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美谈:数学大师高斯(Gauss,1777~1855)在10岁左右时,他的小学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如下问题: “1+2+3+…+99+100=?”全班学生还在做连续加法时,而小高斯却很快把计算结果写在小石板上呈到老师面前,老师惊讶地看到石板上写着正确的答案“5050”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在大数学家高斯10岁的时候,一次数学教师布特纳要学生求出1,2,3,…,99,100全部相加的结果.高斯很快就交上了写有答案的小石板.当时,布特纳连看也没看,心想这个全班最小的学生准是瞎写了个答数或者交了白卷.然而,等到全班学生都交上答案后,布  相似文献   

3.
高斯是近代数学伟大的奠基者,是有史以来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故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于1777年4月30日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尔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10岁时,数学教师布特纳要求学生将前100个自然数加起来,教师解释完题目不久,高斯就把写有答案的石板交上去。布特纳连看也没看,心想这个全班最小的学  相似文献   

4.
<正>一、故事重提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一则故事是:高斯10岁时,数学教师布特纳给学生们出了一道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据说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小高斯就立即举手作答:1+2+3+…+99+100=5050.  相似文献   

5.
<正>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大地测量学家。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高斯上小学的时候就很爱动脑筋。在他8岁那年,有一天上数学课,数学老师布特纳出了一道题:1+2+3+……+98+99+100=?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算一算,算不出来,不许回家吃饭。”然后就坐在一旁看起书来。心想着:这题够你们算一会儿的。别的同学都是看到题目就拿起笔来计算,但高斯却没有急着计算,而是先认真观察算式,安静地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斯是被誉为“数学之王”的德国大数学家。在他年仅10岁时,数学老师布特纳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全班学生练习。  相似文献   

7.
欧阳跃 《云南教育》2003,(32):35-36
一、少年高斯的数学发现高斯(1777~1855)出生在德国的布劳恩什维格。他是18、19世纪交替时期最杰出的一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住在农村,在附近的小学里念书。他的算术老师是从城里来的。这位老师认为穷人的孩子都是天生的笨蛋,教这样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有所成就,用不着认真。因此,他经常训斥学生,动不动就用鞭子体罚他们。有一天,这位老师情绪特别不好,他站在讲台上,不耐烦地说:“今天,你们给我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直到算出来为止。”说完就坐在椅子上,看他的小说。老师坐下不久,高斯拿着小石板走到老师面前…  相似文献   

8.
解题的策略     
据说著名数学家高斯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出了一道题:把数1、2、3、……一直到20连加起来.当其他学生几乎还没有怎么动笔时,高斯就已经把写上210的石板交给了老师.老师为此大惊;“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不清楚高斯算出该题的全部细节.但我们有理由认为,高斯当时非常有效地确定了一个解题的策略,这就是“变化和式,使其等价于原式并更易于解答”这一策略的确定使高斯一开始就有与众不同的明确的解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教书育人》2008,(7):80-80
“孟齐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父母离异,外婆对他百依百顺。在数学课上,他发出怪叫声,新来的数学老师严厉地说:‘不要叫了,要叫,你就到讲台前来叫。’老师刚一说完,他果真跑到讲台上叫了起来,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数学老师很生气,把他拉到办公室去见班主任,他对着数学老师的手就咬了一口。”  相似文献   

10.
活动内容认识“高斯求知”规律 ,巩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五年级)活动目的1 通过活动 ,认识“高斯求和”规律 ,会计算简单的等差数列之和。2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高斯求和”规律 ,巩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3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各个层次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指导1 活动准备(1)讲述“高斯求和”的故事。高斯是德国人 ,他出生于贫苦家庭 ,但从小就才能出众。据说在他10岁时 ,他的数学老师布特纳有一天想在课堂…  相似文献   

