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线圈与铁芯一端的距离等有一定的关系。2.能够有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能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对磁力大小的影响,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2.
易爱国 《科学课》2008,(9):25-25
思维是需要训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每一课的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维训练成份,让观察与思考伴随我们的科学课教学。这种挖掘,使我们的教学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下面就以《电磁铁》一课为例,谈谈这种挖掘。  相似文献   

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然而,科学探究不能孤立存在,它依附于科学概念的构建,因为概念的生成而赋予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小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些基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探究活动,不但具有丰富的动手过程,更能培养学生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提升科学素养上具有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验现象1把一些铁屑装入试管内,并用橡皮帽盖住试管口,然后用条形磁铁的一极在试管下沿同一方向移动几次,如图1所示.试管可以吸起大头针等.  相似文献   

5.
徐长远 《考试周刊》2012,(88):177-177
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实验操作往往会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实验不能成功进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对于这些情况,科学教师应该有正确处理实验环节的本领,使失败的操作产生正面的效应.发挥成功实验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使学生观察到更多的现象,获得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实验现象1:把一些铁屑装入试管内,并用橡皮帽盖住试管口,然后用条形磁铁的一极在试管下沿同一方向移动几次,如图1所示.试管可以吸起大头针等.思考:试管能够吸起大头针,由此说明试管具有了磁性,那么它的磁性是从哪来的呢?探讨:这实际上是一种"磁化"现象,原来在磁性材料的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磁分子,每一个磁分子都有N、S极.一般物体在通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刘艳华 《科学课》2009,(10):40-41
怎样才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教师起主要作用。由于不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构想的不同,常常对同一节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而学生课堂探究的有效性就会大相径庭,这就是同课异构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璠 《阳光搜索》2014,(1):76-78
教学分析 《电磁铁》一课教学中,概念箭头指向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概念。属于教学比较复杂、对学生已有认知要求较高的课型。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前概念,依据学生概念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尤为重要,指导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科学概念是一种有效的途经。  相似文献   

9.
自制教具是实施物理实验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从中学物理思想方法和教学实际的角度出发,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电磁铁教学设计方案为例,剖析其不足之处,巧妙借助自制教具可视化电磁铁探究仪解决了教学困惑,突破了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基于观察到的事实和数据做出客观的分析与解释,要求学生尊重数据、尊重事实,也反复告诫学生想像不是事实,更不能通过涂改数据迎合结论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当发现数据出现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会修改实验数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教学准备 一周前布置学生注意观察科学课上的实验,记录下实验的经过和结果。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记录下实验的目的、过程、结果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深度建构物理思维和全面发展物理核心素养的立意出发,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中的“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探究活动为例,自制了“可穿戴式电磁铁”教具以进行创新教学,并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物理实验创新教学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实验是完成科学课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的重要方式。"下水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实验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与教学任务,充分考虑学生实验时可能出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非常重视“用数据说话”。数据有助于学生寻找规律、得出结论,也能使课堂探究变得更真实、准确,从而提高探究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忽略实验数据,尤其是当课堂中出现一些误差较大、不利于描述现实世界甚至与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相违背的图形符号和数字时(下文称之为“另类”数据),很多老师更是回避或放弃对这类数据的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一、提出"块状"探究实验活动命题的由来及理解课改之前,科学课(常识课、自然课)的课堂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灵活性不强,教师可以基本按照教学设计的环节一步一步去做,科学实验也是以分步进行为主,教师容易把握课堂的进度。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应该说是停留在"点"上,那么"块状"就是把可以串联起来的几个小活动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进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张利娟 《物理教师》2006,27(8):20-21
1问题的提出《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已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列入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因而探究性学习在科学课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又有其独特的魅力.在遵循基本科学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往往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是培养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组织课程活动时需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并为学生活动创建出一定的空间,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做好“放手”策略,以此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扩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做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达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教师为了坚持不犯科学知识性的错误,会想尽办法,使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会尽量地把实验归结为意外或误差等,有的甚至会造假。殊不知,这却犯了更为严重的错误——科学精神的遗失甚至歪曲。  相似文献   

19.
曾照元 《教育文汇》2014,(18):31-31
今年暑假期间,在阜阳师范学院举办的小学科学课教师国培班上,我聆听了该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李季教授、副教授顾江鸿博士的课,觉得受益极大。李季教授以《平常中的不平常——生活中的科学》为题,给我们讲了整整一天。他通过生动的讲授和娴熟的实验操作告诉我们,不少科学现象都是“好玩”的,生活中就有很多“好玩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开展,必须借助于实验材料,只有通过对实验材料的摆弄,学生才能建构起相应的科学概念,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相信大多科学教师都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同一个观察实验,因为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