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大江 《武当》2003,(4):13-15
四、目睹张祖意合太极拳的风格 在秘谱《太极拳道论》中,记有“真人张三丰行功架谱”三路,一路为七十二势,二路为六十四势,三路为五十七势。据张兴洲介绍,此三路太极拳练法与他家太极多有不同。陈式太极偏于冷脆刚猛,不利于养生;其他太极则强调松柔,有养生大用,但技击效用得之较迟。而本门张祖意合太极拳分三步练法,一路练柔,柔中有刚;二路练刚,刚中有柔;三路刚柔兼练,得刚柔相济。学者苦练三年,不仅养生之益得之于身,而技击功夫必致大成。此三路练法惟第二路与杨班侯当年所练快架相似,个中缘由,下文有叙。  相似文献   

2.
张兴洲  李仲良  赵峰 《武当》2004,(3):15-16
张祖意合太极拳正是依据太极图象之变化而创,太极拳与太极图理为一贯,太极理论是指导道家炼养的法则。太极来源于易经,其蕴含极其深广博大,堪称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总汇。它渗透到我国古代所有的学科领域,如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历法学、数学、文学、史学、哲学、民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间我在《武当》杂志上对张祖意合太极拳的基本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受到了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很多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话要求我详细介绍本门太极拳的练法。今仅就其中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一解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张兴洲  李仲良 《武当》2003,(6):13-14
基本特点及练法 张祖意合太极拳的特点为脱胎、换骨易筋、洗髓。它有五种功法:坐、卧、站、行、动。 坐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站则筑基养气,行则借足于坦途,动则练养结合。它有内外五形十大练法: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练法共分三部。  相似文献   

5.
张兴洲 《武当》2003,(5):19-20
道家太极拳为张三丰祖师所创,在道内被尊称为武当张祖太极拳,这套太极拳以意为主,内外兼修,故又称为意合太极拳。合而言之,乃名张祖意合太极拳。它有三部练法(脱胎、易筋、洗髓),五种功法(坐、卧、站、行、动)。其练法相当科学,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训练相当艰苦,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多少年来,道家太极拳只在道内流传,传二不传三,民间所传极少;又因道家太极拳的密传保守,择徒极严,故历代太极之大成者少也。  相似文献   

6.
筑基为道家内丹修炼的初步功夫,功能是修复、补益身体机能,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境界,为下一步的修炼打好基础。与道家内丹修炼一脉相承的张祖意合太极拳,即是讲究以先天筑基为法,以筑基内炼为始,由内而外调和气血。以心静为根,  相似文献   

7.
谭大江 《武当》2003,(3):13-15
民间是否还有秘传的太极拳门派 1998年,笔者编著出版过《武当内家派述秘》一书(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在编著该书时,曾有两个疑团未得解开。一是在撰写该书第九章“元明时期武当内家拳的传播情况”时,关于张三丰在道门的传授情况,从历史文献看,所传弟子甚多。而许多弟子如邱元清、卢秋云、周  相似文献   

8.
张兴洲  赵峰 《武当》2004,(10):9-12
动作接上势,身体先向左转,重心随腰左转落于左腿,步法成骑马步;左手由按变(扌列),掌心朝外.高低与鼻尖平齐;右手由按变插掌,掌心朝上,高低与中脘平齐,面向东,由左云手转右云手;左手由上向下划弧变掌心朝上随腰转插掌,右手由下向上划弧变掌心朝外(扌列),左腿由实变虚合于右腿,沉肩坐胯.面向南;左手由插掌变搠,  相似文献   

9.
张兴洲  赵峰 《武当》2004,(11):12-14
第四十三势:冲身合一双撞掌(按式) 动作接上势,双手掌心朝上掫掤,腰胯下坐,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双掌向前按击,前腿弓,后腿蹬直,目视前方。 技击作用:双方交手,我方双手掫掤对方双肘,借对方后退之劲,顺势上步,双掌撞击对方前胸,意往前上方,将对方连根拔起,意要狠猛,势不可挡(图81)。 第四十四势:左右劈捶面胸击  相似文献   

