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傍晚,在公园里散步时,忽然天空中传来轰隆隆的雷声,乌云并没有密布天空,那雷声也略显遥远。显然,这样的雷声并没有多少影响力,除了吸引公园的人们抬头仰望之外,并没有催生人们急于回家的心情。正在这时,我听到了一个稚嫩的声音:"爸爸,爸爸,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呢?"这是一位四五岁的小女孩,头扎两条马尾辫,正惊奇地问爸爸。她的爸爸解释道:"这雷电呀,在天上互相摩擦,于是产生了电荷,有的带上了正电,有的带上  相似文献   

2.
我的妈妈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冲着我“打雷”。 早上,我睡得正香,突然从我身后传来一个惊雷:“怏起床,该上学了,你再不起来就要迟到了!”你看嘛,这就是我的妈妈,我只好从暖和的被窝里慢吞吞地起床。匆匆吃过早点,便走在上学的路上。真别说,有了这“雷声”不断响起来,我还从来没有迟到过!  相似文献   

3.
我很怕爸爸,特别怕爸爸教训我时的“雷声”。 早上,当我睡得正香甜的时候,爸爸的一声“炸雷”就会把我惊醒:“快起来!去读书!”晚上,当我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的时候,“雷声”又在我耳边回响:“快睡觉!”我的老天爷呀!一年365天,差不多天天都这样,爸爸的“雷声”什么时候才会消失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二郎站在田边看到,那些撒在田里的各种蔬菜种子,在一阵雨后,从黑油油的土里露出可爱的芽来。  相似文献   

5.
火炉上的水沸腾了,黄小博赶忙提起来灌满暖水瓶,忽然想起一个有趣的问题。只见他提起水壶向地面倒了一点,只听开水落地,发出低沉的“噗噗”声。黄小博接着又将玻璃杯中的冷水倒向地面,却是清脆的“噼啪”声。  相似文献   

6.
二郎看到撒在前面田里的各种蔬菜的种子,雨后已经从黑油油的土里发出可爱的芽来了。  相似文献   

7.
雷声隆隆     
地球上每时每刻都酝酿着数千场雷阵雨。不过,离你很近的雷阵雨可能只有一场。当耀眼的闪电过后,随之而来的隆隆雷声可能会令你惊叫。究竟什么是闪电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雷声识别方法识别速度慢、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端点检测和特征提取的雷声快速识别方法。通过端点检测提取出异常声音,建立基于频谱信息的特征向量,求得异常声音信号的特征向量与实验得出的雷声标准特征向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用阈值法判别异常声音信号是否为雷声。多种干扰源和信噪比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速度快,识别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我的妈妈是个大嗓门,只要她一叫唤,家里就像打雷。这“雷声”伴着我成长,教我做人,督促我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时,他发现天上像破了一个大洞,一道道闪电又亮又刺眼,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劈刀.闪电过去后,紧接着是一阵雷声从天而降.小明浑身发抖,躲在屋下不敢动弹.他突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雷电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总是先看到  相似文献   

11.
我的妈妈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冲着我"打雷"。早上,我睡得正香,突然从我身后传来一个惊雷:"快起床,该上学了,你再不起来就要迟到了!"你看嘛,这就是我的妈妈,我只好从暖和的被窝里慢吞吞  相似文献   

12.
葛军 《物理教师》2005,26(10):0-10,12
在初二物理课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第34页,有这样一道习题:打雷时,看到闪电后经5s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击处离你有多远?教参提供的答案是1700m.即认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所以声音在5s内传播的距离是340m/s×5s=1700m,因此人距雷击处是1700m.笔者认为此题有  相似文献   

13.
花剑,长110厘米,重量不超过500克。剑身为钢制,长为90厘米。116年来,它曾是欧洲击剑运动项目的世袭领地;奥运史上,男子花剑奥运冠军也几乎为欧洲剑客所垄断。如今,在伦敦奥运会上,这把钢制的花剑终于等到了中国新主人的驾驭——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28岁中国剑客雷声,他成为首位夺得奥运会男子花剑冠军的中国选手。这位屹立于剑道之上,剑术所向披靡的玉面剑侠,浑身散发出一股令人胆寒的杀气。人们称雷声伦敦夺冠为:"轩辕剑之破垄断。"  相似文献   

14.
chengzhangdfannao@sina.com问:我的女儿2岁,前段时间在卧室里玩时突然打了个响雷,她被雷声吓到了,从此就不肯在卧  相似文献   

15.
多元解读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根据读者的生活经验的解读、以还原作者的命意为主的解读、从历史和当下两个角度的解读等。主题的多义性、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内涵的丰富性是多元解读在教学设计中的契入点。当然,多元解读是有边界的,应紧密结合文本,根据文本,有理有据地进行阐释,最大限度地彰显文本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下,对“多元解读”的过分追捧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隐忧。本文在分析“多元解读”隐忧的基础上,辩证地论述了“多元解读”与“一元解读”的关系,提出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学,必须注意“度”与“导”,从而使多元解读走出误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17.
星期二早晨第一节课,六年级的语数老师大多没有课,大家都坐在办公桌前认真地备课或批改作业。  相似文献   

18.
对"语文"二字,传统的解读总停留于字面的分析,逃脱不了近乎玩文字游戏的误区,原因在于他们往往把语文理解成"语"和"文"的简单相加;本文认为,作为一门课程,"语"和"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融于文当中,"文"存于"语"之间.应在现代语言学、文艺学和文化学理论中寻找揭示"语文"内涵的新途径,从母语形成的规律、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汉语的文化精神三方面读解语文教育的本质,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赵树理是一个真诚"写农民"、"为农民而写"的通俗乡土作家。在那个时代,一方面他自觉追求文艺大众化的审美方式,一方面又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在不违背创作初衷和审美追求的同时,又要紧跟政治的节拍是何等的艰难。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前后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即从走上顶峰到跌入深渊。这一戏剧性变化是一面透亮的镜子,显示了文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的多变性,同时也表明了赵树理坚持文学立场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