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播战争是一场以牺牲少数民族和地方利益来维护封建中央统治的战争.战争打破了播州人民平静的生活,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战争结束了播州的土司统治时代,改土归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播州杨氏土司在历史上曾统治播州七百余年,此时期的播州地域文化以汉文化为导向,以仡佬文化为主体,同时混合交融彝族、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文化,形成了播州土司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3.
杨氏土司统治播州长达700余年,其军事实力在元明时期非常强盛。在700百余年的统治中,积极参加中原王朝对各民族反抗的镇压,服从征调不断与外族侵略军作战,表现出强大的军事作战能力。究其原因与杨氏内修政治,发展经济,"务农寓兵"有密切联系。播州土司军事力量的强大,维系了播州地区700余年少受战火蹂躏,对于播州及西南地区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播州土司文化教育与汉文化有密切联系,南宋时期文教昌盛,明朝初年学校教育随之兴起,儒学教育也达到较高的水平,形成了播州以汉文化和儒家学说为主的文化教育。明代中后期播州文教在土司统治的桎梏中又陷停滞落后。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学是观察社会行为主体相互关系的一种视角,其理论构建对于思考民族边疆问题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明王朝与播州杨氏土司间的政治博弈,在明王朝的控驭下,从双方互利合作到失衡、对抗最终爆发战争,战争的结局是明朝铲除了杨氏在黔北七百余年的统治。探讨明王朝与黔北杨氏土司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基本历程,可多角度、多层次地总结明代治理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海龙屯是播州杨氏的军事要塞和统治据点,其一生主要经历了南宋时期的修建、明万历时期的重修和平播战争的破坏。自中国启动土司遗址申遗以来,土司研究进一步深入,有关于土司遗址的考古工作也愈发得到各界的重视。贵州省海龙屯遗址考古团队,自2012年开始历时八年对海龙屯进行了实地考古工作,而于2022年付梓出版的四卷本《海龙屯》,正是这一工作的结晶。《海龙屯》以考古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融合的视野,全景式地剖析了海龙屯土司遗址,可谓揭开播州土司历史面纱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制度。播州土司制度始于元代,完备于明初,终结于明末万历二十八年。勾勒、梳理播州土司制度的历史轨迹及其历史作用,无疑有助于黔北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杨氏始祖杨端自唐时人黔平播,留播自任播州刺史,杨氏从此开始了对播州长达七百二十五年的统治。元十四年(1277年),元军攻占宋都临安,宋亡。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使臣到播州招降,杨氏第十六代传人杨邦宪见大势已去,纳土归附元朝,仍袭守播州,升任宣慰使。元十九年(1282年),杨邦宪死,其子杨汉英承袭父职,他励精图治,平定叛乱,注重文教,发展经济。因对发展播州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为维护西南边陲统一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受到元朝廷的赏识,立传于《元史》。他一生中被元世祖、  相似文献   

9.
播州土司以其统治时间长、领辖范围广、势力强大而著称西南.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播州土司杨氏所进行的文化建设与对外交流,从而使播州土司与中央王朝之间长期保持良性互动.其文化建设主要包括重金延聘名师,传播汉族文化;开科取士入播,士子进身有望;遣子弟入太学,培养大小土司;土司承袭子孙,必须读书习礼;创建土司官学,扩大教育对象.其对外交流主要包括朝贡——礼尚往来,互动深化;征调——饱含三种情怀,忠君爱国民族.  相似文献   

10.
李化龙为河南长垣人 ,明代万历年间率军平定了西南夷播州地区杨应龙的叛乱。这场战争是明代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著名战例 ,极大地提高了明政府在西南地区的威势 ,也显示了李化龙卓越的文才武略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万历中后期,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地区先后爆发了宁夏孛拜之乱、壬辰倭乱、播州杨应龙之乱,旋即先后都被平定。其中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是这三大征当中最干净利落的一场战役。平播战争的指挥者——李化龙,功不可没。他在战前广泛搜集敌方情报,并且摸清了敌我双方的虚实;战中运筹帷幄;战后处置得当;对整个平播战局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16,(2):61-64
宫本百合子是日本大正、昭和时期有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其多数作品表现了战争对女性所带来的伤害,呼吁唤醒女性的反战意识,期待当今世界和平这一主题思想。《播州平野》和《风知草》均为这个主题,描述了由于战争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女性们的悲惨境地,站在女性的立场,为广大女性鸣不平,有很强的超越时代性。  相似文献   

13.
杨氏家族统治播州长约725年,见证了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几个阶段.根据其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自第一世杨端至第十世杨惟聪为第一时期.文章梳理第一时期历史沿革,认为可分三个阶段,一是杨氏作为外来汉人,未采取任何汉化措施,相反注重与当地民族相融合的阶段;二是站稳脚跟势力渐强后,家族因权力之争内部矛盾凸显阶段;三是规范家族权位继承体例阶段.总的看是杨氏巩固其在播州的存在地位并逐步完善家族团结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播州杨氏与石砫马氏是明代四川两大土司,通过政治联姻加强相互的依存,但杨应龙与石砫覃氏的暧昧关系及插手土司承袭的行为,造成了石砫土司内部的动乱,使马千乘、秦良玉积极参与明王朝的平播战争,成就了秦良玉“石砫擎天一女豪”的美名。  相似文献   

15.
平播战争是明神宗万历朝三大军事活动之一,其目的在于镇压以播州土司杨应龙为首的地方叛乱势力,这场战争以明王朝全胜而告终。关于平播战争的文献主要见于《明史》、《明神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万历起居注》、《贵州通志》、《四川通志》以及杂史等。另外,时人的奏议、碑铭、文集和其他地方志也对此有所记载。上述文献对研究平播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明朝军队使用的战略战术等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保”名称的出现当与唐代中晚期边地军事设置“堡”相关。杨端进入播州后,征服当地僚人,得到僚人信服,“堡主”演变为“保主”,杨氏及其部分随征将士成为“杨保主”,僚人及部分随征将士成为“杨保子”;播州杨应龙被平定以后,明朝对播州进行处置,将播州一地民众笼统称为“杨保”。在杨氏主播期间,播州的改土归流,杨氏存在着“本土化”“播州化”“夷化”“蛮夷互化”的过程,因之,“杨保”也就存在多重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17.
杨氏家族统治播州长达七百二十五年,见证了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几个阶段。根据其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文章梳理第二时期的历史沿革,认为这是杨氏家族统一,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与中央政权关系密切的时期,也是杨氏土司发展走向强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播州文化教育与汉文化有密切联系,元代土司制度形成后,学校教育随之兴起,明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也达到较高的水平,形成了播州以汉文化和古代儒家学说为主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明初在播州共设立十个土司,"五司"是距贵州较近的草塘、黄平、余庆、白泥、重安土司。随后播州崛起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姓豪族,是为土目。万历时期,"五司七姓"与播州宣慰司杨氏的矛盾激化,"五司七姓"之民告杨应龙谋反。朝廷命川贵官员处置,奏民又不断阻扰和破坏,使杨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逐渐恶化,最后引发"播州之役",播州改土归流,推动了与内地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播州土司经济制度的变迁与其所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也与其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有联系。唐末杨氏领播,文教寂灭无闻,直到南宋初杨氏十一世土官杨选开始择师礼贤,注重文教,土司教育才开始了它的进程,这对促进播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播州土司经济制度的变迁是有其文化原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