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懿 《钓鱼》2006,(12)
今年第9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河南钓友王书生《话说泄力》的文章,读后感觉其理由勉强,难以服人。尤其是对钓友的文章吹毛求疵,咬文嚼字实属不该,钓鱼原本是比较轻松的事情,用词说话比较随便,加之汉语言文化的丰富,我们没有必要“鸡蛋挑骨头”,大家知道马铃薯是土豆,也称洋山芋,还有人称地瓜,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你能说这三个名称不是同一种东西?笔者仔细地读了他质疑的文章《一钓解千愁》,发现该文“打开“关闭”都是“调紧”和“调松”的意思,即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而无其他的意思,再说这种叫法也是民间约定俗成的,我们…  相似文献   

2.
兹飞 《钓鱼》2003,(16)
看了《钓鱼》第13期《为调4钓2与钓2调4鸣不平》(简称《鸣不平》)的文章,原以为文作者能拿出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衣钓友的观点,然而错了。作者仅用一个在玻璃缸中所做的一个实验反证了“钓目是可以大于调目”的结论,批评衣钓友用“永远”二字是武断了点。而对双方观点的根本分歧则认为是“对调目概念的不同理解”,“三位作者离开了衣钓友确定的前提”所引起。《鸣不平》作者站在中庸的立场,对争鸣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这真是一个糊涂法官!钓技争鸣虽不是政治上的原则问题、大是大非的问题,你尽可以按照你的理论观点去指导自己的钓鱼实践。但如果把…  相似文献   

3.
宁夕雨 《钓鱼》2006,(9):42-43
读了《钓鱼》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师傅“程大鱼”》后,不由想起了已故的我的钓鱼老师“戴高手”来。“戴高手”是我们当地钓友们对他钓技高超、品德高尚的赞誉之辞,他的真名叫戴良焱,四川眉山人。我称他老师有三个原因:一、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学教师,无疑该称老师;二、从1962 ̄198  相似文献   

4.
文风 《钓鱼》2009,(15):16-17
《钓鱼》杂志2008年第23期和第24期分别刊载了张铨先生“对调标量化公式的不同看法”和史为林先生“量化调标的简化和适用范围的拓展——也和文风钓友再商榷”的文章,作为对笔者“量化调漂分析”等文章的回应。为了验证“量化调漂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两位先生都进行了细致的计算,特别是史为林先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和理解笔者的文章,仔细地理清了原文中一些模糊不清以及表达不清的概念,对量化调漂公式进行全面验证,证实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张铨 《钓鱼》2003,(10)
《钓鱼周刊》2002年48期上有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中说:“在钩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小于、等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一些钓友……最后闹出了钓目可以多于调目的笑话。”还说:“这些钓友不知道随着钩饵、铅坠落底,调目也在发生变化。‘调4钓5’实际上是‘调5钓5’;‘调4钓6’实际上就是‘调6钓6’;‘调4钓浮标躺下’实际上就是‘调浮标躺下钓浮标躺下’。”就以上观点我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供广大钓友参考。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中平衡时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半水是个模糊概念”,随着水线长度的改变,会改变水…  相似文献   

6.
《钓鱼》2012,(7):19-19
20年来,《钓鱼》秉承“服务天下钓友”的办刊宗旨,始终把“想钓友所想、思钓友所思”牢牢记在心头,钓友们的需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钓友的关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钓鱼》杂志“读者杯”已举办两届,每届分站赛都跑遍祖国大江南北,为关爱《钓鱼》的钓友们提供了交流钓技的平台。2012年《钓鱼》杂志再启“读者杯”征程,今年4月22日,第三届《钓鱼》杂志“读者杯”将在江苏徐州华阳休闲垂钓娱乐中心正式揭开全国赛事序幕!  相似文献   

7.
慈非 《钓鱼》2003,(21)
读了《钓鱼》杂志第16期《想起了司马南》的文章,衣钓友心想学习司马南,悬赏能调4钓6者,只是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实施。我劝衣钓友千万不要去尝试这种做法。因为假若真这样做了,会给钓界带来一场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又没有“法官”来判别真假和是非。近几年来,钓鱼媒体已登载过不少文章,如秦犁的《调4钓6与流水上浮鱼讯》(《钓鱼周刊》2001年8月5日);王永贵的《赛场不是试验田》,说到杭州赛场“有人用调1钓4对付不易把握的鱼讯钓得很好”(《钓鱼周刊》2001年6月5日);张唯东的《随便钓钓啦》,在正规大赛中,“调平水钓3目不是照样上鱼很好吗?”(…  相似文献   

8.
2007年第六期《中国钓鱼》发表了我的文章《钓鱼的小女孩》。8月,《中国钓鱼》转来昆明戴云超先生和钓友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钓鱼的小女孩”的关注。随后我将“钓鱼的小女孩”的相关情况及联系方式告知了戴先生。2007年9月13日,昆明的12位钓友寄来了600元捐助,这是第一笔来自异乡的捐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小女孩专门换上最好的衣服照了照片并写了信寄给了素昧平生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9.
’99钓王化绍新的垂钓技艺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战术风格更是自成一体、变化莫测,因而备受广大钓友的推崇。而作为老鬼钓鱼学校连续五期聘请的主教练以及每年在全国各地开办讲座、发表钓技文章的他,培养了无数钓鱼爱好者,又可谓是“弟子满天下”。他也因此成为我国竞技钓坛中为数不多的“既能文又能武”的顶尖级垂钓大师,钓友们也亲切地称他为“老化”!初识老化是在98年度中的一次钓赛中。了解老化的技术风格得益于《钓鱼专刊》中《经历钓王杯》这篇著名的连载文章,而真正熟悉老化则是在今年的怀柔春展会上。笔者与他面对面地促膝交谈,从而更…  相似文献   

