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臣  高贵 《精武》2002,(3):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臣  高贵 《精武》2003,(2):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3.
郑东炬 《武当》2012,(4):31-32
在大成拳中,站桩、试力、走摩擦步和发力,既是重要的基础功法,又是高级劲力的有效途径。站桩可培养锻炼内劲,试力可使站桩所具有的功感力量向空间延伸,步法训练可使定态定式的力量得以"活化",发力的目的是为了使聚集的内在功力得以瞬间爆发。在打得准的前提下,只有爆发力十足,才能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技击时,若能将高效能的劲力形式用于放人,对方必跌于丈外;若用于击人,其穿透效果定然威力无穷。  相似文献   

4.
张树新 《精武》2003,(3):7-7
螺旋力是大成拳最常见的发力形式,它是建立在三角力基础上的融杠杆力、定中力、滑车力、斜面力、开合力、惊力、弹力、惰性力等劲力于一体的、与大气阻力相应合的,经内意导引、气血激荡、筋肉争拧而形成的一种旋转力。  相似文献   

5.
张恩彤桩功     
张恩彤先生自幼喜武,后随王芗斋先生专攻大成拳,惟一惟精,艺业惊人,是王芗斋先生门下功力最深厚、劲力最纯正的弟子。他一生业绩颇多,战绩辉煌,可是因为他弟子较少,且成名弟子另有术业,不事宣传,故世人多闻张先生大名而少知其事,在目前少之又少的记载中又有不少讹传。笔者自幼好道,崇侠尚文,为探索武道  相似文献   

6.
崩拳,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成拳等拳派的拳术技法之一。由于崩拳发力迅猛,动作隐蔽、直接。主要攻击对手胸腹部位,一般很难防御。十分适于街头巷战。这里介绍的是大成拳的崩拳技法。由于与现代搏击的接触,使得大成拳崩拳技法更适应现代搏击的格斗特点。  相似文献   

7.
炮拳是大成拳重要打法之一,在大成拳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当中,属稳健而沉实的一种攻击类型。恩师王选杰先生在实战中,对炮拳的运用相对于劈、崩二拳来说较少,但这并不意味对炮拳的轻视。相反,选杰先生非常看重对炮拳的训练,他认为,长于直线发力的练者,应该加强炮拳的训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攻击风格。  相似文献   

8.
吴宪民 《精武》2008,(5):14-16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9.
靳攀 《武当》2011,(11):22-23
蛇缠手是大成拳的特殊试力方式。通过蛇缠手试力,可有效地感知两臂在缠绕过程中的拥撑之力逐渐得以强化,而且随着上身的转体,会明显的感到腰背笃实劲力向臂部运行。如此极易体验由肌群收缩而产生的螺旋力。一、蛇缠手的训练蛇缠手试力有定步的单式练法、动步的左右交替练法、配合发力练法和转为单操手的技击练法。下面以左式为例介绍定步的单式练法。  相似文献   

10.
李康 《武当》2005,(8):18-19
张恩彤先生自幼喜武,后随王芗斋先生专攻大成拳,惟一惟精,艺业惊人,是王芗斋先生门下功力最深厚、劲力最纯正的弟子。他一生业绩颇多,战绩辉煌,可是因为他弟子较少,且成名弟子另有术业,不事宣传,故世人多闻张先生大名而少知其事,在目前少之又少的记载中又有不少讹传。笔者自幼好道,崇侠尚文,为探索武道合一之旨而随明师习内功拳。亦随王选杰、李荣玉(常志朗先生衣钵弟子)二师习大成拳,曾多次闻二师讲述张恩彤事迹,仅就所闻志之,以飨同道,并借以纪念这位德高艺深的武林英杰。  相似文献   

