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祝大彤 《武当》2000,(12):17-19
什么是太极门松功呢?松功是太极拳练家终生追求、一世修炼最高境界的功法。简洁的说,松功是内外双修,内求心神意念放松,神经安舒,头脑清静;先求心意松,而后肢体松,从脚到顶,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关节松开,且节节贯串,举动轻柔,顶上虚灵,周身全体不着力,形于手指,肢体肌肤干净。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从传统到现代,对于习练者水平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从传统武术的“用意不用力”到现代竞技武术的“量化”追求,都是在对评价标准找出合理的解释。然而,从武术评价的发展变化来看,表现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的拳意,是影响中国武术个性发展和评价习练水平的核心要素。从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入手,挖掘拳意形成的心理阶序过程和表达方式,找出拳意在评价中国武术习练水平中所呈现的核心要素,从而对武术习练水平的评价提供一种早已具备但未见理论的研究视角。研究指出:中国武术的“意”文化特质,是由技术之意、哲理之意、艺术之意构成,其在评价体系中分别以“拳种”和“拳意”的语系形式为表达。拳意的呈现是习练者与经验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技术核心表达上,拳意呈现为知觉性,表达出一招制胜、点到为止的底层逻辑;在理论核心范畴里,拳意呈现为主动性,表达出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哲学素养;在文化核心阐释方面,拳意呈现为指向性,表达出含蓄化、陌生化的艺术形式。由此,拳意在外显与深层结构上达成的共识,共同造就了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审美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意拳自诞生以来,因其先进的拳学理论、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出色的实战效果,受到很多拳学爱好者的喜欢,习练者越来越多。由于习练者的锻炼效果不一,社会  相似文献   

4.
太极劲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和肢体动作有序配合和控制而产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系统对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配合”是指气息和肢体动作按照一定顺序和规格同时启动,同步运行,同时到位。训练有成者,能意到气到,意气到处,肌肉随意识收缩或舒张,使肢体产生运动,达到意、气、劲、形的统一。既能使全身内力整合起来,又能通过相应的手法迅即短促地发放出去,形成有效的技击整劲。  相似文献   

5.
站桩动静谈     
意拳站桩形似静止不动,但实为“生生不已之动”,引起动的原因很多,现从以下四方面予以说明:一、松紧相持站桩的核心是“松紧”二字,这是习练者始终要遵循的,这二字本是矛盾的,但要求其趋向一致,做到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适度,趋于平衡,既不能太紧,也不能过松,而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当习练者在找其“适度”摸其“平衡”(松了紧紧,紧了再松松)的过程,必然引起精神和肢体上的“动”。而且这种“平衡”与“适度”不是找好了就得、摸好了就算,而是一会儿趋于紧,一会儿趋于松,故而引起反反复复,生生不已之动。二、姿势似非站桩姿势虽多,但…  相似文献   

6.
高德明 《健身科学》2006,(12):33-34
连贯圆活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姿势,练拳做到心静体松,只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是否做到周身协调,圆满连贯,才是衡量太极拳功夫,表现太极拳神韵的重要依据。太极拳演练中所要求的“连贯”,其一是肢体的协调一致,即“节节贯穿”,肢体的协调,是上肢与下肢的协调,四肢与驱干的协调。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上肢动作则以腰带背,以背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内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要做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  相似文献   

7.
张桂珍  苗运武 《武当》2001,(1):57-57
站桩养生法是近代武术改革家、武术理论家王芗斋先生根据祖国古老的《内经素问》,以及儒道佛修身养性思想理论和基本原理,把中华武术这一强身健体的精典之法,高度融合而成的一种简易功法。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到众多习练者和爱好者的肯定。这种功法的最大特点是:无副作用,不费脑,不费力,形式简单,便于掌握;也不用意守身体的某个部位,不必太追求人静,呼吸全凭自然。练功时只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室外都可以。练功的基本原则:摆好姿势站立不动,凝神定意内观全身的肌肉、骨骼,并力求松弛下来。  相似文献   

8.
精彩语丝     
养生也要讲“四化”:生活规律化、饮食清淡化、气量大度化、心情儿童化。尊老,像一条源流不尽的长河,因为只要有人就必有老人,须知老人的今天,就是青年人的明天。情绪乐观,地阔天宽;情绪悲观,乌云满天。只要心上不长皱纹,世上即无老人。岁月可能在额头上留下深深的皱纹,热情却能使人永远年轻。童心是人生不老的密码。生活就像一根甘蔗,每一节滋味不同,但只要用心去品尝,节节都有它特有的甜味。爱好可以养性,乐趣可以怡情。莫说无凭无据之言,不做自欺欺人之事。和人交往,用真情相待;与书结缘,以智慧为伴。空待生命之灯黯淡…  相似文献   

