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江两河”地区农田灌溉条件的分析,阐明了西藏区内以“一江两河”地区为主的广大农田深受干旱、降水特性及强烈蒸发的严重影响,因而提出了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殷切希望,并且更进一步阐述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从而大胆提出了解决区内“一江两河”地区水源问题的几种有效措施,以满足西藏区内广大农田的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2.
边多  唐洪  除多 《西藏科技》2003,(10):6-9
本文以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土壤侵蚀分类、土壤侵蚀强度监测的方法,利用卫星、航空遥感信息和实地调查数据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和分类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2000年综合指数值居于3~6级之间的区域面积最大,合计占全部区域的70%以上;以流水为动力而产生的侵蚀过程是“一江两河”地区最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非常广泛,占区域总面积的2/3左右,总体反映了高原山区环境下的土壤侵蚀特点。  相似文献   

3.
《西藏科技》2005,(8):35
日喀则地区白朗县是西藏的农业大县,属于“一江两河”流域综合开发县。由于种种原因,农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农业发展滞后,截止1998年全县人均收入只有1200元。  相似文献   

4.
《西藏科技》2005,(11):61-64
一等奖1、项目名称: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区遥感动态监测(1990-2000)项目完成单位: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中国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原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开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项目完成人:边多、张增祥、杨志刚、索朗多吉、刘纪远、赵宪忠、尼玛丹增、兰志明、李林、除多2、项目名称:西藏特有昆虫、蜘蛛分化中心的形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项目完成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科所、山东大学、西藏农牧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贵州农学院、西藏山南地区农科所项目完成人:王保海、张涪平、胡金林、黄复生、王翠玲、覃荣、代万安…  相似文献   

5.
周长进 《资源科学》1991,13(5):35-39
“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东起桑日,西抵拉孜,南至藏南高原湖盆,北达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含18个县市(区)。位于北纬28—31°,东经87—93°之间,总面积6.57万km~2。是西藏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在自治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也是西藏人口集中,农村能源短缺的地区。本区共有10.7万户,76.42万人口,其中59.54万农牧民在农村、牧区生产和生活,至今他们仍以牛粪、草皮做为生  相似文献   

6.
李晖 《西藏科技》1996,(1):53-56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亚高山落叶灌丛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本文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该类灌丛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出初步意义,期造福于当地人民。  相似文献   

7.
梁飚 《资源科学》1991,13(1):48-51
一、“一江两河”地区自然概况 “一江两河”地区主要指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及拉萨河和年楚河流域。按行政区划有拉萨、达孜、墨竹工卡、林周、堆龙德庆、曲水、尼木、贡嘎、扎囊、琼结、乃东、桑日、日喀则、江孜、白朗、南木林、谢通门、拉孜等18个县(市)。 “一江两河”地区南临喜马拉雅山脉,北靠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是藏南谷地的主体部分,气候温和湿润,水热条件较好。例如,拉萨年平均气温8℃左右,全年无霜期4—5个月,年降水量400—500mm。雅鲁藏布江中游为典型的河谷地形,除有拉孜—仁布宽谷,曲水—泽当  相似文献   

8.
郑伟琦 《资源科学》1992,14(2):8-14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指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两大支流——年楚河与拉萨河流域。它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腹部,东起山南地区桑日县,西止于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北部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相接,南部与藏南高原相邻,共包括拉萨市、日喀则地区和山南地区的18个县、市(区)。它是西藏自治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和最主要的农区之一,在西藏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该流域将作为西藏的农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产品基地和科技推广基地得到优先发展和重  相似文献   