11.
李照山  张毅弦 《精武》2004,(5):26-27
发力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任何形式的技击方法,都必须靠力的传递才得以实现。根据力的运行模式和打击效果,大成拳有整体力、穿透力、二争力、浑元力、螺旋力等。这些发力一般都是在定势或定态状况下进行训练。但在实际的推手或断手中,要求肢体能在各种非定态的情况下发力,就是随意态发力。此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大成拳自问世以来,其拳学理论、训练方法自成体系。关于大成拳发力机理的系统理论问题,不仅为拳学界关心,也与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相关联。文章结合多年的练拳体认,并借鉴当今科研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以及传统力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成拳通过站桩静态训练,增强了人体肌肉的协调性和整体爆发力;人体全部活动、微动关节处的收肌在神经的支配下,做持续收缩和放松,结合逆呼吸法的作用,使身体重心相对抬升,形成以自身体重为重力势能的单重发力状态;大成拳立体力,即在惯性和地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的特有发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照山 《武当》2003,(6):22-23
在搏击格斗中,力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家拳法中,通常把技击所需要的力量称之为内劲、劲力或动力。大成拳训练内劲之根本为站桩,通过站桩,可获实作必备的整实掤撑之效应。然而,欲使之变为实用性的“活动”,则必须经过一个重要途径——试力。所谓试力,就是肢体在某种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去感知或体认自身劲力在空间的产生效果。王芗斋先生说:“有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于深金 《武魂》2013,(5):27-27
笔者试图从物理力学的角度来解释大成拳发力。着眼于不同重心移位的放人发力,有类属于运动能量等量传递的夺位发力,就像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后产生的惯性力。有源于流体力学的松紧波浪之力一一身涌发力。有着重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身手互争的拍皮球发力。三者既有一气呵成、又有分别突出的运用特点.更有铀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红宇  悟道子 《武当》2014,(4):26-28
当今大成拳界,谈功法者有之,试力者有之,推手、发力、试声、实作等等均有之,然而对筋骨的锻炼却闭口不谈,无人提及,仿若筋骨锻炼是大成拳习练的“禁区”。其实,筋骨的锻炼并不神秘,它贯穿于大成拳的每一步功法,但所占比例较小。我师王选杰在教导弟子时,第一课就讲大成拳练的是筋骨之力。  相似文献   

16.
在大成拳实战当中,就发力部位而言,有掌、拳、指、腕、头、肩、肘、胯、膝、足等处。其中,掌法是重要的练用手法,在大成拳实战中应用非常广泛。基本掌形五指尽力向外伸展,力量撑足(图1),然后稍稍一松(图2),这便是大成拳在练功时及实战中大部分时间内都要保持的掌形。也就是说,运用掌功发力攻击敌方时的一瞬间,全身及手掌骤然一紧,手掌瞬间变为图1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4,(6):56-57
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中有一些观点存在问题,原因就是当时不可能对此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今天,我们在对人体受力、发力进行科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再回过头去看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观点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所以,认真学习和了解太极拳技击中人体受力、发力情况,对我们从传统劲力理论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有关大成拳放人的间架结构之梢紧身松、力量在体内之根中梢三节传递以及多接点发力、如何抢步夺位等,试图做一系统详细的披露,对于大成拳爱好者,或可窥斑见豹。  相似文献   

19.
王红宇 《武当》2003,(12):41-42
一 当今大成拳界,谈功法者有之,试力者有之,推手、发力、试声、实作等等均有之,然而对筋骨的锻炼却闭口不谈,无人提及,仿若筋骨锻炼是大成拳习练的“禁区”。其实,筋骨的锻炼并不神秘,它贯穿于大成拳的每一步功法,但所占比例较少。我师  相似文献   

20.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林学伟的大成拳,元气淋漓有叱咤风云之势,拳意恣纵具空洞清虚之妙。他行拳走势时动静分明,巧拙互用,富有强烈的技击节奏感和浓厚的返婴寻天籁的意境。众所周知,李照山先生是王选杰先生的爱徒之一,多年来一直为弘扬大成拳而不遗余力。此番竭诚向本刊推荐其高徒,足见李先生的过人之处。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与一些整日在网络武林里扬已毁人,甚至连老师都敢踩在脚下的"武术家"们相比,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正如一位读者来信所说的一样,《精武》杂志是大成拳名扬海内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很多读者就是通过《精武》当年的大力报道,才结识了王选杰,走上了大成之路……《精武》创刊二十五年来,大成拳拳家在本刊是"高朋满座"。许多优秀的文章、上乘的技法都是通过《精武》的传递,给了莘莘学子。借采访林学伟的机会,本刊再次表示感谢大成拳界的热心朋友给予本刊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本刊衷心祝愿大成拳能够重振雄风,发生大变化,并愿在适当时机提供版面给大成传人搞一次"王选杰诞辰71周年庆典征文活动"协助大成拳的骄子们共同完成王选杰先生的心声与未尽的夙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