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追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有效追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学识魅力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技巧,适时恰当的有效追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 一、在何处追问 课堂上有效的对话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教师的“追问”与学生的“答”作为课堂上对话的一种形式,就显出了它特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冬慧 《考试周刊》2010,(26):188-189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怎样设计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艾春满 《考试周刊》2010,(16):180-181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上富有技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要有艺术。  相似文献   

4.
5.
对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满堂问”的界定和价值判断在对“满堂问”作价值判断之前,首先作以界定.课堂教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那么,“满堂问”到底是“满堂问题”还是“满堂提问”呢?笔者认为,“满堂灌”中的“灌”是动词,即“注入”.与“满堂灌”相对应,“满堂问”中的“问”作为动词,应理解为“提问”,因此,“满堂问”即“满堂提问”.界定“满堂问”之后,我们再作价值判断就不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6.
1满堂问的界定和价值判断在对满堂问作价值判断之前,首先作以界定.课堂教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那么,满堂问到底是满堂问题还是满堂提问呢?笔者认为,满堂灌中的灌是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课改,的确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学、善学",但有些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还存在一些"不作为"的现象.现录下几个镜头: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将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样既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永东 《教育导刊》2013,(12):89-90
当今课堂教学中,较多使用经过年级集备组集体研讨形成的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然而在设计实施层面上,如何发挥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和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丢失了教学本质和学科特点。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不拘一格,抓住本质,顺着学生思维进行穿针引线的做“学问”,把学与问耦合起来。可“先学后问”,即学生先自主或合作学习,教师通过问题紧跟着概括;或“先问后学”,即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一些课,发现在课堂中教师表现出的一些行为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1.先提问题,后叫学生。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如果在提问前先叫学生再提问题,往往造成学生无准备下的心理紧张,抑制思维的顺利展开,难以圆满回答问题。而其他学生觉得反正提问与己无关,就不会认真思考,这样也就达不到启发思维的效果。只有先提问题后叫学生,给所有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思考时间去理解问题,才能达到既可以提高答问的成功率,又可以收到全面开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一些课,发现在课堂中教师表现出的一些行为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的"问"是师生信息、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更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关键。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获得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眼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做到善问、巧问,使问题具有科学性更有艺术性,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的问题教学模式呼唤适应新时代而产生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新问题教学模式。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是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大环境中去探索如何更好地去问,以下是我对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几年实践,得出一些浅薄的见解,和大家共同探讨探讨。一、设问引疑,激发学习兴趣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要去学习,去思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要积  相似文献   

15.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四周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6.
课例“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是江苏省泗阳中学的陈冰、张雪明老师试用“发现式数学教学模式”所上的一堂实验课 .课例的全文发表在本刊 2 0 0 1年第 3期上 .本期 ,我们以大篇幅集中刊登关于这篇课例的点评 ,这组文章是从全国各地的数百篇自由来稿中挑选出来的 ,其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们高兴地看到 ,参与这次点评的 ,不仅有中学的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 ,而且还有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这说明“课例大家评”已经受到了从中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厚爱 .教学个案研究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教研选题 ,“课例大家评”是我刊结合杂志特点推出的一种可让读者广泛参与的大群体性的教研活动形式 .在编发几组“大家评”文稿中 ,我们深深感到 ,这里实话实说 ,是一块纯美的教研争鸣园地 ,同时 ,也是广大数学教师岗位进修的极好课堂 .我们希望广大读者能进一步关注这一专栏 ,并继续支持和帮助我们办好这一专栏 .我们向参与这次点评的所有作者表示感谢 .同时也向陈冰和张雪明老师表示感谢 ,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篇很有特色和点评价值的课例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古人曾告诫我们:学习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知其然”即是“会”、“知道”,“知其所以然”便是“理解”、“掌握”,也就是明白了“为什么”。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达到灵活运用。实现这一目标,有许多手段和途径。而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巧妙地多问几个“为什么”,无疑是一种经济而又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一堂课,对老师来说常常想的是能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很少考虑过学生能从课堂上带回些什么。一堂课在实施过程中,基于课堂学生即兴生成的问题,应以此为生长点,让学生体验思考和表达的快乐。"装傻"顾名思义就是明明懂的,却要故意装不懂。在生活中,我们不时要为一些事情装傻。在课堂上,一些老师也经常"装傻":"这是怎么回事,谁听懂了?""我不明白,谁能告诉我?"看似非常无味、无聊,但这是在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听懂,让  相似文献   

19.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该是开放性和多角度的,不仅教师问,亦可学生问,有助于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20.
张鸿 《云南教育》2004,(11):23-24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这个“问”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自己主动的发问、质疑。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设计课堂提问,而忽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发现真知。为实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提问,还必须设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