9.
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是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相应发生变化,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区域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以及指导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西藏"一江两河"农区是西藏最重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必然对该区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一江两河"地区主要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平均气温、≥0℃和≥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作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指标,分析"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年际变化趋势及其热量资源变化在年内的分配。结果表明:①"一江两河"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增温以冬季最为明显;热量资源年际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②研究区主要代表气象站点表现出≥0℃和≥10℃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的趋势;③从研究区各站点逐月积温年际变化来看,≥0℃积温在春季增幅明显,尤其以3月积温增加明显;≥10℃积温8-10月增加幅度较其他月份明显;④热量资源的增加正值作物或牧草生长始末期,热量的增加将影响作物或牧草的生长,如拉萨地区适宜冬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  相似文献   

10.
青海的优势在资源,振兴的希望在开发──记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为了促进我国青藏高原北部青海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更科学地制定中长期规划,由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和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青海资源、林境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5...  相似文献   

11.
游珍  封志明  杨艳昭  施慧  李鹏 《资源科学》2020,42(2):394-406
人居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科学评价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则是解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已有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完成了西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表明:①基于条件规则的综合评价法更适合进行西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②西藏超过3/4的区域为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大部分分布在藏西北地区;临界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为16.78%,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昌都市澜沧江上游以及山南和林芝北部地区;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仅为5.83%,集中分布在藏东南、一江两河和澜沧江上游的河谷绿洲地带;③西藏不同类型乡村居民点的分布与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有很强的一致性,反映人类生活的乡镇驻地及村庄居民点分布占比随着人居环境适宜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代表高原牧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放牧点和古塔庙宇及文物古迹两类乡村居民点则反之,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西藏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和分区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区“一江两河”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的限制,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较大,文章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适宜种植的林种和树种,对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藏小杂粮豆作物生产现状与优势区域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统计年鉴资料,对西藏小杂粮豆生产地位、特点、产需现状及其发展优势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建设发展"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青稞、豌豆、蚕豆优势商品生产带"、"三江流域青稞豌豆优势生产区"与"藏东南豆类特色小杂粮生产区"的建设规划和各区域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一江两河"流域青稞作物多年多点田间肥效试验和大样本的土壤养分数据作为基础研究数据,进一步确定氮肥肥效反应,提出一江两河区域氮肥的推荐指标体系,为全面指导我区青稞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教授等53位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研究和关心、支持青藏高原研究的地学、 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发起,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将于1989年底在北京成立。 青藏高原研究会是从事青藏高原研究和工农业生产建设的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跨学科、跨部门、综合性强的学术活动。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保护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对高原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  相似文献   

16.
西藏矿产资源远景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其独特的地质发展历史和成矿作用过程 ,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该文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开展的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 ,在对各成矿带的主要矿床类型和优势矿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的基础上 ,根据资源找矿潜力 ,把西藏划分为 2个Ⅰ级矿产资源找矿远景区和 6个Ⅱ级矿产资源找矿远景区 ,指出位于西藏一江两河经济区的冈底斯南缘铜 -金 -多金属Ⅰ级远景区和藏东三江地区的江达 -盐井铜多金属、贵金属Ⅰ级远景区是西藏 2个最为重要的矿产资源远景区 ,尽管目前西藏地区尚属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但其巨大的资源找矿潜力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 ,有两个议题。一是纪念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 50周年 ,二是纪念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成立 1 0周年。这两件事是密不可分的。这次会议的目的 ,是在总结青藏高原 50年科学考察研究的基础上 ,展望 2 1世纪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的发展趋势、方向与重点 ;在总结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1 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的发展策略。总之 ,目的在于团结大家 ,共同推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已经走过了 50年的发展历程。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教育部、…  相似文献   

18.
《百科知识》2007,(1S):I0001-I0004
西藏,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地球上最高、最大的一级高原台地的主体,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科技报研究会第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决议和中央关于“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扶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多种形式支援西藏等民族地区”的精神,中国科技报研究会第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暨青年编辑记者专业委员会和西部地区科技报年会于1996年8月5日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主要包括青海,西藏,新疆南部,四川西部,甘主云南的西北部,高原东西长约2000多公里,南北宽约1000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四分这一。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而在西藏西部平均海拔高度却在5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等。由于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国,亚洲、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式和天气气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