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太极拳推手过程劲力作用,从运动力学的角度和应用的角度探究太极拳推手过程的原理,剖析“开合劲”,“螺旋劲”,“串劲”,“抖劲”4种劲力在推手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太极推手本采不是太极拳的打法,是训练拳人太极八法、折、按、采、拢、肘、靠的方法,以求踏上“听劲、化劲.发劲”高层次太极切夫之路。推手爱好者推手玩玩乐乐也是一件趣事,对健康有益。如果想从中学练太极切夫,没有名师指导,推来推去很难提高,关于推手的问题,我谈一些浅显的看法,以求得到拳友的共识。太极推手的“手”大约司分为六种:即拙力手、病手、招手、强手、高手.神明手。拙力手,《打手要言》中日:”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拙力手者并未练习过太极拳,太极理论知之甚少,初涉武术喜爱推手。不知关…  相似文献   

3.
林山中 《武当》2024,(2):10-14
<正>太极拳推手,近些年形成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推手法:一种是“致刚推手”,以刚克柔,大力打小力;一种是“致柔推手”,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致刚推手”常见搂脖子、扣肩、撞击、拉拽、扳摔、夹剪胳膊、搂腰抱背、拧摔、下绊钩脚等。招法不多,暴发力,求速战,顶牛碰撞,爆猛犀利,以致对方倒地为目的。“致柔推手”,以柔克刚、粘黏连随,听拿化发,使用太极拳“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松沉的技术,接触性发劲,是太极拳散手技击的过渡阶段,先有定步推手考验活动桩功拔根接劲,  相似文献   

4.
马杰  唐金柱 《武当》2005,(1):12-15
“武当太极十三势推手”是武当玄门丹派门内独有的一种推手锻炼技艺,也是太极拳技击用法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和“武当内功太极拳”套路相辅相成,拳架可谓理论,推手即是实践,当拳术套路炼得纯熟细腻,中正圆满,能内外合一,虚实刚柔具备之后,就可将在练架中得来的刚柔内劲,运用到练习推手对抗中,以充分发挥推手的独特技法。  相似文献   

5.
“听劲”是武术推手术语,长期以来在武术界代代相传。传统推手理论说:“不听,就不能懂;不懂,就不能走;不走,就不能化;不化,就不能发。”把“听劲”放在“听、化、拿、发”之首,列在了前提的地位,足见先人对“听劲”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松活弹抖的爆发力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也是陈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的主要区别之一。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发劲都很喜欢,但苦练多年,能将劲发得淋漓尽致,随心所欲,意到气到劲到者,却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不得要领。如果真正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发劲的规律,练好也并非难事。笔者在多年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潜心探寻其奥秘,现就练习太极拳发劲方法谈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陈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必须在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情况下,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个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秩序渐进,用心揣…  相似文献   

7.
听劲与喂劲     
祝大彤 《精武》2002,(3):36-36
欲深研太极拳艺,以用于推手、技击,听劲是最好的学练内功的手段,而喂劲是老师培养学生具备柔化听劲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竞技太极推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传统太极推手太极推手是武术对抗项目之一。早在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代陈王廷(1600~1680),在家乡传拳的基础上,依据《易经》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的原理创编了太极拳。陈王廷在创编太极拳的同时,以太极拳引劲落空,借力打人和恃巧不恃力的原则,将拿、跌、掷、打融为一体,创编了太极推手这一独特风格的锻炼手段和切磋技艺的运动形式。传统的太极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习练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互相缠绕,遵循太极拳“沾、粘、连、随”的要求,运用“扌朋、扌履、挤、按、扌采、扌列、…  相似文献   

9.
张世昌 《武当》2015,(2):30
杨式太极拳的技击精髓在于腹内松净气腾然,一气鼓荡,循环无间,使之形成整体劲、轻灵劲,从而应感而发。应感而发的主要特点是掷放,它运用抽丝劲和松沉劲,粘连黏随不丢顶,借力打力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以一种独特的掷放术,使对方如弹丸腾空飞出。这是杨式太极拳的精妙之处。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练习时,体用的十三势(即八法五步)到位、十年以上的时间到位、知行合一的悟性到位,三元素同时必备,缺一不可。若能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10.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太极拳的研究不能遗忘对太极推手的研究。也因此,对太极推手的文化技术研究显得弥足珍贵。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研读太极拳古籍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哲学思辩的理论和方法,对太极推手技术理论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太极推手技理的哲学意义表现为:沾粘连随求得机得势;引化拿发达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显以巧斗力;舍己从人示和谐向善。文章最后指出,在太极推手技法体系中,各个环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沾粘连随是基础,引化拿发是表现,刚柔并济是手段,舍己从人是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太极推手为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运动,古称“ 手”、“打手”,是一项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粘走相随,既要化解对方推逼,保持自身稳定,又要乘势破坏对方平衡,使其倾跌的运动。其基本技术包括棚、捋、挤、按、采、 、肘、靠八法。技术特点表现为舍己从人,乘势借力,引进落空,以小力胜大力。练习推手能加深对太极拳拳式和劲法的领会,提高人体的灵敏、速度和力量等素质,并有助于锻炼皮肤触觉,提高感知能力,锻炼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柔化刚发”是太极推手的主要技术风格,也是太极推手的灵魂所在。“化”…  相似文献   

