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定在有隙,中在得横,对“定在有隙,中在得横”的技术解释,太极拳家吴孟侠在《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中说,定是找好对方的空子”再进击,即“有隙”;“中是击中,要想将对方击中,必须得到对方的横”。这里“得横”的概念,指“得”对方的“横”,即找到对方的横向位置,其稳定性差,便于发劲。  相似文献   

2.
“弈”小考     
弈,这个字许多人都知道是指下围棋。最早在《左传》中就有“弈者举棋弗定”之语。《孟子》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然而关于“弈”字的真正本义,古今尚未见有解释。本文拟就浅见所及,对“弈”字作一试探性的考释。“弈”其实是个象形文字。上为“亦”,下为“廾”。据《礼记》注云:“人臂两垂,臂与身之间则谓之臂亦”。据此,“臂亦”就是指人的腋部。又见《说文》引徐铉说:“亦,今别作腋”。《广韵》也说:“肘腋作此字”。所以“臂亦”又引伸为人的两只手臂,我们细看“亦”字,上面的一点很象人头,一横下面的两点即表示两臂,所以“亦”字…  相似文献   

3.
阁皂山人 《收藏》2007,(8):73-73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件别具一格的清代进士墨迹。该墨迹为纸本,纵85.5厘米,横27.8厘米。楷书“降福辟邪”四字,四个字上盖有四个满汉文大印,印文为:“安徽省提法使司印”。上款为“宣统三年六月十二日开用新印”,下款为“吴品珩书”,钤“品珩之印”白文印一方。此幅作品用笔劲健典雅,端庄稳重。  相似文献   

4.
郭瑞祥 《中华武术》2006,(11):37-38
撑拳的四面八方即化为诸势,诸势发力最终着力,必垂直于目标,又落在撑点,还是以撑终。所以老前辈们说:“二十四势就是一个势——‘撑’。”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钓鱼爱好者,经钓鱼实践中细心琢磨,做了一种手竿缠线器,使用方便,制作简单,现简介如下: 找一个与鱼竿颜色相近的有横撑的塑料衣架,把其工字形切面的横撑截取33厘米左右一段(见图1)。再把贴竿一面的毛刺刮平,把两端“工”字形的两横刻成一长一短,相差1厘米左右,中间腹板挖成弧形,距此弧形2厘米左右处各钻一个直径2毫米左右的小孔,即制成了缠线器,(见图2)。把  相似文献   

6.
一、解题 《内人蹋球赋》,《文苑英华》没署作者名,《古今图书集成》说“阙名”。但此赋系唐朝时的作品,这是无疑的。 一、“内人”,即赋中所说的“嫁”、“宫女”,指宫廷中的大使艺人。唐、崔令钦在《教坊记》中说:“使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其家犹在教坊,谓之内人家”。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四》说:“宜春妓女称内人,声色尤殊”。  相似文献   

7.
火灵 《收藏》2009,(10):112-112
“试帖”在《辞源》里有两种解释:一种为唐制帖经试士,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开一行,截纸为帖,谓之试帖。另一种解释为唐以来科举考试多以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二字,亦谓之试帖。  相似文献   

8.
此涨彼消     
王元 《围棋天地》2007,(13):79-81
前面讲“先点后盖”时,说到了它的本质是“在压迫对方的同时扩张自己”,亦即“此涨彼消”。围棋,也可以视为零和游戏,一方多得,另一方就必然少得。所以,如果真正做到不断地此涨彼消,那就是不战而胜。哦,有人在问了:“如果不战,围棋还有什么意思?”是的,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容以后再聊吧。我知道,不少棋友都看不得对方成空,即“恨空”,都巴不得“一锅端”、“打他个稀巴烂”。  相似文献   

9.
技巧侧手翻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易犯的错误,下面我们列举这些错误并给出纠正的方法(以左腿在前为例)。 错误之一:从侧向站立开始,当上体左侧屈、左手撑地时,左手没有外展或外展不够,从解剖学角度看,这样支撑不利于左臂肌肉力量的发挥,导致推手无力、力量小或动作方向歪斜。 纠正方法:1.采用分解法,即慢速做上体左侧屈,左手外旋(手指方向与动作方向约成90度)撑垫;2.采用语言提示法,即当学生下左手至低于腰部时。旁边提示“ 展”。3.在垫上画出正确的手型,让学生按正确的手型撑垫。 错误之二:动作不伸展,脚、…  相似文献   

10.
药在百味中     
食疗之法,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周朝即设“食医”之职,《内经》亦载:“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亦即药物(古代谓之“毒药”),是攻邪、治病的;食物,是用以补益养正的。人体正气旺盛,无病能预防,有病会减轻。所以,宋代名士王介甫说:“味,养精者也;谷,养形者也;药则治病者也。”尝闻古今许多大医学家,都善于用饮食代药。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人的“安身之本”就是饮食。人患疾病,服药若多,消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中医称为“败胃”,如果停药,胃气便可渐苏,此时…  相似文献   

