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似无微不至的关爱行为,其实是极度不信任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剥夺了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给孩子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儿子小时候三天两头感冒,没有办法上幼儿园。因为我在学校教书,就让他提前入学了,想着这样可以天天照顾他。上学、放学路上,我替他背书包;每节下课前,我端着水在他们班级门口等着;体育课上,我跑去给他擦汗、换衣服……因为儿子年龄小,又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在学习上我更是不敢放松: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7,(28)
不要剥夺孩子的两个权力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个残疾孩子摔倒在一片污水中,围观的孩子不但不伸手援助,反而哄堂大笑。另一个小学生放学路上看到一个盲人过街,主动上前引领,其善良的行为竟引起同学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学校联结在相对剥夺感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相对剥夺感问卷、学校联结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对广西74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相对剥夺感、学校联结与问题行为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相对剥夺感不仅能直接预测问题行为,也能通过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3)性别调节了相对剥夺感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留守男生问题行为受到相对剥夺感影响更大。本研究基于经典相对剥夺感理论、依恋理论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理论,揭示了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机制及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4.
包办孩子的喜好,限制孩子的自由,剥夺孩子的选择,久而久之,亲子关系疏远了,孩子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缺失了。  相似文献   

5.
新闻月刊     
心理控制易致孩子抑郁 《现代保健报》2010年9月3日讯智利大学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心理控制可导致子女罹患抑郁症。父母的心理控制是一种强迫性的控制行为,可能导致子女感到自己的人格尊严遭到剥夺,致使孩子的自我评价降到最低,并且可能产生自己是否值得父母关爱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年轻妈妈的心理误区剥夺了孩子宝贵的童年。年轻的妈妈,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从而残酷地扼杀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要求,致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并不快乐。有一次,“知心姐姐接待日”开展了营养咨询活动,请了首都各大医院20多位营养专家,专为儿童中的“小胖子”、“小瘦子”咨询。  相似文献   

7.
“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云路 《教育》2007,(10S):50-51
不要剥夺孩子的两个权力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个残疾孩子摔倒在一片污水中,围观的孩子不但不伸手援助,反而哄堂大笑。另一个小学生放学路上看到一个盲人过街,主动上前引领,其善良的行为竟引起同学的嘲笑。很多人对此表示忧虑,觉得现在的孩子只知道让别人关心自己,而不善于关心别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玲 《教育教学论坛》2011,(33):204-205
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分析了剥夺孩子"话语权"的弊端,以及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真正拥有"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王静霞 《学子》2014,(9):21
正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李开复曾说过: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是啊,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师长的溺爱不仅仅剥夺了孩子真正长大成人的权利,也剥夺了孩子在成长道路的"酸、甜、苦、辣"。这样的孩子永远都是长不大的。所以,在我们"Jie"中队的创建过程中我始终让他们在自我评价和小组竞争评价中,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最终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10.
鸽子妈 《家长》2014,(8):73-74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不疼爱爸爸妈妈、愿意做温室的花朵,而是父母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成长锻炼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中心,不少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孩子身上,溺爱、矫惯孩子.事事为其包办.有的教师也把幼儿视为柔弱的个体,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实际上,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致使他们吃不起苦、受不得一点委屈,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身心重大变化的时刻,父母离异会成为他们重大的挫折事件。家长对离婚的不当处理方式,如离婚前发生激烈冲突、离婚时争夺抚养权、离婚后剥夺探视权、离婚后说对方坏话,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心理伤害,包括情绪异常、个性偏常、问题行为、青春期性心理问题等方面。因此父母应学习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保护孩子。  相似文献   

13.
林丽 《文教资料》2014,(20):134-135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许多家长错误地将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早”上,剥夺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顺序。树立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让孩子正常地学会爬行、走路,不过度地将孩子与他人比较,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习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不能为求知而剥夺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家长都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德育》2012,(4):70-74
让快乐游戏为幸福童年护航游戏是儿童的基本需要,是儿童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幸福。故事分享:地图孩子三四岁时,我买了中国地图拼图玩具。孩子俩很喜欢,熟能生巧,很快讲出省份的名称和位置。后来,我又买了世界地图拼图玩具,孩子俩同样很快讲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让我很惊喜。  相似文献   

17.
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义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闪为求知而被剥夺了快乐。在苦学的状态下学习.缺乏认知的需要.那么.他们便会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8.
从相对剥夺感切入,探讨其对大学生内卷行为的影响。启动组通过书写“与他人相比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结果”的任务诱发相对剥夺感,对照组书写近期发生的事情,然后个体对内卷情境中的行为及内隐认知进行评定。结果表明:(1)相对剥夺感对大学生课业表现中的内卷行为无显著影响,对评奖评优中的内卷行为影响显著,启动组更能意识到内卷行为的跟风从众和恶意竞争倾向;(2)相对剥夺感对大学生内卷内隐认知影响显著,启动组对非内卷词汇的辨别力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当今孩子缺少苦与难,饥与寒、挫折与失败的锻炼与磨炼,表面上着,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可根子却在父母身上。是父母们在包办孩子的一切中,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与独立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2岁前,中国的孩子在认字,美国的孩子学会扔尿布;3岁时,中国的孩子背唐诗,美国的孩子学习扔垃圾、整理玩具……近日,一份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引发争议,部分专家感叹,中国家长包办一切家务,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