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媒介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传播带来了新特点新规律,也为传播模式研究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文根据用户信息行为特征构建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网格化研究模式,抽象概括了用户、信息及其之间的链接关系,提出了运用大数据思维对用户进行文化属性和社会分层的网格化分类方法,探讨了用户画像分析、传播效果优化和网络文化发展预测的研究路径,为互联网群...  相似文献   

2.
姚帅 《今传媒》2016,(1):95-96
在结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微博传播中,其传播形态也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微博使用用户及其绑定的一体化信息——节点成为微博传播的基本动力,而其中的关键节点更是对舆情扩散和舆论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2010~2015年12件热点高校突发性事件为研究对象,探寻出其中的关键节点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及影响力特征,并针对提升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引导能力给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深入挖掘用户"潜意识",主动塑造用户以及大幅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传播特性.该技术应用存在诸多隐忧,技术服务提供方过度无序挖掘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处理自动化侵害用户隐私,人性弱点连线成为社会基本价值观被侵蚀的缺口.必须严控用户同意下的数据处理目的、方式及处理的信息种类全程一致化,建立相应的平台-用户分红机制,深入关注生物特征情绪识别在信息传播产业中的定位与价值,建立情绪识别技术安全规范.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媒介传播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传播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传受关系被颠覆.原本处于被动地位的消费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消费者的中心地位得以凸显。数字化时代的传播特征势必会导致消费者行为特征出现新的变化,因此,深入洞察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有助于企业制定数字化时代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石雅菲 《新闻世界》2014,(6):106-107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产品的广泛应用,用户在享受信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受到其带来的副产品——谣言的影响。本文试以微博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特征,并对如何控制谣言传播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梁小凤 《东南传播》2016,(2):108-110
本文运用案例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以豆瓣网为例,结合传播致效相关理论对豆瓣网的传播行为从实现传播致效的角度进行较为系统的剖析。研究发现,以下四点因素对豆瓣网实现传播致效影响较大:信息因素——通过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吸引用户,通过用户可自行生产信息提升用户粘度,信息具备实现传播致效的属性;行动因素——通过用户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反馈行动加速传播致效的实现;技术因素——先进数据分析系统是实现传播致效的前提;媒介因素——网站的用户身份认同为实现传播致效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聚焦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的涉疫信息转发行为,遵循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深度访谈22名研究对象,提炼出转发动机、转发对象、转发内容、转发形式、转发渠道、转发障碍、转发行为生命周期7个主范畴及核心范畴,进而揭示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在利益相关、情感交流等动机的驱动下,将筛选后的涉疫信息以特定的形式,通过特定社交媒体平台转发给选定对象,在此过程中存在信息与平台两个层面的障碍。研究发现:随着疫情的发展,社交媒体用户的涉疫信息转发行为呈现出生命周期性特征。研究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有助于深度了解与预测用户行为,可以为政府相关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社交媒体精准信息推送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媒介传播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传播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传受关系被颠覆,原本处于被动地位的消费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消费者的中心地位得以凸显。数字化时代的传播特征势必会导致消费者行为特征出现新的变化,因此,深入洞察数字化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相对于传统的信息行为分析,数据驱动的信息行为研究更注重数据的外在性与客观性,所得的结果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用户信息行为本质特征。[方法/过程]通过自行构建的APP实现对微信用户分享和阅读行为记录的采集,并对微信用户信息行为的时间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微信用户日常信息行为存在显著的假日效应,但是在信息行为时间间隔分布上存在明显厚尾现象和很强的阵发性,预示着微信用户信息行为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无法对其产生过程实现有效的预测;此外,微信用户所分享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多数内容在微信中能够得到及时的传播,但传播链长度显著受分享内容主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媒体传播作用方式的改变,使得知识的产生、存在及传播扩散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知识的构建方式由以往的权威主导,发展为在社会传播的知识网络中的生态性演变;对知识的社会构建特征的辨识,需要以用户的行为、信息或知识内容的关系性结构为新视角来达成.知识节点、知识构建与再构、噪音、用户行为、知识图景、媒体接触与路径等概念构成了新媒体环境下知识构建的辨识框架.  相似文献   