10.
张铨 《钓鱼》2003,(22)
《钓鱼周刊》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章不长却反响强烈。有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评论,一致认为:钓目多于调目并非笑话。可以说,基本上可以作个了结了。读了《钓鱼》半月刊13期上的文章《为〈调4钓2与钓2调4〉鸣不平!》后,又查阅了衣作者的原文,反复思忖,觉得还有一些问题,有必要更深入更细致的探讨,以达共识。争鸣应端正态度和重视论据钓鱼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存在很多有待研究的问题,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我十分赞成王钓友提倡的在争鸣中应该“心平气和”“以理服人”,而不应该“摆出一付盛气凌人…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比如去年我同柳树仁钓友在杂志上争论浮标调目、钓目的作用问题时,争论到后期,我就感觉到了一些火药味,只好及时刹车。但是收到《钓鱼》杂志第13、14期后,看到其中连载了山东栖霞尚立和钓友的《也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文章,文中对衣善新钓友的观点表示了支持,也婉转的对我的见解提出了不同意见,促使我有了将本人观点进一步阐明的决心,也算是对衣、尚两位钓友的回答,或者也可博有兴趣看完拙文的钓友一笑。  相似文献   

12.
马建华 《钓鱼》2005,(19):33-34
《钓鱼》杂志2005年第10期发表了四川柳树仁先生的一篇《调灵敏和钓灵敏是两码事》的文章,其本意是就《钓鱼》2005年第2期《调灵调钝是基础》一文.同河北建国先生共同探讨调灵调钝和钓灵钓钝的有关认识。本人拜读了上述两篇文章.为了全面的把握两人争论的焦点.又进一步拜读了柳先生在《钓鱼》2004午17期上发表的《推倒灵与钝的围城》一文.进而也有了一些认识,很多看法同柳先生的见解不同.斗胆说出来请柳先生斧正。  相似文献   

13.
王书生 《钓鱼》2006,(15):14-14
读了《钓鱼》杂志2006年第12期李懿先生质疑《话说泄力》一文的理由及说法,我感觉有点偏激,李懿先生完全以一个钓鱼大师的个人角度出发看问题,缺少了钓友谈论问题所具有的客观性。李懿先生为了证明“打开”“关闭”泄力都是“调紧”“调松”的观点,举例说:“大家知道马铃薯是土  相似文献   

14.
范宁 《钓鱼》2009,(4):46-46
2009年新年伊始,无锡钓友给我打来电话:最近我们这里的几家水产养殖场纷纷开放垂钓了,不少钓友都钓到了很大的鲫鱼。听说《钓鱼》杂志在今年开辟“渔资讯”《大鱼榜》,我们钓到的这些大鱼可以上榜吗?  相似文献   

15.
看了《钓鱼》第6期上的《钓鱼,让错误的理论走开!》(简称“走开”)、《也说调标》(简称“也说”)、《庸医慎医,爱我<钓鱼>》(简称“庸医”)三篇文章后,心中有些想法觉得有必要说一下,不对之处望广大钓友给予指正。首先我认为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心平气和地进行研究或讨论,以理服人才是可取的态度。不应摆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架子,用挖苦或讽刺的手法对待别人,教训别人。同时自己也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大家都是钓友,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全国著名垂钓大师和垂钓高手,除了他…  相似文献   

16.
甯夕雨 《钓鱼》2005,(1):23-23
罗泽武钓友在《钓鱼》杂志总46期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给钓鱼大师们的一封信》以下简称罗文),我反复读了几遍,对信中提到的另一篇文章王大禄钓友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一文,我也重温了一遍。我很同意他们在各自文章中所表明的一个重要观点:摆说“标准池观念”桎梏的束缚,多学习更新鲜更精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李洪生 《钓鱼》2005,(13):6-7
让整个中国钓坛瞩目的《钓鱼》杂志首届“读者杯”钓鱼总决赛圆满地结束了。如何看待“读者杯”?钓友及读者如何理解、认识“读者杯”,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部分读者和钓友。  相似文献   

18.
何川 《中国钓鱼》2005,(1):34-35
《目睹鱼的“宗教仪式”》一文于2003年第一期见刊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大钓友诸多的异议和探讨。各种不同见解已在“鱼的知识”栏目分期分批给予摘登;今天。我们特别请专家何川先生就草鱼的“宗教仪式”写来分析文章。以解钓友们多日来的疑惑。何川先生说他很年轻.不是专家,但他毕业于华中农业水产学院。学的淡水鱼专业。又一直从事水产研究.为了我们这个问题.他特别请教了一些老前辈.翻阅了大量的文献,所以我们称其为专家一点也不为过。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拜读他的文章吧。——编者  相似文献   

19.
读了《中国钓鱼》2002年第七期北京单继全同志“逆风垂钓上鱼多”的文章后,对“风为鱼形成天然饵料食物源”的观点,颇有不同看法,借贵刊一角与广大钓友商榷。 逆风垂钓好上鱼,是钓鱼的一个基本常识,但一般人们只是“知其  相似文献   

20.
毛一原 《钓鱼》2005,(6):22-22
所谓“标准池”,实际上是竞技钓鱼比赛及练习用池,我们称之为竞技池也许更加确切些。看了四川王钓友发表在2004。15期《钓鱼》杂志上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的文章后,深感有部分钓友对真正的竞技钓缺乏正确认识,有必要指正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