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石嘴山市第六小学张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即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  相似文献   

2.
小语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通过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来实现的。各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体现从教到不需要教的过程。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科学地序列地安排了三类课文。一是讲读课文,二是阅读课文,三是独立阅读课文。它们所古的数量比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第一类课文逐年适当减少,后两类课文逐年适当  相似文献   

3.
质疑三步     
李艳 《江西教育》2003,(22):23-23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怕的是学生无疑。学生不喜欢动脑筋,不善于思考,自然不能发现可疑之处;或害怕提错,被人讥笑,遭到批评,乃至有疑而不敢提。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错了,不指责,而是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疑对了,疑好了,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求疑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林海》一课时,学生提出课文中三次出现“亲切”、“舒服”两个词是不是重复的疑问,老师应马上给予鼓励,指出这一疑问涉及到课文的重点。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运用精心设计的板书,艺术地反映…  相似文献   

4.
知疑,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思考、探索;质疑,教师要从中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欠缺,看到教学上的薄弱环节;解疑,要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再引向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局。怎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解疑呢?l、引导学生知疑。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逐步使学生懂得怎样细读课文,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鹿柴》这首诗,首句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从字面上看并没有什么难于理解的问题,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多…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知与不知的矛盾。有矛盾就有疑问,从不知到知,是一个提出问题(发现疑难)到解决问题(解决疑难)的过程。“学则需疑”,疑置得好,等于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研究了一种新理论,探索了一个新问题。因此,置疑与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6.
俞进 《天津教育》2000,(4):38-38
质疑的能力是指善 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 题的能力。陆九渊曾经说 过:“学习无疑需有疑,有 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由 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 疑。”这种从无疑到有疑 再到释疑的过程,就是由 不知到获取知识的过 程。所以培养学生质疑的 能力是很重要的,是提高 学生素质的需要。 一、引导质疑,是培 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前提 我国明代理学家陈 宪章说:“小疑则小进,大 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 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质疑,是培养学生主 动求知的前提。例如,在 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一节的例题:“和平…  相似文献   

7.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学对质疑训练少,一些学生求疑、质疑能力差,有些学生对质疑甚至茫然无着手处。我尝试践行分析法求疑;比较法求疑;推测法、联想法、逆众法求疑。让学生有渔夫一样的眼睛,一读课文便知何处有疑。锻炼学生紧扣课题直接质疑,根据内容深入质疑,抓住难点探究质疑,真正掌握求疑、质疑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自我思辩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人才发展的根本需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作了以下四方面的尝试:一、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要善于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0.
不少文章都提到 ,教师设疑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对教师设疑的做法表示疑问 :教师设疑的这一行为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把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到什么层次上来 ?通常理解的教师设疑是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根据教材的知识联系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我认为 ,从本质上看 ,教师设疑的行为仍然是在“授之以鱼” ,而非“授之以渔”。它在一定程度上从一开始就损害了学生“渔”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 ,单一的教材使得学生的视野变…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运动的过程。这矛盾运动的转化主要是靠“疑”来推进。有疑就得设法解疑:要解疑,就得认真思考,多方求索;疑难解决了,认识就有所提高,学业就有所长进,智能就有所发展。宋代朱熹强调“学贵有疑”,法国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这正是前人学习活动可贵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常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前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生疑、解疑;到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不断探究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形成会“疑”的方法,养成爱“疑”的习惯,提升他们处理文本的能力呢?我认为用下述几种方法进行训练,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3.
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要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教学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让学生主动愉侥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乃至教学的全过程中利用种种手段和方法,诱发学生的认知动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教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由字词到句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甚多,这是一般的规律。但具体教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分析、比较、综合,也是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它既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大知识领域;又能启发学生对问题加深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是儿童知识结构形成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体现出对课堂教学优化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要求我们——一、优化教学设计,展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学生、教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一篇课文,学生在由不知到知。由理解肤浅到理解透彻的过程中,一定存在不少疑难问题。这时,我没有采用竹简倒豆似的讲授方法。更没有施行硬性灌输,而是精心设疑发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调动学生深钻课文、分析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获得真知。例如讲《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对信陵君宴请侯赢一段,我设计了一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迅速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能力。有学者调查表明 :人的一生所运用的知识总量 ,从幼儿园到研究生 ,通过学校获得的知识仅占 2 5 %左右。这意味着 ,人的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大部分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取得 ,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学习。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 ,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发现者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十分重要。1 以疑激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之在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兴奋中心。…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设疑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问题提得好,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还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如何做好课堂的提问呢?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多知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的动力,就是学生认知的需要。在课堂上,学生的认识需要往往产生于对所学的有疑,从有疑到解疑,学生的认识就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期间,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浅入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诸般矛盾的转化,必须是学生在长期、反复、不断的学习实践过程中自我转化。教师的职责是按照学习的客观规律,给学生创造矛盾转化的条件。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