11.
传馨 《今传媒》2015,(3):22
主持人语:信息化社会,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交互性和碎片化等传播特征体现愈显突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致使组织传播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信息传播创新模式无疑是推进组织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保障。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发展呈现出“以人为本”的趋势,从而影响了媒体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模式。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新媒体在传播学理论视阈下体现出新兴的传播特点,这就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度挖掘并分析传播新模式对完善组织结构、提高组织信息传播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景飞 《青年记者》2017,(11):30-32
人类传播方式的演变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人类的语言媒介的产生到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符号系统——文字的出现,再到依赖于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使人类社会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印刷媒体,从颠覆了信息传递方式和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的早期电子媒介的出现再到使人类社会成为“地球村”的网络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革新了媒介信息表达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重新构建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的驱动力及模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分别从用户信息生产行为、消费行为和信息的传播及现代系统论等不同角度论述了社会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的主要驱动力,探讨了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个人信息组织的对象及组织模式,最后归纳了社会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行为,了解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特征,帮助企业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法/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和语义分析方法,选取汽车行业的3个代表性企业,用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指标分析企业与用户信息互动的转发与被转发行为、关注与被关注行为、评论与被评论行为和互动凝聚性;用语义关键词词频分析信息互动词频,进而通过5个特征属性指标呈现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的行为特征。[结果/结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语义分析方法构建的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互动的行为模型可以作为企业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分析的研究框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进而提升产品及服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伴随信息平台的多元融合与扩展,目前档案用户的信息行为已经超越了传统定位,其角色正在向“去中心化的构建者”“信息诉求者”“个性化信息行为表达者”及“信息决策者”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也赋能综合性档案馆对用户信息行为的预测分析、信息内容订制、信息的表达与利用反馈等进行深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重点挑选200位参与度较高的档案信息用户,对其参与档案信息微传播的行为进行调研,结果揭示出这部分信息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变化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档案信息微传播用户的信息行为有着相关的引领及提示作用,也将为微平台下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档案信息用户角色的培育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提出病毒式动画这一新的传播形式作为出发点,提出了病毒动画的概念和特征.以新浪微博三种病毒动画高信息密度的运动图形动画、营销病毒式动画、剧集病毒式动画的微博传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博可视化分析对病毒动画进行传播分析和传播特征的研究,并对传播行为引源进行探究.在传播模式、传播路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传播数据,对意见领袖用户转发行为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传播的情感因素,并总结出病毒动画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网络经济的强劲发展,互联网用户大幅增长,2016年网民增长至30多亿,其中8亿互联网用户在中国,约是法国、德国、印度、英国和美国互联网用户的总和。目前,关于新媒体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新媒体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传授关系、传播理念、传播规律的颠覆;对人们既往行为方式和生存条件的改变;对新产业形态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创造等问题。事实上,在短期内传统媒介优势犹存,尚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怎样处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存在的关系是当下非常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知乎平台,采用Python技术获得用户信息行为中发表文章、回答问题、提问和参与live活动的使用行为数据,进行了使用时间特征、使用频次和时间间隔分析,探索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平台中产生消极行为的时间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部分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平台过程中会出现减少使用、间歇性中辍和中断等使用行为,呈现不同程度的消极行为特征。对于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需要洞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引导用户继续使用和深度创作。  相似文献   

19.
倪炜伦  薛可 《东南传播》2021,(5):108-112
近年来社交媒体用户已成为公共卫生事件扩散的重要助推力.基于动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回归分析法,探究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参与传播的动机与行为.结果表明:在公共卫生实践中,对社交媒体用户传播行为影响最大的是公共动机,即越积极维护公共利益的用户,越会踊跃地在社交媒体中生产危机信息;宣泄动机和共鸣动机对用户的公共危机传播行为影响较小,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从众动机对社交媒体用户的传播行为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传播内容、信息发布、互动、账号设计四个方面,对政务微信"西安发布"的传播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西安发布"未来要取得更好发展,实现良性运营,应该采取以下策略:生产优质信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丰富信息发布形式,改善用户阅读体验;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提高用户粘度;加强推广力度,继续扩大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