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叙事学为理论参照,以叙述视角为切人点,结合《休·赛尔温·莫伯利》中E.P.莫伯利以及诗人庞德三个形象,分别从叙述接受者、叙述执行者以及叙述策划者三方面,分析诗中的叙述视角问题.通过分析诗中隐含的多重叙述视角,确定不同声音的发出者,明晰不同“面具”背后的形象,阐释诗人在诗中移植的多种意义和思想.  相似文献   

2.
关于叙事学的著作,都要把叙述角度作为一个重点论题。过去,习惯于把小说的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则是分为零聚焦、外聚焦和内聚焦。热奈特修正的根据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区分“谁说”和“谁看”,更准确地说,是区分“谁说”和“谁感知”。  相似文献   

3.
华裔作家丽萨·康创作的《离岸人》是由三重叙述分层组成的嵌套型叙事结构,故事外叙述层的异故事叙述者以外聚焦视角设置叙述框架,故事内叙述层的全知叙述者以零聚焦视角展现主人公的生活境遇,元故事叙述层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以内聚焦视角展现主人公面临的伦理困境与无奈之下作出的伦理选择。小说中的叙述跨层由叙述者或人物跨越自身所处叙述层并入侵其他叙述层产生,叙述者与人物的抗衡与牵制产生了一系列跨层冲突,不但导致文本解读的多重可能性,而且投射了现实世界中的移民政策、身份错位与文化冲突等族裔问题,引发社会深思。  相似文献   

4.
论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角度上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视角一直是西方小说批评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叙事视角也就成了表达作品意义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叙述的人称与叙述的角度的关系,探讨不同叙事视角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5.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约翰尼大熊>多方位使用不同的叙述人,形成一个多层次立体交叉的叙述人网络.通过对各种叙述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所有眼光汇聚之处,恰恰缺失了被叙述人自己的视角.他者的眼光构成了对被叙述人霍金丝姐妹的围困,间接导致艾米·霍金丝上吊自杀.作者用叙述形式象征性地阐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眼光也可以杀人这样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取得叙事形式与内容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城与人"的关系为视角,走进徐则臣笔下的北京,并以此深入他笔下的那些人的生命状态;探讨他如何以叙述技巧和叙述能力,构建出他的"北京".  相似文献   

7.
朱天文的小说注重从边缘的视角来发掘人的内心世界,以对主流的思想意识和约定俗成的强大男权话语进行有力的解构,从而拓宽小说叙事意义的空间。她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向人们展示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击下的人的内心世界,勾勒出一幅幅走到情感边缘的台湾女性的命运与生活图画。同性恋者的边缘叙述是朱天文小说创作题材上的一大突破。女性的边缘叙述和同性恋者的边缘叙述体现了朱天文小说冷眼旁观人生的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8.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杰出代表,其电影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切入现实人生,以人文主义的精神关怀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他以写实的镜头记录商业经济浪潮中社会底层人生的生存状态,关注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透视当下人的生活困境。中国社会三十年来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得以立体的展现。因此,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解析其作品叙述所包涵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作品的文化意义及其促进人的自由的永恒理想。  相似文献   

10.
比较大陆与香港初中德育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文本叙述和课程内容构建三方面的差异.大陆初中德育课程标准的改进应着眼于以下方面:德育理念要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课程标准的文本叙述风格应走向具体、细腻、形象与丰富;课程标准文本的叙述视角应基于学生的视角;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包括丰富的助学系统与全面的教学人员体系;教学内容要基于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林徽因在《模影零篇》中以她独特的方式叙事,再现了民国初年的民间生活。儿童视角的叙述方式是林徽因小说叙述结构的独到之处,也是京派小说的相似点。在儿童的叙述视角下,林徽因以人性化笔调写出了由人物命运、时代背景共同促就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2.
小说叙述视角通常划分为限知视角与全知视角。叙述视角有共性价值,但在不同小说中亦有独特的价值。当下,对叙述视角的套路化分析往往忽视了其独特价值。本文以《大卫·科波菲尔》《复活》为例,探究叙述视角的独特价值与小说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乔伊斯的这个短篇小说集,以不同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描绘了本世纪初都柏林人麻木不仁、死气沉沉、处于瘫痪状态的社会生活,表现了现代人的空虚、寂寞、失落和困惑。有序排列的线型结构、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以及对比与象征结合和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这部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创新意义,开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品<紫色>(The Color Purple)发表于1982年,于次年获美国文学的三项大奖: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小说采用书信体形式,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并在叙述中不断转化叙述人称以扩大小说的叙事范围.小说有两位叙述者,叙述视角在两住叙述者之间不断变换,以展示女主人公茜莉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5.
叙事作品往往以一种类型的叙述者为文本的主要叙述者,以一种聚焦方式为文本的主要聚焦方式,与此同时文本还拥有其他的叙述声音和叙事眼光.各种不同叙述视角的成功配合使用能使作品变化多端、丰富多彩,能更好的深入人物内心,突出人物心理状态,揭示作品深刻主题.在卡夫卡的著名短篇小说<变形记>中就灵活运用了几种不同的叙述视角,由表及里立体的展示了主人公变形为虫后的心理,将那种无尽的孤独、绝望和陌生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全面暴露出现代人严重的精神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6.
<正>画家、摄影家要出好作品,必须要选取最佳视角。同理,小说也要选择最佳叙述视角来表现作家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小说的叙述视角与人称有密切关系。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叙述者同时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叙述视角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这种叙述视角的优势是:人物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几乎透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侧重主观心理描写的叙事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相似文献   

17.
<活着>与<尘埃落定>在叙述角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的方式叙述,并且将第一人称的经验限知视角和全知全能的视角加以糅合,通过视角越界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赋予读者叙述上的参与和阅读时的对话姿态,造成叙事视角的多重叠置.在阅读效果与文本审美趣味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采桑子》是叶广芩创作的关于满族贵胄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有其独特性,全篇采用独特叙述视角,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娓娓道来。通过分析作者独特的创作背景,加之解构、比较全文的叙述角度,探究文本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三人称视角相互交织的独特叙述方式,我们从而可以了解到,其起到的完整小说故事情节与整体结构、丰满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态度和家族情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国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进行不同的情节感知,通过叙述中心人物的改变打破传统的电影叙述风格,实现客观视角与主观视角的有效转换.这种叙述视角的创新使影片更有表现力,叙述更有层次感,使观众感知更加趋向真实.  相似文献   

20.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