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禽拳是在华佗五禽戏的基础上,结合气功吐纳和武术技击糅合而成. 说是内功,原因是动作与吐纳配合进行抻筋拔骨,取五形之态而起落开合,意随形动,气随意行,达到意、气、形合一,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说是拳,因为在整个拳套中,很多招式有技击作用.所以,这套内功五禽拳,是健身养生与技击合为一体的功...  相似文献   

2.
车星辰  郭新华 《武当》2006,(9):34-36,37
内功大架子,是西北疯魔拳械体系中拳功一体、内外兼修、体用俱备的重要功夫拳架。此拳既是疯魔拳门入门必练的基础功夫,又是“壮内坚外、抻筋拔骨、凋息走劲、抗打反弹”的高级功夫。  相似文献   

3.
张金普 《武当》2014,(5):19-20
太极功的修炼包括站桩功、太极拳基本功、转腰’尾间收功、前打丹田后打命门功、气贯四梢功、摇橹功、抻筋拔骨功和慢步行功等八项。  相似文献   

4.
言良 《武当》2004,(12):32-34
明清古本《通臂拳谱》是现存罕见的通臂拳古传抄本,书中不仅详述有“六路母法”等通臂拳基本拳路,而且在通臂拳用法中还载有一些极富特色的技击招法、用法。其中就有“九躔、六靠、六扣”等为代表的实用技法。九躔踢法为人体“长兵”,放长击远;六扣为擒拿封闭,分筋错骨;而六靠则为贴身近战,跌打合一。  相似文献   

5.
孙宏建  李照山 《武当》2006,(7):24-25
王芗斋先生强调: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大成拳之所以把桩功放在首位,就是因为站桩能获取技击所需要的力量体系,尤其是站技击桩,则可达到培养锻炼“内劲”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笃新 《精武》2003,(3):38-39
桩功是一门拳术的根基,也是内气内功之源。桩能立脚下之根,调理精气,打通任督二脉,通运大小周天,吸收天地之精气凝于丹田,充盈贯注于筋经骨脉之中,在技击实战中可释发出非凡之能。  相似文献   

7.
郭振亚 《武当》2007,(6):27-28
八桩是刘派八卦掌之入门功法,主要培养人体外在的协调拧转之能,撑筋拔骨之功,内在的鼓荡圆滚之劲,周天横行之功。一、夹(夹马桩)  相似文献   

8.
李文彬  杨维 《武当》2001,(5):25-28
鹰捉的涵义和作用:桩功三体式被视为形意拳特有的静功筑基功夫。而鹰捉则是桩功三体式诸多技法的运用,是形意拳动功筑基功夫,也是对形意拳的动作要领、基本技法的体验和掌握过程,是为了练形意拳打好基础的一趟拳。经云:“起手鹰捉。”正说明锻炼形意的各种拳法都要从它开始,所以人们称为形意之母拳。说“三体式是母式”,“鹰捉是母拳”,两者是开启形意奥秘之门的钥匙,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9.
王宝安 《中华武术》2000,(11):35-35
形意拳动作简单、精炼、朴实、劲力浑厚,有着很强的技击作用。在形意拳中“脚打”之“趟劲”也是与其他拳种显然不同的。尚氏形意拳现今仍保持其独特的“趟劲”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晓武 《武当》2008,(7):49-49
“体用兼备”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本质特征。其中的“排打功”就包含有“体”(健体)和“用”(技击实用)的双重作用。在“排打功”中,腰腹部位在武术的攻防格斗中,是不堪重击的薄弱环节。再者,因为腰腹部位内居重要脏器,所以通过砸腹捶腰的“排打功”锻炼,既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又能强筋壮骨发达肌肉,提高人体的抗击打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筋健康视角,探讨人体经筋的生理常态与病理畸变,比较导引术“抻拉”与鹤拳“松匀”两种运动技术对经筋健康的贡献及差别。研究认为,两者皆可促进经筋“束骨”、“利关节”与“调经脉”的功能。差异在于,导引以“引伸肢体,动诸关节”的“抻拉”为总特征,整体“松紧结合”式的抻拔人体经筋,而鹤拳则强调“松匀”之法柔性舒展。运动实践中,采取两种运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了“抻拉/松匀-疏解经筋-促进经脉-强化生命”的整体优化机制,最终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养生效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极拳桩功的站桩、行桩、化桩的技击价值的研究,充分体现太极拳桩功的作用与技击价值,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锻炼依据,提高练习兴趣,让太极拳充分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3.
陈雄 《中华武术》2006,(9):24-25
习练太极拳桩功,是在中定状态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功夫,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采取意念假借、内视观想、精神放大等诱导方法将劲力充分调动起来。太极拳桩功的内涵和修炼内容主要分为养生和技击两部分。本文所谈的主要是用于技击的太极拳桩功。通俗简单地说,桩功就是单练式站桩和对练式破桩固桩的功夫。  相似文献   

