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龄作家沈从文与吴浊流身居不同的地域,却因审美理想、文化追求的某些一致性,在创作中表现出相似的文化视角.他们的作品多以乡土生活作为参照,在城乡对比中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之情和对都市的批判态度,显示出相似的寻根意识和审美追求,并通过各自所描绘的人生形式、道德观念、文化心态等方面反映出来.与此同时,出身、经历、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又使他们的审美表现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2.
同龄作家沈从文与呈浊流身居不同的地域,却因审美理想、文化追求的某些一致性,在创作中表现出相似的文化视角。他们的作品多以乡土生活作为参照,在城乡对比中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之情和对都市的批判态度,显示出相似的寻根意识和审美追求,并通过各自所描绘的人生形式、道德观念、文化心态等方面反映出来。与此同时,出身、经历、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又使他们的审美表现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3.
一批现代作家纷纷在前半生开始撰写自传,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的自传写作热。他们的自传冲动与他们在新旧文化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新文化英雄"地位密切相关。自传既是他们对过往人生历程、思想、经验和文化业绩的总结,更是对他们的"新文化英雄"地位的一种确认,也是他们努力建构的新文化历史话语的一部分。从他们的自传中不难发现他们的文化英雄心态。  相似文献   

4.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山水小品代表之作,审视其西湖幽赏的反季节性及其游具配件,解读其笔下西湖雪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勾连其国破家亡的人生际遇,我们可以关照张岱超尘脱俗的审美趣味及其寄情明洁的文化心态。张岱深得魏晋风韵,任性重情,放浪山水,注重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其移情于雪、托志于雪所折射的文化心理,是对人生存在价值及生命意义的探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宋代文人的地位,导致他们除了具有与其他朝代文人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化心态以外,还具有一些与唐代或者其他朝代所不同的文化心态,本文试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简单分析宋代文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6.
贺麟与钱穆     
贺麟与钱穆都是20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师,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皆怀有“温情与敬意”.贺麟从哲学的层面为儒学复兴寻找思想资源,钱穆“在史实中求史识”,从历史发展中为国家、民族不亡寻找证据和答案.他们的治学领域、为学路径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关注民族的命运和文化的兴亡,在各自的人生中书写了辉煌.  相似文献   

7.
元代扈从文人群体,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馆阁文臣组成。他们在扈跸途中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也有着不同的情感诉求。歌颂"华夷一统"、渴望建功立业以报知遇之恩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对"远游"情结的抒写,其实质是对一种理想的完满人生境界的追寻和精神家园的回归。旷日持久的扈从生活激发了文人深藏于心的安土重迁意识,而政治歧视、文化冲突、环境差异又放大了家国之思。元代政治的痼疾,使传统价值观备受挑战,成为困扰扈从文人的两难选择,最终导致群体的裂变。  相似文献   

