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恰到好处》这篇短文,写于1962年,是杨述针对人们思想中存在的左的倾向而写的一篇思想随笔。在它不足千字的篇幅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的观点,阐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则,说理透辟深刻,针对性强,简洁生动,真可谓短小精悍。文章虽短,却令人难忘,这不仅是因为阐述的道理深刻,更主要是因为它那高超的说理技巧。你也许要问:高超之处在哪里?别急,且听我细说。一、引用故事,形象点题本文所要阐明的观点是“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而“恰到好处”这个概念是关键,但却很抽象,想说…  相似文献   

2.
《恰到好处》开头一段写道:“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地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稍微多一点,或稍为少一点,就不美。”  相似文献   

3.
杨述的《恰到好处 》一文(以下简称《恰》文),主要论述作事如何掌握好“火侯”“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批判以“过”为佳的错误,并且区分了“恰到好处”与“中庸之道”、“折中主义”三个概念本质的不同。在论证这些问题时,作者运用了“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而且用得十分巧妙自然,因此文章收到了深入浅出、界定分明、论证有力、令人折服的效果。 明确概念通常采取定义、划分、概括与限制四种方法。《恰》文在论证过程中就恰当地运用了这些方法。 (一)定义法: 定义法是通过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论说文中就是通过下定义来达到论说的目的。定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科学论文中常用的精确、完整、严密的科学定义;一种是在一般论说文中运用解释词语意义的方法所下的一般定义。 《恰》文开头给“恰到好处”所下的定义,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解释语义来下定义的: “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这样地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真是‘恰到好处’。稍为多一点,或稍为少一点,就不美。” 这段文字就是巧妙地引用了一段宋玉关于“东家之子”的描写以解释“恰  相似文献   

4.
《恰到好处》一文阐述了一个具有普遍哲理性的观点:“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如同京戏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工人炼钢要注意火候”一样,写文章也应当力求“恰到好处”。古往今来,许多作文高手都是深谙这一要诀的。以评点《水浒传》闻名的明末美学家金圣叹说过:“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人性格都写出来。”(《读第五才子书法》)譬如武松打虎一章,就十分生动地刻划了武松的形象是英雄也是凡人。武松看到庙门榜文上写着岗上有虎,并非“偏向虎山行”,而是顾虑店家取笑,故不便回转去;当风过虎来,武松不是从容不迫、临危不慌,而是尖叫一声“阿呀”,即刻从青石上翻了下来,老虎“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  相似文献   

5.
《恰到好处》这篇短文.写于1962年.是杨述针对人们思想中存在的左的倾向而写的一篇思想随笔,在它不足千字的篇幅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的观点,阐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则.说理透辟深刻,针对性强.简洁生动.真可渭短小精悍。文章虽短.却令人难忘,这不仅是因为阐述的道理深刻.更主要是因为它那高超的说理技巧。你也许要问:高超之处在哪里?别急,且听我细说。  相似文献   

6.
《恰到好处》是一篇出色的思想漫谈。篇幅短小却有深意,语言朴素而令人回味无穷。它切中时弊,针对当前的一些糊涂观念加以深入的分析,用大量的例证阐述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恰到好处”’的道理,指出了怎么才能做到“恰到好处”的途径,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文章的论题选得很好。好的论题也须有“恰到好处”的评析才有说服力。首先,需选准论述的突破口。好的评论切忌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做到不枝不蔓。只有抓住问题的一个侧面深入下去,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把道理讲透,本文开头从“东家之子的美”说起,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恰到好处”。进而指出  相似文献   

7.
提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是《恰到好处》一文的中心论点,对这一严肃而深刻的理论观点,作者选用颇有趣味的材料,采用轻松的笔调娓娓而谈。趣味主要表现在引用的材料和列举的事例中。课文一开头,作者便引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一段形象而有情趣的话。列举论据时,说“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等事例,取自人们日常的生活,无不具有轻松的格调。材料的内容决定表达的语言形式。本文列举事例的语言多用短句。如“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  相似文献   

8.
课文是例子     
[案例 ]一次 ,师生在讨论杨述的思想评论《恰到好处》。作者提出这样一个论点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 ,“过”与“不及”都不好。为了证明这一论点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正面实例 :著名的京剧演员表演总是不温不火的 ;好的歌唱家总是热情而又自持。老师问大家 :“你们同意杨述的观点吗 ?”一些同学同意 ,是大多数 ;有些同学反对 ,是个别学生。“好吧 ,来说说理由” ,老师鼓励道。一位持反对意见的学生说 :“我觉得作者举例有失偏颇 ,京剧固然是不温不火的好剧种 ,可对于三秦大地的众多秦腔爱好者来说 ,听起来还是有些‘不及’ ;…  相似文献   