14.
寨庵 《武当》2004,(6):21-21
古代称太极推手为“擖手”、“打手”、“揉手”等,是中国武术一种综合性的实战技击方法,是太极运动的对练和对抗形式,有很高的锻练价值。它蕴藏着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古老的东方哲理,是以上肢躯干为进攻部位,运用棚、捋、挤、按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劲,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传统性、健身性的体育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  相似文献   

15.
刘荣庭  陈瑜 《武当》2004,(4):6-8
“北斗桩”为闾山无极门重要功法之一,包括筑基功与活步功两部分。活步功以筑基功为基础,强调步法的变化。步之用在于转运身形,巧夺地利;游走靠桩,以求技击实战之妙用。此功属武术硬功类,内强脏腑,外壮筋骨。必须内外兼修,不可偏废。其中内功以气内养,开五脏之气机,逐六腑之邪气。以调理为主,外练靠桩刺激大脑神经,  相似文献   

16.
八卦掌打术     
臧学范  许亚中 《精武》2003,(4):10-11
八卦掌散打技击性强,其技法有:推、托、带、领、搬、扣、刁、钻、穿、闪、截、拦、沾、连、粘、随,“打中化,化中打;打中拿,拿中打;拿中化,化中拿”。也就是说,在技击过程中,熟练的运用“打、拿、化”才能逢招破招,逢式打式。  相似文献   

17.
形意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上好拳法,要想练好它,首先就必须练好它的基本功,而形意拳的基本功就是站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桩功三体式,(又名三才式、鹰捉式)。 桩功三体式即两腿前后弯曲,前腿屈30°左右,后腿约屈70°左右,俗话说前三后七。左脚在前成小写一字型、后脚为右脚成大写的一字型、前后组成类似丁字步型,但又不是丁字步,两腿和胯要有夹剪的劲,类似于剪刀的力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意拳的鸡腿步,亦是三体式桩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的健身功中,有一种简单易行的握固功。“握固”最先见于老子的《道德经》55章,原文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唐玄宗李隆基注解为“赤子骨弱筋柔而能握拳牢固。”由此看来,古人大概是看到出生不久骨弱筋柔的婴儿能够紧握东西,受到启发而创编“握固功”的。据宋代的道书《云笈七签》(卷三十二)介绍,“握  相似文献   

19.
刘智勇 《武当》2006,(9):38-38
技击是靠实力说话的,成王败寇,弱肉强食,没有实力就只能躲到一边去舔自己的伤口,我们只有强化训练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超越别人,才能畅饮庆功酒。我们见过许多介绍训练铁臂功、铁腿功、铁拳功、铁头功等的功法,却少见有披露训练腕部的方法,似乎手腕力量是可有可无的,是无足挂齿  相似文献   

20.
贾新建 《武当》2013,(2):29-30
大成拳包含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七步功法,简称为大成拳的"奇妙法门"。"奇妙法门"中的站桩是重要的基础功法。站桩分养生桩和技击桩。其中,技击桩的第一重要桩法是"矛盾桩"。矛盾桩不但以培养锻炼"内劲"为见长,而且还具有独到的技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