10.
张兴洲  赵峰 《武当》2004,(12):10-12
动作接上势,双手由上向下划弧缠拧变拳,同时右腿收回落原地。左腿上步前弓,右腿蹬地,左拳缠拧回拉,右拳缠拧前打,腰向右拧,目视右拳。技击用法:若对方抓我双腕,我双手下甩缠拧,脱开对方抓拿、同时利用腰力,用拳击打对方神阙穴。(图114、115)  相似文献   

11.
张兴洲  赵峰 《武当》2004,(8):13-16
本刊曾分别刊发了《张祖意合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张祖意合太极拳述真》等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张祖意合太极拳源流、功理特点等,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应广大读者热切要求,现隆重推出张祖意合太极拳功法系列。  相似文献   

12.
本整理稿所依据的《太极拳道论》,乃是一本近年转抄的本子。据献稿人张兴洲先生言,原谱现存崂山虚无道长手中,因古旧,且有残破,故不示人。现依据的转抄本乃是一位不懂武术之人抄写。若让懂行人抄写,恐有泄秘之虞。正因如此,今整理者所依之转抄本,内中语句古今相混,文笔良莠相杂,且有段落文句与文理不通,不知所云之弊。故依整理者判断,此转抄本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张兴洲  李仲良  赵峰 《武当》2004,(2):13-15
近来有太极拳爱好者给我们来信,问太极图与太极拳之间有什么关系?又问太极拳是出于道家所创还是出于民间?信中还提到了形意拳和八卦拳为什么也与太极图  相似文献   

14.
张兴洲  谭大江 《武当》2003,(10):9-12
太极修道养生论解 修道练武者,道门皆为养生之功也。丰云:修道练武不养生,多病多灾不长命。五分练,五分养,功道自然长。武道以炼为主,以养为辅。文道主张清静无为,不争,退让,养生全形,顺其自然,纯在于养。武道之养,养精养气养神,炼则炼气炼意炼形。拳法以柔制刚,以  相似文献   

15.
李光富 《武当》2006,(3):13-14
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武当赵堡太极拳,从创立发展到现在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一个以道教教理为指导,以武当道教张三丰祖师为宗师,以武当山内家养生功夫理论为行为规范的武术流派。元末明初的高道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张三丰,又名张邋  相似文献   

16.
张兴洲  赵峰 《武当》2004,(9):6-9
第十一势:退步骑牛一条鞭(一条鞭) 动作接上势,左脚后跟用力向左蹬铲,左肘顺势左顶击,右勾手变前撑掌,左拉如开弓,步法成弓步,左手由顶肘变上掤旋化抽打,右手掤捋,面向南,眼视左手指掌,由马步变弓步(如图23、24)。  相似文献   

17.
李国兴 《武当》2003,(3):10-12
张三丰是明代著名的道教人物,其功绩在于开创了武当教派,深化了内丹修炼技术,创编了太极拳与内家拳等。据《道统源流》记载,该派渊源于陈致虚和陈抟。清李西月则认为:“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即陈持),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或以为隐仙派者(《张三丰先生全集》)。所谓的“隐仙”,是指隐居山  相似文献   

18.
武宣 《武当》2013,(2):2-3
2012年,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先后成功举办了两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武术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应广大武友的强烈要求,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三期武当武术大讲坛。武当武术大讲坛旨在为广大武友和武术明师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教学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增强互动性和融合性。本期大讲坛除了常规的教学模式外,将特别推荐优秀学员加入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并颁发会员证。学习结束后,将取得由武当山武当拳法  相似文献   

19.
游玄德  黄建军 《武当》2010,(1):11-13
武当内家太极拳是以道家哲学为理论基础,易学数术为具体指导,以张三丰为集大成代表者传承发展而来的中华武术一大拳宗。亦可称之为三丰内家太极拳,以别于欺世他名。其圭旨大要是,丹道为基,以武演道,炼气抟形,性命双修,至虚至一,天人合一。为今人悟道、体道、修道、合道无歧之捷径,无弊之法门。  相似文献   

20.
于志钧 《武当》2014,(1):36-39
太极拳是谁发明的?是中国武术史的重大事件。从20世纪三十年代初,唐豪投枪,说:"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造的。"从此,一场太极拳源流之争在武术界掀起。1959年,唐豪殁,顾留馨继承唐豪观点。在1964年,顾以唐豪、顾留馨名义出版《太极拳研究》一书,肯定了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并批判张三丰创造太极拳为"仙佛附会"之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