11.
相传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少年时,老师让同学们求"1+2+3+…+100"的和,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急于把数字依次逐个相加,而是观察了题目一会后,就直接得出了答案:5050.老师非常吃惊,问小高斯是怎样算的.小高斯答道:"我找到一个迅速求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师爱无痕     
上课铃响了,一位数学老师走进教室,发现讲桌上有很厚的一层灰尘,那是刚擦完黑板的同学的“杰作”。他走下讲台,背对学生,把讲桌上的灰尘轻轻吹到讲台上,然后开始讲课。我的心灵在瞬间受到了触动。这是多么细微的一件小事,我却分明看到了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他把灰尘给了自己,把清洁给了大家。我想起自己以前处理这些灰尘的方法:站在讲台上,用教科书往台下一扌扇,或是用嘴一吹,就轻易地把灰尘“转移”到讲桌前的两个学生身上。有个调皮的学生也曾经对我说:“老师,你真不文明。”当时,我只当做他一时的调皮,并没有在意,也没有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作文课。贾志敏老师站在讲台上,他身材挺拔,举止端庄,目光慈祥。贾老师先读了三段话,要求学生从每段话中找出中心句。贾老师先读第一段: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的。妈妈叫他上街打油,他话没听清楚,提着酱油瓶匆匆忙忙出去了,结果打回来的是酱油而不是油。他做数学题时,不是把“+”号看成了“×”号,便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默写“老大娘”,他把“娘”字错写成“狼”,变成了“老大狼”。难怪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小马虎”。贾老师刚读完,学生就立即回答道:这段话是围绕“…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不肯借课堂上,数学老师正在讲解多位数减法。老师:“多位数减法,先把上下位数对齐,然后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遇到低位数不够减时,就向高位数去借……”学生举手询问:“老师,要是高位数不肯借给低位数,那怎么办?”省略某考生在考数学时,最后一道题不会做,他偷看了别人的答案后就照抄下来,但演算过程还是不会。快交卷时,他灵机一动,在卷子上写道:运算过程略,接着就把卷子交了。评卷老师看后,在答案后打了个勾,接着又写道:考试分数略。什么最重教师问;“什么物体最重?”小刚站起来答:“我家外公最重?”老师奇怪地问:“为什么?”小…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德国大数学家高斯,早在七、八岁上小学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智.一次老师板演了一道计算题:计算1 2 3 …… 100之和.当时许多同学算了半天也得不出正确答案,小高斯却很快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老师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小高斯不加思索的说:把这100个数分成两组,1-50和51-100,它们两组头尾两数合为一对,其和都是101,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实录 片段一: (复习加法交换律后) 师:同学们学得那么好,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怎么样?有一天,数学老师在班里出了一道题,要他们算出1+2+3+…+100的得数.同学们都愁了,这个题目肯定要算到下课才能算出来.可是,过了5分钟,一个小朋友举起了手说出了答案,而且答案非常准确.这个小朋友长大以后成了有名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就叫做高斯.  相似文献   

17.
小鬼笑翻天     
小明上课时总是睡觉,老师批评他:“你可不可以不要睡觉!”小明回答:“不行,因为我是特困生。”期末考试时,一位老师忽然紧张地对大家说:“现在出了点问题,一个同学不仅领到了试卷,还领到了答案。如果他把答案还给我,我会奖给他15美元。” 一个学生马上答道:“我出60我是特困生试卷答案杰克:“上课时我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了。”珍妮:“为什么?”杰克:“我一边忙着听老师讲课,一边忙着看小画册,等老师走过来时,我还得忙着把它藏起来。”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学生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学生才慢慢地走上台。后…  相似文献   

18.
同行梁老师给我讲过一件事情:某日,应一位毕业学生盛情邀请赴宴。席间,谈起原来的老师,他对一位数学老师颇有微词。“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为什么?”“他有时自己不会做题目,吊在黑板上,还装模作样地说:‘我现在不告诉你们答案,过几天你们实在不会再来问我。’常常是几天后,他早就把这件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知道他读书时数学成绩不好,怀疑他对数学老师有成见,便打断他的话:“你怎么知道他是不会做呢?”“我的成绩虽然不好,但其他比我好的同学下课后会谈论的呀。而且同学课后去问他时,他总是借故推辞,或者含糊其辞,其实我们早就知道…  相似文献   

19.
一生的奖状     
学生时代,我总是与奖状无缘.   上小学时,尽管我的学习成绩每次都是第一名,可偏心的老师总是让我的期待一次次落空.不就是爱掏鸟窝,误捅了马蜂窝将小同学脸上蜇得肿了几块?不就是在讲台上放过小蛇,把胆小的数学老师吓哭过一回?不就是爱问个为什么,结果让“博士“校长下不了台?…………  相似文献   

20.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公元1777年~1855年)在上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1+2+3+…+100=?小高斯看了看题目,想了一下,很快说出了结果是5050.他的同学无不为之惊奇,甚至还有的同学以为他在瞎说.但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