12.
尤志心 《中华武术》2007,(11):32-34
我写的《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一文在《中华武术》杂志发表后,一些网站纷纷进行转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认为"内劲"并非肌肉力,而是一种丹田之气。为了辨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原文结尾对内劲所作的一个概括:内劲就是一种肌肉力,人生而有之。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盘架子和推手训练.使这种肌肉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它具有整体  相似文献   

13.
孙国玺 《精武》2009,(1):41-43
陈式太极拳推手是独具风格的传统推手方法.主要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动作虽少,但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太板拳的棚、捋、挤、按、揉、捌、肘、靠的基本技法。通过推手练习。可以全面提高拳术水平。此套推手法是由陈式十七代太极拳宗师陈发科先生所传.在太极大家洪均生老先生的继承发扬下,汇集以洪派太极拳现任掌门人李恩久先生为首的多位洪派太极拳名家的数十年经验总结.是现保留并继承的陈式太极拳唯一的一套正宗推手法。今介绍给广大爱好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的人们,不仅以此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在太极拳推向世界之时,  相似文献   

14.
尤志心 《精武》2007,(3):36-37
功力的阶段划分太极拳的内劲在和人推手或散手时,释放出来就成为了功力。这种功力是可以划分等级的,有的划分成七层,有的划分成九层。我认为,是否可以简化一些,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在练好桩功的基础上,能熟练盘架子,姿势正确,像模像样,克服自身的僵硬劲,做到轻灵自如。如果练拳为了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做到这一步也就可以了。第二阶段:中级阶段。也可称为入门阶段。这个阶段,盘架子速度由慢到快,但劲别分明,并且已学会了推手,初步懂劲。“盘架子懂自己的劲,推手懂他人之劲”。懂得自己的手劲、腿劲、腰劲、脚劲、裆劲,懂得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  相似文献   

15.
技击术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含义的太极拳就不能称之为“拳”,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的一种基本方法,“沾连黏随”作为太极推手技法特点的表现形式贯穿于太极推手的始终,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技法来进一步揭示太极推手之精妙。  相似文献   

16.
如何掌握听劲是学习太极拳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好比写字如何拿笔,笔不会拿,字怎么写?太极拳论说:"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问题是:不会"听劲",如何能"懂劲"呢?何谓太极"听劲"?太极"听劲"就是在老师或对方身体上触摸太极松柔之感,即感受人体因松柔所产生出来的力量。听劲分动态中听劲和静态中听劲,所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广大太极拳习练者十分渴望掌握运劲发力规律,使自己的劲运得美观、力发得漂亮。然而由于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的观点分歧、内容庞杂,广大习练者很难从中系统、全面地掌握运劲发力规律,从而影响了运劲发力水平的提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笔者用现代物理力学知识,将人体所受的力分为支撑力、磨擦力、对手的打击力和打  相似文献   

18.
翟维传 《武当》2001,(9):17-17
武式太极拳祖师武禹襄在太极拳著述中讲“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概括地阐明了拳术中的蓄劲与发劲,更明确地把蓄劲比拟张弓,把发劲比如放箭。这句用语言词虽短,如深入细研,却包含了太极拳技艺中的很多问题,如太极拳总体的阴阳、虚实蓄发之变化。  相似文献   

19.
翟维传 《武当》2001,(2):15-16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对练的内容之一。是在熟练太极拳架,掌握了一定的太极拳理,具有一定的太极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二人技击性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学习听劲、摸劲到懂劲的一种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形于手指。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主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绷捋挤按採挒六法都以手完成。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态。在太极拳中有三种主要的手型:拳、掌、勾。在传统太极拳中还有指型,同时配合指法。但是由于指法稍嫌狠戾,现在一般不强调指型及指法的作用。目前,太极拳的手型以掌为主,拳、勾为辅。在各式太极拳中,手型使用最多的是掌,其次是拳、勾。以传统杨式85式套路为例:全套中除三、四式双拳绕打外,都为单手或双手掌型。太极五星拳中搬拦拳、撇身捶、指裆捶、栽捶,都以拳为主,但都有掌型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