9.
《邹试产阮~户嘱融易斌立 黔 铁山教练,我总觉 得防御性的格挡有时 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如 果有足够的空间,我们 是不是可以闪开对方 的攻击呢?这样虽然有 些消极,可是……我总 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技 术。 后闪防—在瞥 戒式站立的基础之上, 双目平视前方,集中注 意力,假想敌人正以前 手冲捶打向我面部。我 方身体迅速向后移动, 同时微向后仰,闪开对 方来拳。 后闪防是比较简单的 闪避防御动作,习练者基本 上很快就会掌握,容易因动 作简单而忽视训练数量与 质量,这是+分危险的。后 闪防主要用来闪避对方的 一次攻击,在对付对方的连…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动作名称的研究来剖析太极拳传统武术动作名称意象的由来、特征、意象释意及对现代的启示四个部分来对太极拳传统动作名称的意象进行研究,加深武术习练者对武术的理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有利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广大太极拳习练者十分渴望掌握运劲发力规律,使自己的劲运得美观、力发得漂亮。然而由于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的观点分歧、内容庞杂,广大习练者很难从中系统、全面地掌握运劲发力规律,从而影响了运劲发力水平的提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笔者用现代物理力学知识,将人体所受的力分为支撑力、磨擦力、对手的打击力和打  相似文献   

12.
意拳推手     
我们在进行实战搏击时,主要就是考虑如何在肢体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攻防。意拳推手就是在实战中与对方肢体相接触时来体察对方力量的虚实、强弱,并善于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对方施以有效的打击。可以说意拳推手是对平时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等各项基本功的综合检验,也就是在双方肢体接触的实际对抗中,来继续摸索、培养并运用浑圆力。  相似文献   

13.
魏博 《武当》2024,(2):18-20
<正>人们大多在公园里见到的太极拳都是慢悠悠的,习练者神态祥和,姿势舒缓,甚至随着轻柔的音乐翩翩运展,于是就认为太极拳是慢练运动。当然也有人断言太极拳是中华武功疾快而凶猛的拳术,慢不是其本来面目。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客观地说,太极拳习练者数以百万计,且门派风格众多,有的是套路表演型,有的是健体强身型,但都是有快有慢。那么,太极拳究竟应该是快还是慢,其本质核心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4.
王婧  小牛 《武当》2009,(12):32-33
翻子拳原名八闪翻,以双拳密如雨而著称,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在河北、辽宁、甘肃、陕西等地有较多习练者和研究者。翻子拳强调脆快硬弹,尤以散手为根本。习练者需要反复操练,才能达到步到、手到、眼到,双手出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的境界,才能在实战运用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5.
五行通背拳讲究“意贯神形,松静自然,柔活筋骨,运活气血,舒通经络,强壮体魄”。初学者,要首先单操“乾坤、混元、周天、子午、五行、中和”六种基本站状(桩),务求“三关贯通”。此三关的“关”字在五行通背拳中是指:“承载和完成人体运动的人的肢体和关节。”如:操习“乾坤”“周天”“混元”等系列功法时,一是要练活上肢的两臂和肩、肘、腕三个关节部位;二是要练活下肢的两腿和胯、膝、踝三个关节部位;  相似文献   

16.
王选杰 《精武》2006,(11):5-5
大成拳习练者,在他个人一生的拳术经历中.不同的实作训练阶段便有不同的实作水平,或者相对于其他练者,实作水平亦分为不同层次。王选杰先生根据自己丰富的实作阅历,总结出大成拳实作五层次,使习练者能够一目了然自己的实作水平达于何种程度,处于哪一个层次,便于了解自己的现状,找出差距.确定训练目标。本文对练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亦为王选杰先生的经典文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祝大彤 《精武》2003,(4):30-30
在修炼太极拳中,小手指似乎无足轻重,习练者往往不注意它的存在,也不刻意去练小指的动作。但在太极拳内功中,小手指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推手是意拳技击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又是意拳技击实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推手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散手中的不足。散手时,远近距离适宜,双方可以用拳掌肘、膝腿脚攻击对方,可是在散打中亦经常出现双方手臂缠绕在一起,互相扭抱不能有效击打的状态,此时拳手们唯有靠摔来解决问题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很多拳手在三秒钟之内摔不倒对手,就只好罢手,待分开后再重新比赛。而意拳的推手则完全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拳术的浑元力即前后、左右、上下、四面八方、浑然一体平衡匀整的状态来解决问题,即在对手身体、肢体等部位接触到我们身体的瞬间,我周身如炸弹爆炸一般将对手发倒或发远(这是指在接触的瞬间猛然的整体发力)。  相似文献   

19.
祝大彤 《武当》2001,(2):16-16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在太极十法的基础上,研习了一种操作简便的推手四法,供习练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安磊 《新体育》2024,(8):19-21
本文通过阐明八极拳六大开技术的动作要领、习练方式以及在实战中如何运用,解析习练者在习练八极拳六大开技术时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为八极拳习练者从意识层面提纲擎领、厘清思路、指明方向,在技术层面提供技术指导、把握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