9.
我做什么事都要说“等一会儿”。这不,今天爸爸又让我写作业,他说了3遍我才极不情愿地去写。写着写着我就开起了小差,我想:如果能有个等一会儿的国家,里面的人做什么事都要等一会儿,那我就不会挨骂了,该多好啊!我想着想着,忽然,从天花板里钻出一个身体很胖、眼睛小小的小人。我吓了一跳!忙问:“你是谁?从哪里来的?”他朝我摇摇手说:“等一会儿,我先在你床上睡一会儿。”说着,他竟然真的睡着了。过了好长时间,我实在忍不住了,叫醒他,胆怯地问:“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他慢吞吞地说:“我叫‘等死人’,从‘等一会儿国’来。”“‘等死人’,…  相似文献   

10.
[总体阅读思考]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它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恰到好处”。全文是怎样围绕论题来展开论证的?试就以下问题进行阅读分析: 一、全文共四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论题来做文章的?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 二、什么是“恰到好处”?文中举了哪些事例作说明?从文章里划出表示“恰到好处”的关键性语句。三、列宁说的“只要向前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同“恰到好处”有什么论述关系?用了哪些事例说明“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爱心方程式     
有人说:“上帝是数学家,唯一能够描述宇宙的语言是数学!” 对于这句话,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可能都不大相信.怎么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宇宙?恐怕很难回答.在很多人看来,数学和自然的联系实在是不多. 著名数学家、分形几何的创始人芒德勃罗说:“为什么几何学常常被说成是‘冷酷无情’和‘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在于它无力描写云彩、山岭、海岸线或树木的形状.  相似文献   

12.
《恰到好处》是现行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自读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引用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话作为解释“恰到好处”的文字材料。在课文第四自然段里,文章又涉及到宋玉关于美女的言词。在“自读提示”中,选编并也提到了《恰到好处》引用宋玉描写邻女之美的文字易为人家理解和接受,这样看来,宋玉形容美女的文字对理解“恰到好处”的含义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杨述同志引用宋玉的话是否能作为“恰到好处”的最佳注脚。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  相似文献   

13.
王勤问:《恰到好处》的结构有何特点? 《恰到好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行文。其结构特点是层进式。具体地说: 一、引,即引出含义。文章开头先引用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对“东家之子”的描写:“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解释。正面指出“东家之子”的美恰到好处,反面认为稍多一点或稍少一点就都不美。这样,不仅引出了恰到好处的具体含义,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而且暗示了做事要恰到好处,为下文议论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4.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是战国时期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一文里对“东家之子”的描写。东家之子之所以美,是因为长得恰到好处。我们干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不及,则缺乏火候,达不到目的;太过,则过犹不及,失之偏颇。语文教材及其?..  相似文献   

15.
拒绝中庸     
仲尼语:“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相似文献   

16.
一个男孩子的梦:“我真卑鄙啊!”“老师,我干了一件缺德事……”小A非常痛苦,如同忏悔自己的罪过一样。我一怔,严肃地问:“什么事?”“那天上生理卫生课,讲了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晚上我睡觉时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我梦见……我脱光了衣裤,躺在小姑怀里……醒后,短裤上黏糊糊的。书上讲,这是‘性交’……天啊!我怎么会干出这种见不得人的丑事啊!小姑是我的长辈,我这不是‘乱伦’吗?”  相似文献   

17.
阿——阿嚏     
大眼亮亮吸了一口胡椒粉进去,这刺激了他的鼻子,他开始打喷嚏,“泡泡,为什么胡椒粉会让我打喷嚏呢?我打喷嚏时会有什么事发生?”“哦,这不是秘密。我们来做一台小小的‘喷嚏机’。”泡泡回答他。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一边板书课题“杜鹃枝上杜鹃啼”,一边说“:描述鸟发声,有时用‘鸣’,如鸟鸣山更幽,上有黄鹂深树鸣;有时用‘叫’,如雁叫声声心欲碎。为什么这里偏偏用‘啼’?”“因为课文中有诗句‘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作者取其中一句做标题,可以营造悲伤氛围,奠定文章基调。”一位学生抢着回答。“这可能只是一方面”,另一位学生补充说“,我们常常把‘啼’跟悲、哭、泪连在一块用,杜鹃也常与悲伤哀怨的意境相关联,像李白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秦观的‘杜鹃声里斜阳暮’。或许用‘啼’可以传达一种悲伤哀怨…  相似文献   

19.
一、中心句展示主旨。中心句是能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全文中心论点的体现,文章其余的句子都要围绕中心句,对中心句进行阐发或论述。如《恰到好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中心句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以开宗明义的方法点明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和作者的主张。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开头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明确提出全文的论题,后边四个部分所有的语句,都是对这句话的意思进行分析论述。中心句有时出现在文章  相似文献   

20.
关于“椭圆、双曲线第二定义的教学” ,文 [1 ]、[2 ]、[3 ]、[4 ]、[5 ]都提出了改进意见 ,并做了有益的探索 ,笔者在文 [3 ]、[6]中也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觉得衡量一个教学设计的优劣 ,关键是看它是否“去努力寻找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与某个教学难点最近的知识或经验作为‘固着点’ ,以实现顺应或同化” ,[6 ] 并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经历认识所学知识的过程” ,[7] “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向” .“数学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 .教学层次和要求要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