起 ,它总让人感觉是个“问题”横在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面前。关键是应从哪里切入 ?人们往往为欣赏的切入点烦恼 ,以致于面临那优美的诗词会茫然不知所措。在诗词欣赏中 ,文学史上有许多佳话能够给人启迪。其中有一则“推敲”的故事 ,说的是中唐那“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的贾岛 ,一次为《题李凝幽居》中的两句诗“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煞费苦心。是用“推”好 ,还是用“敲”好 ?贾岛捉摸得痴迷 ,无意中冲撞了时为京兆尹的韩愈的车骑。韩愈得知缘由 ,说那还是用“敲”好。从此二人成为忘年交。这当然只是传说 ,…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悠悠五千年,诗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诗词在中国文学创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学习诗词,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学习诗词进行美育,对于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纵观中国历史,一些有成就的人,往往是热爱诗词、饱读诗词、善写诗词,能够从诗词中陶冶情感、汲取力量的人。例如古代的屈原、曹操,现代的鲁迅、毛泽东、华罗庚、陶行知……在中国,诗词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浩如烟海,经常阅读吟诵一些诗词名篇能够陶冶性情,提高文学修养,得到美的享受。如何欣赏古典诗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中包括欣赏水平、知识结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倾向等。总之,因素很多。这里简略地谈一些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你懂得“文理相通”、“数与诗的交融”的道理吗?如果感受不深,就读读数学大师的诗词佳作吧!(二)华罗庚(1910.11.12 ̄1985.6.12)《治学》: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寄青年》: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一)陈省身(1911.10.16 ̄2004.12.3)《雪》(1926年,15岁时作)雪啊!你遮着大地,何等洁白,何等美丽,何以为人们足迹所染污?负了造物者的一片苦心,我为你惜!我为你恨!《纸鸢》(1926年,纸鸢即风筝)纸鸢啊纸鸢!我羡你高举空中;可是你为什么东吹西荡的不自在?莫非是上受微风的吹动,下受麻线的牵扯,所以不能于…  相似文献   

16.
清人陆以湉指出: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写"怒发上冲冠"不愧为"独有千古"的大手笔,可是《晋书·王逊传》的作者写"怒发冲冠,冠为之裂",就滑稽可笑了。为什么同样描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前者使人感到严肃、真实,而后者却使人觉得荒唐、虚假呢?因为前者虽然不全合事理,却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人在感情异常激动时,确有毛发竖立情况和感觉。而后者则完全不符合事实与事理,毫无感情感觉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要带领中学生品味诗情,涵咏诗意,激发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就要以读促教,让学生在朗读诗歌中体会诗歌的魅力,品味语言,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巧妙,注重拓展与延伸,丰富诗歌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在感悟中,陶冶心情,濡染心灵,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起步环节,具有酝酿情绪、激发兴趣、引导思路、点明主题等作用.导入新课的创新设计是教师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导语的设计是否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将直接影响课堂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效率.利用诗词导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激发学生探求地理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20.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创造性关联想象,它就像一只展翅翱翔于天际的苍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天地问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容纳在它锐利的眼中。文学创作离不开联想,陆机《文赋》里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说的就是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联想的过程。而其中的诗词由于篇幅短小并以抒情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