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语集解》是目前全帙具存之最古《论语》注本,也是“十三经”中的第一个集注本。它虽成于众人之手,但何晏在其中起着决断作用。它不仅创立了集解体,保存了大量的古注,而且“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增加了许多词丰叉富的新解释;其序文不仅探讨了《论语》的撰集者、内容、版本和传授情况,而且历数了《论语》研究方法的演变。其注释中少有玄虚之语,后人以此来攻击何晏等人是不正确的。它在《论语》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邢昺《论语疏》是《论语》汉学向宋学转型的过渡性著作,其注释包括篇指、章指、正文注释、注文注释等四部分,梳理各部分在体例上的特点,有助于对此书的解读。与此前注释《论语》的著作相比,《论语疏》更加注重典章制度的注释,对"疏不破注"的教条也有所突破,并加重了义理方面的内容,在训释风格上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6(3):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鷟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历代注释不绝。本文就该书"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一句中的"接"和"过"两个词,从词义和语法的角度,作新的考察,得出与旧注不同的解释,对《论语》的译注提出一种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初语一册所选《〈论语〉十则》的注释存在不少问题,兹商讨辨析于此。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教材未注,但从其对“时习之”的注释——“时常地复习”中不难看出,教材是将“学”理解为“读书”(即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的。这种理解尽管有所本,但却不全面。纵考《论语》中所出现的65个“学”字,都是指与近代哲学中所说的感性认识相似的一种认识活动,其内容和对象是相当广泛的,“学而时习之”之“学”,绝非仅指学习书本知识。明焦始《焦氏笔乘》即引赵仲修语云:“(公)且道‘学而时习之’以何为学?……所谓学,非记问诵说之谓,非绵章绘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程树德《论语集释》亦云:“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则以修身为学。”  相似文献   

6.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他主要用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洪亮吉对杜注贬斥过分方面探讨《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郑玄《论语注》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汉代及后世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系统地注解《论语》,郑玄在注释中使用了约20个训诂术语,这些术语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术语系。全面分析这些训诂术语及其内涵对于正确解读《论语》原文及郑注都有重要的作用,并能为专书训诂术语体系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方艳霞 《文教资料》2010,(17):24-25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洪亮吉主要利用汉魏遗说来匡正杜注,力图恢复《春秋左传》汉学的本来面目,匡正了杜注中大量的错误。本文进一步从字词方面探讨洪亮吉对杜注的匡正。  相似文献   

9.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他主要用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洪亮吉对杜注贬斥过分方面探讨《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鹜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1.
儿童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入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说:同"悦",愉快、高兴。愠:怨恨。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惘,迷惑。殆:危险。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i)。"(《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12.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之有注,始于唐代,至黄叔琳《辑注》本出,"始有端绪"。面世之后,其功过是非,学界褒贬不一。通过列表比对和考察成书过程,可以证明其"讥难"为不实之词。我们认为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是对整个古典"龙学"的集成,标志着古典"龙学"的终结,是"龙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同时,在《文心雕龙辑注》养素堂本的乱象中,认为北京首都图书馆藏本当为姚培谦初刻本。古典"龙学"的终点,就是现代"龙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论语〉批注》是《论语》注疏史上的一大奇观。"文革"中为了批林批孔的需要,在儒家的核心著作——《论语》头上开刀。以北京大学哲学系1970级工农兵学员名义,编写的《〈论语〉批注》,采用引原文、注释、今译、批判的方法,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特定历史时期出版的这本奇书,本想通过批《论语》批孔达到批林甚至其它之目的,结果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5.
《滨州学院学报》2021,(5):62-65
乾嘉时期扬州学派代表学者刘台拱的《论语骈枝》乃是针对《论语》前人旧注而作。其中四个涉及《诗经》条目考释古义援引博洽,持论公允,精审往往出众于以往注家。由之可见刘台拱不局限于前人注释与训解的学术追求,他是直接揭示《论语》古义与孔子本义,进而融入自己的新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古文化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及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是非常重要的三部典籍.通过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刘义庆编撰《世说》时,取材上深受已经流传近十年的裴注的影响;而刘孝标在为《世说》注释时,也在体例和选材上对裴注多有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朱子〈论语集注〉初探》一文认为:《论语集注》在注音、释义方面是以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为依归"。其实,对于《释文》的注音,《集注》是批判地继承;《朱注》在释《论语》经义时,只是偶尔采取《经典释文》之说,更多的是采择比《经典释文》早的古注、小学类的书的释义以及其它较早文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五经正义中蕴藏着孔颖达许多文献整理和注释方面的成就。通过主持编定《五经正义》,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统一了儒经的文字和注释。在文献注释方面,采用了既注经文、又释传注,考订前注谬误,尊重原经的原则和方法,在训诂学和传统语法领域亦多有发明,对后代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孔颖达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19.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其在融会贯通古今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在春秋学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探讨了《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学而时习之     
正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口袋本《论语》是我随包携带的一本书。现代人太忙,语录性质的书最易入手,零星时间翻几页,边看边联想自己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饶有趣味并常常有所启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第一篇内的内容。记得初中课本上的注释是:学完之后,时常复习,不也很高兴吗?近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见到两个别样的观点:(1)"时",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