11.
<正> 青少年长拳如果按每段8个动作划分,共分四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第二段最后一个动作“小缠震脚、马步横打”在课本中没有特别突出“横”字,书中的动作要领还是以马步冲拳来描述这一动作的顺序。我在教学实际中深深体会到,既是“横打”就应突出一个“横”字,即在第二段第七个动作“勾手勾踢”完成后,此时动作状态为:左腿支撑身体,左手亮掌,右腿直踢勾足尖,右手放侧身后成勾手,然后接下面动作“小缠震脚、马步横打”。 在“小缠震脚”完成后,这时左脚支撑身体、左手抓右手腕收至腰间右侧,在落左脚成马步的同  相似文献   

12.
孟滢 《收藏》2001,(7):57-59
不少人对“文房四宝”中的砚、墨、笔、纸比较看重,其实印色池(印泥盒)在文房器具中也是个望族。明代屠隆早在((文房器具笺》中将印泥盒列为专项,他说:“印色池:官、哥窑方者,尚有八角,委角者最难得;定窑方池外有印花纹,佳甚,此亦少者。诸玩器,玉当胜于瓷,惟印色池以瓷为佳,而玉亦未能胜也,故今官、哥、定多贵甚。”印色池今人多称印泥盒,文人用其蓄藏印泥。此前多为妇女存放白粉、胭脂。清代乾、嘉之后,盒盖上出现青花书写的“双喜”字。  相似文献   

13.
一、《少林衣体真传》书名、内容与作者《少林衣钵真传》为手抄本,卷首有“咸丰五年岁在乙卯崂西斋”字样,由之看来应是咸丰时人抄录。该书有的抄本又名为《短打秘钥》,但由卷四有“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看来,该书可能最早应名为《罗汉行功短打》。《少林衣钵真传》共分四卷,卷一亦名为《少林衣钵真传》,为总论;卷二为《绘象罗汉短打变式》,均讲拳法;卷三为《绘象罗汉兵刃全式》,讲各式器械;卷四为《绘象罗汉行功全谱》,讲内功导引之“十八罗汉势”。《少林衣钵真传》中有类似于序的文章一篇,又有一“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从建国以来,就其内容和模式,经历了许多变革,大体可以划为这么几个阶段:即(1)解放初期以“劳卫制”为中心的阶段;(2)1958年,教育大革命,体育突出“四红”达标阶段;(3)调整、整顿、恢复阶段;(4)“文化大革命”全面破坏阶段;(5)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5.
葛卫增 《收藏》2007,(12):104-104
笔者师友张亚伟先生珍藏着一副何绍基书法对联,是联纸本,纵105厘米,横25厘米。上联为“倚松野叟清如鹤”;下联为“偷果溪童捷似猿”。上联左侧有“杏农二兄属”小字;下联右侧落款为“子贞何绍基”,钤朱文印“何绍基印”,白文印“子贞”。  相似文献   

16.
胡振国 《武当》2001,(2):33-36
“红孩拜观音”拳又称独立拳,共有七十二式,是少林南派传统套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正宗“功夫拳”,大江南北流行甚广。其拳尤重于下盘稳固,要求做到动静合一,亦刚亦柔,连绵不断,定势分明。用“快、慢、准、稳”四字可概括之。即快时如流星,慢时似行云,姿势须准确,步法要稳健。通过长期锻炼,可提高人体之素质,达到祛病延年之功效。其拳风格独特,切莫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跳马往往是体操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项目。通常在教师讲解、示范,使学生对跳马技术有个初步了解后,采用“递进法”教学,即:1学习助跑、上极技术;2.学习上板踏跳技术;3.助跑蹈跳接第一腾空练习;4.跳上跳下练习;5.完整技术练习;6.纠正错误,巩固提高。这种教法顺序是否最为合理?教学效果是否最佳?却没有多少人进行认真地研究和评估。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递进法”教学只能反应跳马各技术环节的顺序关系。当然,跳马的主要技术是通过有节奏的快速助跑,以及强有力的踏跳,使身体腾起,双手尽量撑至器械的远端…  相似文献   

18.
张美芳 《收藏》2009,(1):45-46
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焚香是佛事活动中必有的内容。佛家有一种修持为“经行”,即手捧香炉围着佛像绕行三圈、七圈或更多,谓之“行香”。那么,什么样的香炉更方便随时手执行走,从而达到“无处不生香”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舒佑辉 《武当》2004,(8):17-18
太极拳有十三总势。即八种手法,五种步法。八种手法是搠、捋、挤、按、探、挒、肘、靠。这八个字就是八卦,又叫八门,就是四正四隅。震、离、兑、坎四卦的方位是东南西北四正方;乾、坤、艮、巽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方,叫四隅;五种步法是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称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太极拳就是八卦五行的综合体,是循经守窍、静动相兼的意气运动。  相似文献   

20.
赵榆 《收藏》2015,(5):150-156
紫檀,字面一谓:“紫”,一日?“檀”。檀,梵语中解释为布施,而我们称之为善木。紫,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晋崔豹《古今注》),看似简单的二字却透露出紫檀木被人们所推崇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