8.
从梁济“自沉”看中国近代遗老的文化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遗老梁济的"死义",表明一心期望"旧学复兴"的近代遗老们,所缺乏的是一种扬弃和批判旧文化所必需的心理承受力,他们承受不了一种非中国化的价值体系在生活中成为普遍观念的中心。在他们的心目中,"圣学"乃是具有超时空的、绝对合理和完美的、自我和谐的有机体系。这些晚清遗老们以一种潜逻辑的形式将各种文化信息、文化刺激归类到旧的认知框架中———这也正是许多晚清遗老在新旧嬗替之际始终能够保持一种以尊临卑、虚矫自大的文化优越感的深层原因。深入探析梁济"死义"过程的文化心态,足可启发我们深思具有悠久文明遗产的中国何以在近代落伍于世界潮流,何以难于开发出民主和科学这类现代思想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实现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时代转换的必然性认识,而不是一味地沉湎在道德理想主义之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窥准《红楼梦》中最令人困惑的精神内容——梦幻,对《红楼梦》的意旨标识、深层结构、形象本体以及作者隐蔽心灵世界作了较为周详的剖视与索证.指出《红楼梦》刻意宣示的核心意旨是一种浓重的梦幻感,它映出曹雪芹人生理想破灭后的真实心态.曹雪芹梦幻心态深刻、矛盾的内容,体现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情感取向和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0.
巴金创造了一系列男性"弱者"形象,如<家><春><秋>中的高觉新、陈剑云、枚,<雾>中的周如水,<寒夜>中的汪文宣等.这些"弱者"形象具有相似的性格--懦弱、忍让、忧郁.时代背景是这种性格的成因之一.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旧的封建腐朽思想与新生进步思想相互碰撞的时代.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家本位"等思想压抑着他们的自我意识.此外,个体性格中的惰性、体面意识和自卑感也促进了他们懦弱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心理角度探讨了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性格特征、文化心态结构以及人生毒剧的原因和实质。认为岳飞的性格属于民族性格结构中英烈慷慨的一面;文化心态方面,岳飞思想受儒家政治人生学说影响很深,同时兼有道、墨、佛三家人格行为烙印;岳飞的悲剧与其说是政治悲剧,倒不如确切地说是性格悲剧,因为他的英雄性格很难为中国封建专制政治所相容。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在寻求社会发展方向、国家前途、个人价值和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与现实社会的隔膜,造就了他们深深的文化失落感。一直生活在古老传统之中的旧式知识分子,由于无法摆脱强大的历史惯性,因此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新式学堂及清末留学热潮中的新式知识分子,在人们依然沉浸于科举“正途”的社会氛围中备受排斥而深感压抑;知识分子在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诸多努力后仍未能改变其屈辱命运之时,信仰破灭,或遁入空门,或自杀以求解脱;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先知先觉者与麻木不仁的普通大众有极深的思想隔阂。不论他们演绎了怎样的人生,都不能否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寻找一种国家、民族前进和文化发展的方向,是深沉的忧患意识造就了他们这种执着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南柯记》与《人生如梦》这两部剧都是以梦幻来演绎人生,汤显祖和卡尔德隆虽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却都在梦幻中阐释了他们的宗教主张,试图在宗教的世界里探寻人生的意义。他们的作品里暗含着他们自身的宗教体验,从"灵魂永存"到他们"理想"中的宗教世界,以及"顿悟",这一过程都在他们的"梦中"一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与陈序经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两类代表人物.陈序经对梁漱溟在文化、乡村建设、宪政等问题上的主张均有过苛刻的批评,二人的文化社会思想既有自主性与普适性的根本对立,也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高度一致.思想的差别源于各自特殊的人生经历及"中心"、"边缘"的学术位置转换,二人的思想也相应呈现为"实践型"与"理念型"两种类型.两类思想各有得失,分析二者的视角,反思二者的对立,均能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刘文成与孔明的相似点除了两人人生轨迹之外,还主要体现在“谋略”上,即他们都以帝师和王佐的身份,运用谋略来治国安邦。刘文成与孔明的极相似不仅在生时,而且在死后,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相似的历史演变,即由人变为神,由神演化为文化现象。诸葛亮文化和刘基文化,同样都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得德"二字."得",就是让学生熟练地应用祖国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而"德",就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其对生活本身的科学态度,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众所周知,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字里行间都闪烁着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人文思想光辉.因此,学生学习语文,老师不仅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素质,教育和引导他们做好人、做能人、做贤人,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地提出了人文教育的要求.由此看来,语文老师在责无旁贷地传授技能的同时,也应义不容辞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引导他们知美丑、识善恶、明是非,辨真假,铸就其完美的人格,使之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阔步前进,从而创造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朱红莉 《成人教育》2014,(11):34-37
"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且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仁义礼智、修齐治平、中庸之道等美德和思想。这些内容和思想对当代人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对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以及个人的人生修养和人生实践,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个民族生息繁衍的源头活水.在当代中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既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发展的要求.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思想素质,开阔精神境界,提升文化品位,从而唤起他们对祖国繁荣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追求高雅的现代文明,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从曹雪芹中,我们除了看到封建文化的腐朽落后的一面外,还可以从客观上看到民族传统文化有价值的一面。本文用辩证的方法阐述了在曹雪芹的人生与创作中所反映传统文化的部分价值,旨在正确全面地认识曹雪芹,更好地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